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晉中市將汾河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堅持水量、水質、生態環境“三水統籌”系統治理,綜合推進汾河沿線水環境持續改善。1至9月,全市汾河流域3個國考斷面中,壽陽瀟河東趙斷面為二類水質、榆次瀟河郝村斷面為三類水質、靈石汾河王莊橋南斷面為四類水質,全部達到省下達晉中市目標要求。
嚴格水資源管理,推動實現“水量豐起來”。堅持節水優先、量水而行,不斷提升水資源管理利用水平。堅持水資源分配調度,加強汾河流域用水指標管控。近年來,市、縣兩級用水總量均未超紅線,年度控制指標全部完成。規范地下水審批,嚴格規范地下水開采,實施8項地下水治理工程,持續推進汾河流域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創新再生水出讓方式,靈石縣成為全國首例再生水有償轉讓范例。堅持深度節水控水政策落實,推進國家節水行動,加強節水載體建設,規范計劃用水管理,8個涉汾縣(區、市)完成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加快推進節水型機關、節水型企業、節水型高校創建,年取用水量1萬立方米以上的工業和服務業實現計劃用水全覆蓋。堅持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以工業、農業、市政、景觀用水或生態補水為主要途徑,全力開展城鎮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行動。截至目前,全市再生水利用率達26%,提前完成“到2025年全省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5%以上”的目標。
攻堅水污染防治,推動實現“水質好起來”。強化城鎮生活污水治理,持續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提標升級改造和配套管網建設,市城區正陽污水廠三期擴容工程、介休市第二污水處理廠新建工程、太谷縣第三污水處理廠新建工程建成投運。因地制宜推進城鎮雨污分流改造,全市累計完成管網分流改造498.44公里,其中:市城區125.66公里、各縣(區、市)372.78公里,均超額完成省定任務。建立全市入河排污口“一本賬”,對全市保留的557個入河排污口進行分類監測和整治。強化農村污水治理,全市1942個行政村累計已完成400個行政村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其中汾河流域完成368個,全市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20.60%。全市26個縣級、87個鄉鎮級、8個農村“千噸萬人”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全部完成規范化建設,水源地安全可控。強化工業污水治理,全面推動工業集聚區污水收集管網和集中處理設施配套建設,全市9個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中,4個已建成配套污水處理設施、3個中水回用無外排或無涉水企業、2個依托城鎮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處理企業廢水。
統籌水生態修復,推動實現“風光美起來”。突出綜合治理,全市汾河流域累計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4097.23平方公里,治理度達76%。完成汾河流域防護林建設10.7萬畝,公益林面積達248.23萬畝。突出工程整治,在汾河干支流設置43處分洪緩洪區,實施5座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開展汾河流域防洪能力三年行動,不斷提升水災害防御能力。突出示范引領,打造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區,目前已完工達效,62.6公里治理段河暢泉涌、水流清澈、植被蔥郁、環境優美的生態景觀全面展現。(晉中日報 記者雷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