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保護】普定縣人大開展生態環保監督成效顯著
6月6日,位于安順市普定縣的國能安順發電有限公司水源點,污泥處理系統正在運行,污泥從沉淀池經過系統處理,壓縮后裝車運走。
“這套循環封閉系統,充分解決了我們抽水用水后產生的污泥處理問題,實現生態環保生產,為夜郎湖保護作出了貢獻。”國能安順發電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安全環保部主任季正權說。

污泥處理系統于2019年建成投用。在此之前,作為火電項目,國能安順發電有限公司用水量大,從夜郎湖取水,經過水源點處理后輸送到發電廠,然而,湖水經過長期沉淀后,產生的污泥清洗時直接排放。2017年,普定縣人大常委會和普定縣人民檢察院開展生態環保監督時,發現該問題,隨即提起檢察整改。
立行立改,2019年,經過大量前期工作,國能安順發電有限公司投入373萬元,實施公司水源地預處理系統污水治理項目,涵蓋污泥沉淀池、雨污分離、污泥回收等功能,當年底,該項目投入使用,生產用水循環利用,更加清潔、環保,為夜郎湖環境保護作出貢獻。
人大監督與檢察相結合,為美麗環境提供法治守望。“2018年以來,我們與人大常委聯動,以公益訴訟檢察、行政檢察、民事檢察、刑事檢察為抓手,開展‘檢察長+河長’兩長巡河40余次,發現并整改河流生態問題23個。督促清理生活垃圾、固體廢物200余噸。促進礦山修復、地質災害整治15個,共檢查了普定的12處飲用水水源地,辦理涉及夜郎湖保護案件45件。督促增殖放流魚苗10萬余條、整治違規排污7處。”普定縣人民檢察院第二檢察部主任汪迅說。

人大監督,生態環境美美與共。走進普定縣夜郎湖,湖面波光粼粼,格外清澈,與周圍山體構成一幅美麗畫卷。
“在縣人大的監督下,我們每天對夜郎湖進行巡查,及時打撈漂浮物和垃圾;每年投放魚苗凈化水質,栽種竹柳凈化、美化環境,并利用科技手段、視頻監控、水質自動監測站等,更好地保護夜郎湖。”夜郎湖管理處水資源管理股負責人王鵬說。
監督是手段,保護是目的。作為安順市飲用水源,夜郎湖管理處自成立以來,共出動人員15000余人(次)、船只10000余艘(次),打撈、清理水上漂浮物、沿岸垃圾15000余噸,保障了夜郎湖飲用水源水質保持在地表水Ⅲ類以上,水質穩中向好。
在開展監督的同時,普定縣人大常委會向周圍村莊群眾宣傳生態環境保護知識,共同保護大“水缸”,廣大村民紛紛參與進來,形成生態環境保護的合力。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2021年以來,普定縣人大常委會精心選擇人民群眾關注的年度環境質量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夜郎湖水資源保護、固體廢物處置工作作為監督重點,采取聽取專項工作報告、實地調研、執法檢查、督促推動審議意見辦理等方式,奮力推動人大代表建議的辦理,進一步解決縣域范圍內一批環境和資源保護方面的問題,推動該縣環境和資源保護質量穩中向好,為美麗普定建設持續貢獻力量。
今年,普定縣人大常委會實施靶向監督,以打好“大氣、碧水、凈土、青山”四大保衛戰為重點,抓住污染防治中的薄弱環節,科學安排監督議題,靈活運用視察、調研、執法檢查、專題詢問等方式持續監督,跟蹤問效,推動整改,助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監督行動相繼展開,6月5日貴州環保行活動啟動后,普定縣人大常委會迅速行動,向全縣各級人大代表發出“環境保護—人大代表在行動”倡議書,組織中小學校上一次生態環境保護專題課,開展“享健康生活、環保徒步行”、專題巡河、組織代表視察或代表小組活動、“農業生態環境保護鄉村行”科普宣傳活動,引導社會各界參與到生態環境保護中來,凝聚磅礴力量。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如今,美麗普定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人民更幸福。
來 源:天眼新聞
編 輯:蘇 偉
一 審:張文霞
二 審:蘇 偉
三 審:袁春靈
總監制:駱世明
普定黨建
普定政務
普定教育
普定交警
原標題:《【生態環境保護】普定縣人大開展生態環保監督成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