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海排污口是控制陸源污染物入海的最后一道“閘口”。記者近日從市環委辦獲悉,石獅于去年8月啟動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以來,納入整治范圍的入海排污口共46個,目前已完成整治39個,整治完成率84.8%;列入“除黑消劣”清單的20條黑臭和9條劣Ⅴ類入海溝渠,已除黑16條,除黑率80%,消劣6條,消劣率66.7%。

入海排污口排查現場
根據《石獅市入海排污口分類整治方案》,2022年底前,基本完成工業排污口、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污口整治;2023年底前,基本完成水產養殖排污口、港口碼頭排污口整治,統籌有序推進城鎮生活污水散排口、農村生活污水散排口整治;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全海域入海排污口整治。同時,結合流域水質提升治理、黑臭水體治理、污水提質增效及農村污水治理等專項工作,系統推進入海河流、入海溝渠(溪流)、雨洪排口等入海排水口整治。
“有口皆查,有水皆測,應查盡查。”記者了解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市環委辦牽頭,委托泉州市水務工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開展石獅市入河入海排口“二次排查”,對全市域排入河、湖、庫、溝、渠等所有水體的入河排口,以及排入近岸海域的入海排口進行全面系統排查,全面摸清68公里海岸線上入海排污口底數。截至今年8月底,入河入海排口“二次排查”現場踏勘工作結束,目前正在查缺補漏并進行“落圖”。
水產養殖及水產品加工廢水整治,是今年推進入海排污口整治的重點之一。今年6月中旬,我市舉辦海水養殖主體水產養殖尾水整治培訓班,明確相關處置標準,明確總磷、氨氮、COD排放限值,并委托第三方完成水產養殖尾水監測工作,根據水質監測數據督促尾水處理設施建設。同時,實施《石獅市水產品加工行業污水排放問題整改實施方案》,分區分策推動全市水產品加工行業污水整治,推進實施祥芝水產市場及周邊污水整治工程、鴻山鎮水產品污水收集管網及泵站工程、海洋食品園污水提升擴建工程,等等。
此外,石獅市加強工業企業污染監管工作,深入開展“清水藍天”、環境執法大練兵、排污許可專項執法等系列專項執法行動。2023年至今,對涉水企業的企業共現場執法171家次,出動執法人員385余人次,嚴厲打擊涉水涉海環境違法行為。
(記者 林恩炳 通訊員 洪培山)
來源:石獅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