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鄉村清水長流
宿州市試點推進“離網式污水處理系統”見聞
平坦的水泥路直通村民家門口,明亮的太陽能路燈扮靚村莊,自來水、天然氣通到戶……近日,記者走進靈璧縣馮廟鎮黃家村,泗縣劉圩鎮秦場村、潼南村等地,處處洋溢著“幸福鄉村”的味道。
“以前,家家的廢水、臟水都往外潑,污水亂流,臭味熏人。”靈璧縣馮廟鎮黃家村村民王增芳高興地說,“污水靠蒸發的年代不存在嘍,特別是現在廁所改了,村里鋪了地下管網,街道也硬化了,孩子們都愿意回來住。”
王增芳所說的地下管網,是市科技局去年3月份招商引資的新項目“離網式污水處理系統”。該系統把收集起來的生活污水運用小微型的生物反應器直接就地凈化處理,使之達到回收利用或排放的標準,具有無人值守、出水達標、運行穩定的特點。
“這就像微型庭院版‘污水處理廠’,讓生活污水實現從源頭就地處理、綜合利用。”泗縣劉圩鎮秦場村黨支部書記張明對此贊不絕口,“以前,我們村的生活污水處理方式大多是用戶集中存儲,再用機器抽取轉移到指定地點統一處理。安裝離網式污水處理設備后,生活污水從收集、處理到二次利用,一套設備直接‘搞定’,省去很多環節,既省時省力,又保護環境,可謂一舉多得!”
應用離網式污水處理系統一段時間后,泗縣劉圩鎮秦場村村民曹蘇枝受益頗豐:“這下生活污水處理可是一步到位了!設備裝到院子里,洗衣服的水、廚房的水和廁所的水都能直接處理,省得再花錢抽污水,還不衛生。處理后的水能直接拖地、澆花,省水又省錢。這不,我在院子里種上了茄子、西紅柿,簡直太方便了!”
何謂離網式污水處理?據福瑞萊環保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宿州分公司副總經理劉杰介紹,離網式污水處理不囿于傳統的污水管網收集和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的模式,不受限于市政污水管網約束,運用小微型的生物反應器在污水產生的最源頭處就地徹底治理,使之達到回收利用或排放的標準,高效解決農村污水治理難、建設成本高、污水處理效果不穩定等難題,且無需專人值守,通過電腦、手機可隨時隨地查看設備運行狀態,實現降本增效,打造農村污水及黑臭水體治理新模式。
目前,靈璧縣、泗縣、碭山縣、埇橋區已完成離網式污水處理的示范點建設。我市將以引進此項目為契機,持續強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解決農村污水處理難點,為宿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賦能增效。(本報記者 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