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處理污水,光是絮凝劑這一項,一天就省了十五六袋子;人也省事了,不用天天扛袋子上機子了。”11月13日,寧夏塞上牧源牧業有限公司污水處理廠的技術人員說。
當天,負責為該污水處理廠提供污水處理技術的寧夏農林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團隊工作人員進廠進行污水處理菌劑投放、污水處理水質的現場監測并進行技術指導。他告訴記者:“養殖污水依托企業生化處理工藝應用微生物強化處理技術后,微生物強化菌劑可取代80%以上的絮凝劑投入,實現污水處理同比企業常規減投30%以上,污泥產生量減少20%以上,能耗減少20%以上,水質優于農田灌溉水標準,污泥及處理水無外源有機污染物殘留,循環利用對土壤不產生二次危害,效果顯著。”

寧夏農林科學院技術團隊在污水處理廠進行污水處理水質的現場監測。
寧夏塞上牧源牧業有限公司是靈武市白土崗鄉的重點奶企業之一。該鄉是靈武市近年來緊盯寧夏奶產業布局,聚焦打造“高端奶之鄉”目標重點建設的現代養殖示范基地、全區一流優質奶源基地、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據了解,以前該鄉奶牛養殖污水處理主要采用“預處理+生化處理+氧化塘”工藝,處理效果雖有優勢,但此工藝預處理段混凝工藝大量投加有機絮凝劑PAC/PAM,導致污水處理投入成本大、生化處理能力日趨下降、再利用污染風險大,對奶牛產業高質量發展帶來不利影響。2023年,為助力我區奶產業發展,在銀川市農業農村局引進人才團隊項目、自治區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的支持下,寧夏農林科學院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團隊聯合寧夏融極生態治理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在靈武市白土崗鄉奶牛養殖基地、銀川市興慶區月牙湖鄉奶牛養殖基地開展養殖污水微生物強化處理技術,取得了顯著成效,受到了企業的一致歡迎和好評。
“大量投加有機絮凝劑PAC/PAM會使污水生化系統處理能力顯著下降,污泥逐步走向‘死床’,污水處理廠兩三年就得更新全部系統污泥,日處理150立方米,污水處理廠一次更新費用近10萬元;而采用微生物強化處理技術可實現污水處理系統長期可持續運行。”寧夏農林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團隊相關負責人說。
目前,養殖污水微生物強化處理技術及其應用受到自治區有關部門的關注和重視,下一步,該研究團隊將加強微生物強化處理技術的研發集成與示范推廣,推動污水微生物強化處理讓更多奶企業受益,支撐奶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寧夏日報記者 馬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