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9年,1981年經國務院批準開始實施碩士、博士學歷學位教育,是我國國家級科研機構舉辦研究生教育的先行院所之一。
作為支撐我院研究生教育的中國農業科學院,是國家綜合性農業科研機構,擔負著全國農業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究以及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引領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歷史重任,致力于解決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中基礎性、方向性、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重大科技問題,在推動農業科技創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層次人才、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十三五”期間,共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36項,占全國農業領域獲獎總數的26%。其中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技術發明二等獎6項,科技進步二等獎27項;獲得省部級獎勵257項;發表論文30000余篇,其中SCI論文16900余篇、《NATURE》《SCIENCE》《CELL》等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論文29篇;出版專著近1500部,通過國審品種等近1200個,獲得植物新品種權397項,新獸藥證書55個等。科研成果與科研實力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我院研究生教育依托中國農業科學院的國家級科研平臺基地、先進科研設施設備、重大科研攻關項目、穩定的科研經費保障、前沿交叉學科集群、一流的導師隊伍、廣泛的國際合作機制、豐富的圖書文獻等各種重要資源,形成了39個培養單位共同參與、“院所結合、兩段式培養”這一特色鮮明的科研機構舉辦研究生教育的創新模式,將中國農業科學院的科研資源優勢轉化為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特色辦學優勢,為研究生完成課程教學、開展學術研究、參與課題實踐、培養創新能力提供了農業科研國家隊特有的廣闊舞臺。
我院始終堅持立德樹人這一根本,秉承“明德格物、博學篤行”校訓,以“立足科研、質量為本、科教興農”為己任,培養了一批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勇擔興農報國和民族復興大任的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國際型高層次人才。截至2022年底,在校生5640人,其中博士生1697人、碩士生3324人、來華留學生373人、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博士生230人、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人員16人。累計授予學位19684人,其中博士學位4226人、碩士學位15458人。其中有10位校友成為兩院院士、11位校友成為省部級領導、1位校友榮任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總干事,更多的校友成為了科研領域的優秀專家學者、農業主戰場的中堅力量。
經過40多年的發展,我院已經形成以37位院士接續領軍,包括“國家高層次人才計劃”入選者、“杰青”“優青”“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等各類高水平人才在內的2732名優秀導師隊伍,其中博士生導師1016人;以涵蓋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四大學科門類61個博士學位授權點(其中11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77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其中1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為主干,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作物種質庫”“國家農作物、畜禽改良中心”“國家級野外臺站”等550多個國家級、省部級和院級重大科研平臺和一系列重大學術前沿與共性關鍵技術科研任務為支撐的碩士、博士、學術學位、專業學位以及中外合作辦學、來華留學生教育等多層次、多類型、國際化、開放式的人才培養體系。學科建設成效顯著,現有作物學、園藝學、植物保護、畜牧學、獸醫學5個A+學科;生物學、農業資源與環境2個A學科;生態學、食品科學與工程2個A-學科。B+以上學科占全部一級學科的75%。
依托國家農業戰略科技力量,整合科研院所和大學的科技教育資源,構建科教融合、產教融合、校院融合的人才培養體系,2010年以來,我院先后與中國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內蒙古大學、東北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西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浙江大學等開展了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工作,為創立“農科院+大學”這一科教融合人才培養新模式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我院密切關注世界農業科技前沿與國際研究生教育新發展,積極開展多邊國際交流與合作,與330多個外國政府部門、科研教學機構以及近50個國際組織、基金會和跨國公司等建立了合作關系,合作伙伴遍布五大洲85個國家。與荷蘭瓦赫寧根大學、比利時列日大學等知名學府開展了合作培養博士學位教育項目。2019年,我院以優異成績通過全國首批《高等學校來華留學教育與管理質量認證》。研究生教育國際化邁進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聚焦“四個面向”“兩個一流”,踐行農科教、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強內涵建設,立足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中國農業科學院的使命擔當,著力培養具有“三農”情懷,立志獻身農業、服務農民,富有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努力為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服務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全面開啟高水平、研究應用型、國際化、有特色的高層次農科人才培養基地建設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