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跑綠色生態賽道 譜寫環境發展新篇

遼河充滿勃勃生機。
年初以來,市生態環境局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重大部署,扎實開展“振興新突破、我要當先鋒”專項行動,圍繞“著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實現新突破”的要求,制定了專項行動計劃和配套的任務清單,全力推動賽馬爭先,奮勇直前在“生態文明建設”賽道取得新突破新成果。
A 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氣 大氣治理 攻堅三個標志性戰役
年初以來,市生態環境局先后推出《沈陽市2023年大氣污染防治第一季度攻堅方案》《2023年沈陽市藍天保衛戰專項方案》《沈陽市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等一系列方案,根據沈陽市大氣污染特征,圍繞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貨車污染治理三個標志性戰役開展攻堅,確定工作目標,明確責任分工,會同全市各相關部門、各地區人民政府,深入推進大氣污染防治。
積極推進燃煤污染治理。開展全域20蒸噸及以下小型燃煤鍋爐“清倉見底、分類施治”工作,完成200余臺小型燃煤鍋爐整治;在近兩年已完成5620蒸噸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的基礎上,今年又啟動2800蒸噸大型燃煤鍋爐改造工作,全力推進減污降碳。
深化臭氧污染治理。實施“夏病冬治”,全市排查鎖定963家涉VOCs企業,完成100余家重點企業現場幫扶工作;累計完成450家加油站在線監控設施聯網;開展高校餐飲油煙治理專項幫扶指導,提升高校污染治理水平;開展汽修、家具等行業現場調研,印發《沈陽市汽修企業大氣污染物治理規范》《沈陽市汽修企業環境管理工作法條摘選》,幫扶指導企業提升治理能力,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強化移動源治理。以柴油貨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為監管重點,持續深入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累計開展柴油貨車尾氣排放檢測48642臺,合格率為99.95%,遠超國家考核指標(90%)。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編碼登記工作,2023年全市新申報非道路移動機械信息2641臺,累計申報數量10601臺,完成現場抽測166臺,在全省名列前茅。
全力應對重污染天氣。加強預報會商,印發《關于進一步強化大氣污染特別管控工作的通知》《沈陽市臭氧污染天氣特別管控方案》,實施“一區一策”精準管控;編制各行業分類工作提示,實施“一行一策”精準提醒。截至目前,共發布10次大氣污染防治特別管控指令,全力削峰降值,輕污拉良20天。
推動都市圈大氣環境聯防聯控。牽頭制定《沈陽現代化都市圈大氣環境聯防聯控合作框架協議》,構建大氣環境聯防聯控機制,實施空氣質量信息共享、資源共享,開展聯防聯控工作,促進區域環境空氣質量提升。
數說
發布大氣污染防治特別管控指令10次
開展柴油貨車尾氣排放檢測48642臺
完成小型燃煤鍋爐整治200余臺
現場幫扶重點企業100余家
水 15個國考斷面 一季度水質全部達標
今年一季度,全市水環境質量進一步鞏固提升,15個國考斷面全部達標,優良水體比例達到53.3%,超過“十四五”考核目標,水質綜合指數同比改善20.45%,改善率排名全國第六、全省第一,水環境質量達到歷史同期最好水平,為完成全年水質改善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緊盯重點問題開展專項整治行動。針對達標不穩定的團結水庫、于家房等斷面實施重點河段水質提升攻堅行動,制定實施“一河一策”治理管控方案,確保重點斷面全部達標。針對遼中、新民等地區實施水環境問題整改攻堅行動,重點解決畜禽糞污入河、農村黑臭水體、污水直排等問題。針對春季枯水期污染、汛期雨污混排等問題實施重點時段污染整治行動,開展春季河道垃圾清理行動,嚴格管控雨污混排入河。
加大項目建設力度。推動重點流域“十四五”規劃落地實施,謀劃推進流域綜合治理、污水收集處理、水生態治理修復項目立項實施,提升環境治理水平。加快推進新民吉康二期、胡臺凈瑞、渾南柏葉、道義北等城鎮污水處理廠建設工程,持續推進雨污混接摘除和分流改造,補齊污水收集處理短板。實施秀水河、養息牧河、滿堂河、蒲河上游流域生態修復項目,推動實施臥龍湖等重點湖庫生態修復與治理工程。
加強污染源管控和監管執法。深化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對全市排污口進行再排查、再整治、再清理,對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等排污口進行重點監管,實施重點排污口在線監控,年底前完成流域面積1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加強固定污染源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監督管理,開展城鎮及工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和涉水企業專項執法行動,重點解決近海經濟區雨污混接等問題。加強農業農村污染治理,重點解決畜禽養殖糞污排放、農村污水處理設施超標排放、農村黑臭水體影響河流水質問題,建設魚塘尾水生態化治理試點項目。
開展都市圈水環境聯防聯控。加強與鐵嶺、阜新等上游城市工作聯系,組織召開流域治理聯防聯控工作會議,研究推進遼河、養息牧河、蒲河、長河水環境綜合治理,加強污染源聯合執法、水質監測信息共享、水生態共同治理、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聯動,促進跨境河流聯防聯控、污染治理、成果共享。
數說
今年一季度
水質全部達標國考斷面15個
優良水體比例達到53.3%
水質綜合指數同比改善20.45%
改善率排名全國第六、全省第一
土 重點建設用地 百分百安全利用
推行“1+2+3”建設用地管理模式,實施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聯動監管;推進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管理,實現土壤污染源頭預防;持續推進污染地塊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確保群眾“住得安心”;完成地下水重點區劃定,實現地下水分區管理、分類管控……年初以來,市生態環境局以“預防為主、強化監管、防控風險”為原則,進一步保障人居環境安全和地下水生態環境安全。截至目前,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持續達到100%。
