
▲東興隆泵站新建工程現場
優化水生態
◎ 投資19.78億元,建成中心橋引河泵站、南四河水系連通、國家水美鄉村試點工程等,加速構建“一縱線、二循環、三連通”的生態水網。組織實施涵蓋2座灌排一體泵站、255萬立方米蓄水湖、15萬平方米人工濕地和8公里堤岸修復的一攬子工程
配置水資源
◎ 持續優化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和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等用水效率指標。重點開展好“雙試點”攻堅行動
◎ 在全國率先開展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工作,每年可為高耗水工業企業提供高品質再生水3800萬噸,為企業節約年用水成本近1.5億元
保障水安全
◎ 2023年,將針對市政排水設施老化陳舊、原建設標準偏低等現狀,進一步梳理細化易積水片區和點位,通過實施系統性疏通管網、建設臨時泵點應急排水設施等措施,緩解內澇積水情況
通過多年的河湖保護和治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魚翔淺底、河安湖晏的濱海新區特色綜合治水示范樣板已初步形成。2023年,濱海新區水務局如何將水務事業“發展藍圖”細化為“施工圖”,最終成為“實景圖”,以各項“硬核”舉措推進水務事業高質量發展?近日,記者采訪了區水務局黨委書記、局長劉振江。
夯實新區“生態底盤”
近年來,區水務局把良好的河湖生態作為營商環境的重要支撐,緊緊圍繞“濱城”發展新定位,深入實施環境優區戰略,集中全力推動水生態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以宜居宜業的河湖生態吸引企業落戶創業,繪就新區高質量發展生態底色。先后投資19.78億元,建成中心橋引河泵站、南四河水系連通、國家水美鄉村試點工程等,加速構建“一縱線、二循環、三連通”的生態水網,使新區河湖水系連起來、流起來、活起來。
“目前,我們正組織實施涵蓋2座灌排一體泵站、255萬立方米蓄水湖、15萬平方米人工濕地和8公里堤岸修復的一攬子工程,做大新區‘盛水的盆’,著力凈化‘盆里的水’,將黃港地區水庫容量提升至近9000萬立方米,在天津市實施永定新河和潮白新河治理的基礎上,為存蓄優質過境水源創造條件,全力夯實新區高質量發展‘生態底盤’。”劉振江對記者說。
優化升級用水服務
2023年,區水務局持續對用水服務進行升級優化,審批提速是優化用水服務的一個縮影。為了讓更多辦理涉水業務的創業者在新區安居樂業,區水務局圍繞企業和群眾辦事的重點、難點、堵點問題升級加力開展相關工作。小微接水項目辦理周期從“月辦”“旬辦”縮短至現在的“周辦”,部分用水服務實現“五零”辦理、24小時“網辦”,用水審批實現“極簡化”。
同時,區水務局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從嚴從細管好水資源,始終保持全市領先、全國開發區第一方陣的節水工作成績。
“今年,我們將全面打造‘科學、優質、高效’的節水管理體系,持續優化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和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等用水效率指標,以穩中緩降的用水總量支撐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重點開展好‘雙試點’攻堅行動。一是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攻堅,二是國家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治理試點攻堅。”劉振江介紹,區水務局致力于為用水企業提供高品質非常規水源,在全國率先開展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工作,每年可為高耗水工業企業提供高品質再生水3800萬噸,為企業節約年用水成本近1.5億元。“我們計劃投資8.7億元,再新擴建2座再生水廠和1座污水處理廠,延伸3公里再生水管網,實施泰達第一污水處理廠和大港港東新城污水處理廠尾水濕地凈化、生態補水、資源化利用等4項重點工程。”劉振江說。
今年年初,濱海新區入選國家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治理重點城市,制定《濱海新區塘沽公共供水管網漏損試點實施方案》,謀劃實施供水管網改造、供水管網分區計量、供水管網壓力調控、供水智能化建設4大類8項重點工程。計劃再用3年時間,投資3.17億元,改造434公里老舊供水管網,更換超10萬具智能水表。到2025年,將塘沽片區公共管網漏損率降低至8%。
智慧賦能水安全治理
2023年,區水務局繼續逐步解決城市內澇難題,全力做好美麗“濱城”水安全保障,將針對市政排水設施老化陳舊、原建設標準偏低等現狀,進一步梳理細化易積水片區和點位,通過實施系統性疏通管網、建設臨時泵點應急排水設施等措施,緩解內澇積水情況。目前,已經印發排水專項規劃和城市內澇系統化治理方案,正在開工建設津塘路泵站,謀劃了新北泵站提升改造、港濱路泵站等一批節點性、關鍵性管網泵站新改建工程。同時,用智慧賦能內澇治理,升級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防汛應急指揮系統,建設涵蓋246處雨量、泵站等點位的一體化平臺,為城市排水防澇提供技術支撐。
來源:濱城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