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第0573號提案答復——關于強化我省鎮村生活污水治理質效的提案
近年來,我廳按照“規劃引導、城鄉統籌、廠網并重、建管并舉”的思路,采取“城旁接管、就近聯建、獨建補全”的技術路線,全力推進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工作,截至2022年底,全省699個建制鎮、19個鄉和部分涉農街道共建成鄉鎮污水處理設施681個,總處理能力429萬噸/日,基本實現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2018年以來,我省以推進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全運行工作為抓手,加大工作力度,取得積極成效,全省全運行比例有較大提升(從過去的60.2%提高到目前的92%)。省級和各地重點采取了以下幾方面措施:
一、堅持規劃先行,科學推進鄉鎮生活污水處理
組織編制了《江蘇省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規劃》及城鎮污水處理“十三五”“十四五”規劃等一系列規劃,強化對各地生活污水處理工作的統籌與引導。積極引導地方以縣(市、區)按照“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營、統一管理”的思路模式,統籌編制全市(縣)域的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規劃,科學優化布局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引導推進生活污水與工業廢水分質處理,著力構建良性的工作系統格局。
二、強化目標任務分解,著力推進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每年制定《全省城市建設年度工作要點》,對鄉鎮生活污水處理重點目標任務進行分解,并及時調度各地工作進展。2019年,我廳制定了《江蘇省城鎮生活污水垃圾專項整治行動方案》,明確工作目標任務,細化年度項目安排,強化工作抓落實。我廳通過組織召開專題會議、專項檢查、印發情況通報、督辦函和工作考核等方式,積極推進各地工作。2019年在新沂市召開現場會,專題推進鄉鎮污水處理工作。
三、加強監督考核管理,保障污水處理設施效益發揮
修訂《江蘇省城鎮污水處理廠運行管理考核標準》,制定《江蘇省城鎮污水處理工作規范化評價標準》,組織對全省建制鎮污水處理廠運行管理工作進行現場檢查,督促整改存在的問題。實施鄉鎮污水處理運行季度報告制度,建立信息管理系統,定期調度分析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管理情況并通報。將鄉鎮污水處理工作納入高質量發展考核指標體系,進一步引導地方重視與推進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工作。南京、蘇州、揚州等市引入第三方管理模式,對污水處理廠進行季度考核、不定期檢查、月度水質檢測,并根據考核等次按質付費、按質獎勵,激勵運營企業優化出水水質。2021年,會同省生態環境廳開展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情況大排查,督促各地深入查找問題與薄弱環節,加強問題整改,加快補齊短板。督促各地按照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監管相關規定,處理能力500噸/日以上的污水處理設施安裝進出口流量、水質自動監測設備,并與省信息管理系統聯網。
四、強化政策保障,積極推進鄉鎮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良性發展
會同省財政廳、省物價局等部門印發了《江蘇省城鎮污水處理費征收使用管理實施辦法》,規范污水處理費的征收使用管理,明確了建制鎮污水處理費征收標準。會同省物價局印發《江蘇省城鎮污水處理定價成本監審辦法》,強化污水處理費征收管理,科學開展價費調整。會同省生態環境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全省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管理的指導意見》,注重污水廠網一體,編制“一圖一表”,推進“十必接”工作,強化運行管理,指導推進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全運行。圍繞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聚焦氮磷水質短板,制定《江蘇省太湖地區城鎮污水處理廠DB32/1072提標技術指引(2018版)》,并成立專家顧問組,組織開展宣貫培訓,指導太湖流域各地完成城鎮污水處理廠新一輪提標。