“1+2+3”
建設用地管理體系
1個平臺
高效利用“多規合一”平臺;
2套機制
與自然資源、城鄉建設部門共同建立聯動機制,自上而下建立考核問責機制;
3道防線
前移防治關口,明確收儲界線;發揮土地委員會作用,守住用地底線;嚴守發證程序,把握供地安全線。
目前,市生態環境局會同市自然資源局共同完成29個重點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的技術評審工作。同時,充分發揮“多規合一”平臺聯批聯審作用,對于各地政府推送到“多規合一”平臺的重點建設用地項目,缺少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要件且調查結果為超標的,一律不予通過,將問題遏制在項目策劃生成前,確保我市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持續保持100%。
制定并發布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名錄,務求切斷工業生產活動中的土壤污染來源。對進入初選名單的工業企業逐家分析,通過多方反復核實,最終確定2023年全市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58家,做到應納盡納。
原沈陽船牌制漆有限責任公司及原沈陽油漆廠2個污染地塊風險評估順利通過省生態環境廳組織的專家評審,標志著我市有序推進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與修復工作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為后續風險管控、治理修復和安全利用奠定堅實基礎。繼續對原新城化工廠等暫不開發利用的污染地塊,加強風險管控,防止二次污染。有序推進原沈陽煉焦煤氣有限公司地塊等開展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相關活動。
沈陽市率先在全省完成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點區劃定工作,分類制定具體管控要求,明確責任主體和管理部門,對支撐服務我市地下水環境監管,指導我市城市規劃、工業產業布局等國民經濟發展重大決策具有重要意義。
B 沈陽全力推進“無廢城市”建設
今年以來,沈陽全力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在推行工業綠色生產、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推行農業綠色生產、推行綠色建筑等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果。
工業生產綠色轉型穩步推進
我市國家級和省級綠色制造名單數量分別達到49個和184個,繼續領跑全省乃至東北地區重點城市。開展2023年度3家綠色礦山創建單位實地調研,嚴格把控關鍵節點,全面加強質量控制。組織開展工業固廢資源綜合利用評價,完成3家國家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項目申報。推進沈陽永安經濟開發區、沈陽近海經濟區實施園區循環化改造,園區實施方案已通過專家審議。年處置利用250萬噸煤矸石綜合利用項目已完成施工建設,目前正在設備調試階段。
農業綠色生產及農業固廢
資源化利用初見成效
截至目前,我市縣域畜禽糞污綜合利用項目投產穩定運行,規模養殖場全面落實糞污處理設施建設,全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可達77%以上。我市綠色食品增至281個,有機食品138個,地理標志31個,“兩品一標”共有450個。印發《沈陽市2023年地膜科學使用試點建設實施方案》,明確了試點地區,組織試點建設招標工作。持續推進綠色循環農業生產,截至4月底,我市實現土地托管服務面積21萬畝。
創建生活垃圾分類
示范小區2249個
制定《沈陽市2023年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方案》《沈陽市2023年生活垃圾分類千分制考核細則》《沈陽市2023年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方案》及考核標準,持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小區建設,累計創建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小區2249個。實施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檢查,加快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儲運能力建設。加快推進北部生活垃圾焚燒設施建設、老虎沖廚余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制定印發《沈陽市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示范城市建設實施方案(2022-2025)》,按照任務清單謀劃推進全年工作任務。積極推廣使用可循環快遞箱(盒),鼓勵企業使用商品和物流一體化包裝,目前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率達到93.3%。
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能力穩步提升
截至目前,涉危廢企業申報家數已達到2663家,同比增長22.6%。印發《2023年沈陽市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工作方案》,將區縣日常巡查列為年度工作重點,建立全市危險廢物規范化常態化“雙管雙控雙考雙評”工作機制。沈陽恒泰廢酸綜合利用項目完成工程竣工驗收,處于試生產階段。深入推進醫療廢物源頭管理能力建設,推動醫療廢物分類收集、貯存環節提質增效,未污染輸液瓶(袋)等資源回收利用,強化醫療機構及利廢企業監督性檢查。
建筑垃圾中轉體系建設有序推進
目前,全市已建成1個建筑垃圾中轉站,其余各中轉站建設也在同步推進。開展沈河高官臺地區、皇姑上崗子地區的積存建筑垃圾點位現場調研,推進移動式建筑垃圾處置設施試點建設。加強城市建筑垃圾違法行為集中執法檢查。強化節能住宅改造工程質量控制,通過統一規劃、嚴控質量、加強督考、公眾參與等方式,有力提升既有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和運營管理水平。

