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縣城排水系統的“提質增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 升級改造:對現有的排水系統進行全面排查,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升級改造。例如,對管道進行修復、更換,提高管道的排水能力;對污水處理廠進行技術升級,提高處理效率等。
- 科學規劃:結合縣城的發展規劃,對排水系統進行科學規劃和布局。考慮未來降雨量的變化、人口增長等因素,確保排水系統能夠滿足縣城發展的需求。
- 綠色環保:在設計和建設過程中,注重綠色環保。例如,采用低影響開發模式,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采用生態修復技術,恢復受損的生態環境等。
- 智能管理:引入智能化技術,實現排水系統的智能管理。例如,通過傳感器、物聯網等技術,實時監測排水系統的運行狀態,及時發現和處理問題;通過大數據分析,優化排水系統的運行效率等。
“一廠一策”提質增效是指針對每個污水處理廠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提質增效方案。以下是一些建議:
- 精確診斷:對每個污水處理廠進行全面的診斷,了解其存在的問題和瓶頸。可以邀請專業機構或專家進行診斷,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和針對性。
- 制定方案:根據診斷結果,制定具體的提質增效方案。包括工藝優化、設備更新、能源回收等方面,確保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針對性。
- 實施改造:按照制定的方案,對污水處理廠進行改造。在改造過程中,要注重工程質量和安全,確保改造效果達到預期。
- 效果評估:改造完成后,對提質增效方案的效果進行評估。可以通過對比改造前后的能耗、處理效率等指標,評估提質增效方案的實際效果。
- 持續改進:根據評估結果,對提質增效方案進行持續改進和優化。同時,要關注行業新技術和新工藝的發展動態,及時引入和應用,提高污水處理廠的運行效率和質量。
總之,“提質增效”和“一廠一策”提質增效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包括升級改造、科學規劃、綠色環保、智能管理等方面。同時,要注重每個污水處理廠的個性化和差異化需求,制定針對性的方案并持續改進和優化。
作者:黃紅兵
今年年初以來,永州市新田縣城市管理和綜合行政執法局以攻堅克難的決心,在污水處理、垃圾治理、城市清潔和綠化等方面邁出堅實步伐,實現了城鄉環境基礎設施的全面提升,進一步提高了全縣人居環境質量。
精心保護城市之“水”
為推進全縣排水系統“提質增效”工作,委托湖南省資源規劃勘測院有限責任公司開展縣域排水系統現狀調查,取得“一廠一策”提質增效報告成果。報告顯示,全縣共計建設排水管網177.329公里,其中污水管網87.557公里。縣內2萬噸∕日的污水處理廠已提標改造至一級A標準,實現了水質安全、水生態環境和水資源利用的和諧發展。
為深入實施城區雨污分流改造和管網建設相關工作,該局制定了《新田縣城區雨污合流問題整改方案》和《新田縣“凈網”三年行動方案》,近年共完成16.16公里的雨污分流管道建設,實施72個老舊小區的雨污分流改造。其中,2023年投入400多萬元完成了35個入河直排污水口整治工作,新建污水管網3公里,完成8.62公里河道內污水收集主管的修復勘察、設計、預算和財政評審工作。投入資金1850萬元,對河道兩邊的污水收集主管進行全面疏通修復,該項目預計在今年年底前完工。
創新治理垃圾之“廢”
隨著城鎮化迅猛發展,新田縣生活垃圾填埋場垃圾處理能力與環境安全的矛盾逐步凸顯。2022年,相關問題被納入永州市污染防治攻堅戰“夏季攻勢”任務清單。2023年,新田縣投入340萬元,完成縣垃圾填埋場滲濾液應急處理,完善雨污分流系統,新建導氣石籠30處,全膜覆蓋7萬平方米。同時,投資1300萬元,建成200噸/天垃圾中轉站項目并投入運行,全縣城鄉垃圾實現無害化處理,這些措施極大地改善了全縣人居環境。
積極探索新的垃圾治理模式,通過與社會資本合作,計劃投資1.34億元,用3年時間對庫存的70萬立方米生活垃圾填埋場進行生態修復,待土地修復為可開發凈地后,利用后期開發收入償還生態修復費用。這一創新項目不僅將徹底解決垃圾填埋場的環境污染和安全隱患,而且將通過修復置換的土地資源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實現政府、企業、社會、群眾的多方共贏。
用心顧好民生之“需”
綠樹蒼翠,樓宇林立,是近年來新田縣城市面貌的真實寫照。這得益于縣城市管理和綜合行政執法局在大力實施城市建綠、增綠工程的同時,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和功能配套。
一年來,該局以切實舉措服務民生需求,成功實施了縣城環衛園林清掃服務外包改革,增加環衛園林車輛、高空作業車輛等設備設施17臺套,共投放資金約500萬元,全面提升環衛園林機械化作業能力,提高了環衛園林作業質量;積極推進“城市綠化周”活動,補植行道樹590棵,綠化小苗28萬余株,加強病蟲害摸底和防治,確保各類公共綠地植物長勢良好;新增城區公共停車位811個,新建改造城區公廁3座,城市人居環境持續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