五、加大資金支持,重點推進蘇中蘇北地區鄉鎮污水處理設施運行
針對蘇中蘇北地區鄉鎮污水處理設施運行不規范問題,2018年以來,以縣(市、區)為單元,省級專項資金對蘇中蘇北地區50個縣(市、區)安排專項財政資金13.1億元,重點支持蘇中蘇北地區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全運行工作,督促各地做好生活污水“十必接”工作。2018-2020年,蘇中蘇北地區鄉鎮新增處理能力23萬噸/日,提標改造污水處理廠158萬噸/日,新增污水收集管網6500余公里,新接入排水戶12萬個。高郵市優化鄉鎮污水處理廠布局,將11個鄉鎮的生活污水整合至4座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泰州全力推進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改造,2020年以來新建管網1100公里,17座廠進行設備維修改造,11座廠實施“減量增效”,提升運行效率。
關于您提出“資源整合推進力度不夠,污水處理配套設施建設不匹配,處理設施運維不到位”等問題,分析主要原因有:一是不少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之初,重點考慮解決設施“有無”問題,建設主體多元,統籌規劃不足,處理工藝選擇缺乏充分科學論證,管網建設不配套,難以有效保障設施正常穩定運行。二是多數鄉鎮先建廠后建管網,由于重視程度和資金籌措等原因,鄉鎮污水收集管網配套不夠,部分地區還存在管網養護不足問題,導致污水收集率不高,污水廠進水濃度低,難以保障生化系統正常運行,易出現設施停運或間歇運行的情況。三是少數鄉鎮有超標工業廢水接入,影響鄉鎮污水處理廠正常穩定運行。四是資金技術等要素保障不足。蘇中蘇北鄉鎮經濟普遍薄弱,財力有限,加之鎮級污水處理費征收工作屬于剛剛起步,征收標準不高,污水管網建設和污水處理廠(站)日常運行管理還存在資金缺口。
針對您提出“建立統一建設、運維的工作機制;加強污水處理項目建設管理;提升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質效”建議,結合我省實際,下一步,我省將重點加強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完善工作推進機制。指導各地建立健全“四統一”工作模式,鼓勵以縣域為單元采取統一打包委托專業單位進行建設運營管理。優化完善鄉鎮污水處理收費機制,督促指導各地按照補償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理處置設施正常運營成本并合理盈利的原則,合理確定污水處理費標準,并建立與污水處理標準相適應的動態收費調整機制。
二、加強鄉鎮污水處理設施統籌規劃建設和改造。指導各地結合城市國土空間規劃和污水處理專項規劃,采取分片區聯建等思路,優化調整設施布局,綜合分析收集范圍內的污水產生情況,制定并推進實施設施建設和改造計劃。對于超負荷或接近滿負荷運行的,要因地制宜采取擠外水、提濃度、挖潛力、擴能力等多種措施,全面提升污水處理綜合能力。對于既有設施能力過大的,要結合規劃調整和實際情況,開展“減量增效”工作,避免“大馬拉小車”。同時結合我省地方標準《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DB32/4440-2022)實施,加快推進簡易處理設施提檔升級改造,鼓勵有條件地區積極推進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分質處理。
三、強化污水收集管網建設。全面落實“十必接”工作要求,持續加強排水戶污水收集管網建設,做到應接盡接,因地制宜推進鄉鎮周邊農村生活污水接入,切實提升污水收集處理水平。加強管網建設質量控制,督促地方把好管材、檢查井施工和溝槽回填等關鍵環節質量關,強化驗收管理,確保工程達標建設。建立健全排水管網日常養護制度,因地制宜開展鄉鎮管網雨污分流,實施管網排查檢測修復,提高設施進水濃度,不斷提升鄉鎮生活污水收集處理效能。
四、強化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監管。指導各地強化對污水處理廠運營單位監管,重點加強日常穩定運行、污泥處置、臺帳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檢查考核,建立完善定期檢查、通報和限期整改制度。督促運營單位充實專業技術人員力量,加強技能培訓,按照國家和省相關技術管理要求,強化工藝調控,切實提高運行管理水平,做到達標排放。督促各地做好自動監控設備與省信息管理系統聯網,加強日常維護,確保數據真實有效。加強污水源頭管控,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和排水許可管理要求,對于將工業廢水超標接入鄉鎮市政污水管網的工業企業,工業廢水必須經預處理達標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