多功能社區分類驛站已在大東區藍山社區落成并投入使用。

沈陽市大氣復合污染立體監測超級站。
數說
確定綠色礦山創建單位3家
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77%以上
綠色食品增至281個
土地托管服務面積21萬畝
創建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小區2249個
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率93.3%
已建成建筑垃圾中轉站1個
涉危廢企業已申報2663家,同比增長22.6%
國家級和省級綠色制造名單數量分別達到49個和184個
【相關新聞】
沈陽今年計劃創建“無廢細胞”不少于60個
“無廢細胞”建設是宣傳無廢理念的重要載體。全市在推進“無廢城市”創建中,緊密結合各區縣(市)實際,扎實組織開展“無廢細胞”創建工作,計劃今年創建“無廢細胞”不少于60個。
據介紹,“無廢小區”創建評估考核共設置23項評估指標,結合各申報小區基礎條件,最終在全市范圍內將西塔小區、九洲御府、遠洋天地等90個小區選定為沈陽市“無廢小區”申報單位。市、區無廢辦通過線上調度、線下調研方式獲取“無廢小區”建設情況,全力推動“無廢小區”創建工作落實。
沈陽把“無廢小區”創建和常態化垃圾分類工作相結合,科學配置垃圾分類設施,規范居民日常生活習慣,引導居民自覺踐行綠色低碳“無廢”理念,推進落實生活垃圾分類、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節能減排等措施,逐步形成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此外,沈陽將推動多領域“無廢細胞”建設,如:以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上汽通用(沈陽)北盛汽車有限公司等企業為重點,推動“無廢工廠”建設;以棋盤山風景區、北陵公園等為重點,推動“無廢景區”建設;以重點綠色校園為主,推動“無廢學校”建設;以沈陽皇朝萬豪酒店等星級酒店為重點,推動“無廢酒店”建設。
C 優化營商環境保障項目建設
“運用‘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空間管控平臺,我們查出3處熱源廠位于優先保護區,相關部門立即根據‘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優化調整,使得新增燃煤熱源的環境可行性大大提升。”市生態環境局行政審批處相關負責人表示,2022年,沈陽市在組織修訂《沈陽市城市供熱規劃(2017—2025年)》和編制規劃環評過程中,充分運用“三線一單”成果,對規劃中涉及新建、擴建、改造的80處熱源,進行了兩輪選址研判,為熱源科學合理選址提供精準指導,此案例被省生態環境廳采納發布。
據介紹,在保障服務項目建設方面,“三線一單”成果發揮了重要作用。除了助力熱源科學選址,“三線一單”空間管控平臺還為300個地塊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提供了用地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意見,為925個建設項目提供選址查詢服務。目前,該平臺已有注冊用戶200余個,日訪問量約130人次,初步實現了“三線一單”成果全社會共享共用。
今年以來,全市扎實推進重大項目服務,構建“全程專員包保、堵點專班協調、技術專家幫扶”的保障服務體系,進園區、進企業,送政策、優保障、問需求,協調解決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遼寧合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沈陽遼中昊明禽業有限公司等重大項目堵點難點問題20余個。截至目前,今年30個百億元以上高質量重大項目,環評審批服務完成18個;發改委項目辦儲備項目清單重點項目2047個,已完成環評審批服務1733個,完成率達84.7%。

青年大街兩側繁花簇擁扮靚沈城。
D 進園區進企業送政策問需求
“您好,我是市生態環境局選派負責與您單位對接的工作人員,請問車隊現在是否能正常用水,還有其他困難嗎?”“感謝您幫著協調,車隊用水問題已經解決,線路運營正常,沒有其他訴求。”5月15日,市生態環境局幫扶企業的選派干部再次針對203路公交車隊用水問題進行了回訪,得到了對方的認可和感謝。
今年3月10日,市生態環境局選派干部收到沈陽地鐵巴士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反映的因水管管線老化、滲水,導致公司西區203路公交車隊無法用水的訴求后,按程序將該訴求提交,由相關業務部門進行辦理,僅僅幾天時間,該企業難題就得到了解決。
為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工作部署,聚焦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重點任務,市生態環境局有序推動“領導干部進企業、服務振興新突破”專項行動各項工作開展,主要領導親自過問、主管領導牽頭主抓,各級幫扶干部通過開展現場服務、政策指導和技術幫扶等方式,協調解決企業在生產活動中遇到的堵點、難點問題,在推進產業發展、項目建設、助企紓困中充分發揮作用。專項行動開展以來,該局共選派102名幫扶干部擔任“首席服務官”,幫扶企業167家,共受理企業服務訴求共計49件,辦復44項,剩余5項正在辦理中。
下一步,市生態環境局選派干部將繼續進園區、進企業,送政策、問需求,及時研究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推動專項行動走深走實,為優化沈陽營商環境、實現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首戰告捷作出貢獻。

沈陽積極開展燃煤鍋爐改造,全力推進減污降碳。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邱菊 通訊員 朱漢洋采寫 張文魁、李浩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