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專家認為,廣東省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和生活垃圾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針對這些問題,專家提出以下建議:
加強資金和技術保障:粵東粵西粵北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重,需要加強資金和技術保障,建立設施運維長效機制,確保設施的正常運行和有效維護。
推進生活垃圾治理區域平衡:針對生活垃圾治理區域不平衡的問題,需要推進區域平衡發展,加快建設焚燒設施,建立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長效機制,確保垃圾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
加強監管和執法力度:政府應加強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和生活垃圾治理的監管和執法力度,確保相關企業和個人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對違規行為進行嚴厲打擊。
加強宣傳教育:政府和企業應加強對農村居民的宣傳教育,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促進環保工作的深入開展。
總之,廣東省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和生活垃圾治理方面仍需加強工作力度,解決存在的問題和挑戰,為農村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廣東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預計今年年底可達60%以上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近日,廣東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召開聯組會議,就省政府關于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情況開展專題詢問。
省人大常委會調研發現,近年來,廣東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在粵東粵西粵北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重,有些地方資金、技術保障不足,設施運維長效機制尚未建立;生活垃圾治理區域不平衡,有些地方仍無焚燒設施,有些地方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長效機制有待健全……
針對這些現象,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省人大環境資源委主任委員任小鐵分別就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和生活垃圾管理的相關舉措,向省生態環境廳和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進行提問。
應詢時,省生態環境廳廳長徐曉霞先披露了一組數據:截至2022年底,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從2018年不到20%提升至53.4%,排名全國第7,預計今年年底前可達60%以上。“但是,廣東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仍然存在區域不平衡、歷史遺留問題多、要素投入仍待加強等問題。”徐曉霞表示,未來兩年,需對5萬多個自然村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進行提升,其中95%以上分布在治理基礎薄弱、財力不足的地區。
徐曉霞表示,接下來,省生態環境廳將加快提高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建立健全長效管護機制,全力推動廣東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走在全國前列。具體而言,研究制定2024-2025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堅方案,推動到2025年基本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躋身全國第一梯隊。同時,鼓勵國企積極參與治理,采取“肥瘦搭配”等市場化方式多渠道爭取資金支持。此外,切實加強監督幫扶,堅持日常監督與年終考核“雙管齊下”,發現問題及時上報并督促整改,切實提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
對于農村生活垃圾管理存在的問題,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副廳長劉耿輝回應稱,目前,全省垃圾處理能力大幅提升,已達到16.3萬噸/日,焚燒能力占比82%;“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收運處置體系已覆蓋所有行政村。生活垃圾處理能力總體超過清運量,但仍存在結構不夠均衡、作業不夠規范等問題。接下來,將通過持續提升焚燒處理能力、進一步提高收運體系運行管理水平、強化常態化監督檢查等,依法推動生活垃圾管理工作,加快補齊短板弱項。
針對建筑垃圾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劉耿輝表示,今年3月《廣東省建筑垃圾管理條例》施行,夯實了法治基礎,但部分地市還存在設施建設選址難落地難、收運處置不規范、跨區域處置監管難度大等問題。
接下來,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將制定全省建筑垃圾污染防治規劃及聯單管理辦法、跨區域處置管理辦法等,強化統籌指導。同時,開展建筑垃圾處置及資源化利用三年行動,2024年穩步提升消納利用能力,每個地級以上市至少建成一個消納場和資源化利用廠,到2025年基本建立建筑垃圾治理和綜合利用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