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錦優: 無泡曝氣膜生物膜反應器處理揮發性有機物工業廢水的性能與機理
發布日期:2022-07-13
報告時間:2022年7月18日(星期一)15:00-15:50
報告平臺:騰訊會議 ID:700 345 970
報 告 人:沈錦優 教授
工作單位:南京理工大學
舉辦單位: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
報告簡介:
易揮發的雜環化合物吡啶在好氧曝氣過程中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膜曝氣生物反應體系是解決該問題的有效方法。本研究采用了無泡曝氣膜生物膜反應器(MABR)處理含高濃度吡啶的廢水,重點研究了生物膜的結構特征和微生物功能。結果表明,吡啶負荷高達0.6 kg⋅m-3⋅d-1可MABR中可以被完全去除。高吡啶負荷使生物膜增厚,但未觀察到明顯的脫落。吡啶負荷的增加使得微生物和胞外聚合物出現了明顯的分層現象,增強了生物膜的結構異質性。在高吡啶負荷下,蛋白質中色氨酸類物質以及α-螺旋(α-helix)和β-折疊(β-sheet)占比的增加穩定了生物膜的結構。基于確定的中間產物,提出了可能的吡啶生物降解途徑。多組學分析表明,在高吡啶負荷下,具有初始羥基化和還原反應的代謝途徑明顯增強。功能基因主要與吡啶降解菌(假單胞菌屬(Pseudomonas)和代爾夫特菌屬(Delftia))有關。研究結果為MABR有效處理含吡啶等難降解污染物的廢水提供了依據。
報告人簡介:
沈錦優,南京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副院長。主要從事化工廢水生物強化治理方面的基礎研究、技術開發和工程應用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國防基礎科研項目課題等科研和成果轉化項目30余項,發表第一/通訊作者SCI論文68篇,授權第一發明人國家發明專利19件。以第一完成人獲得江蘇省青年科技獎、國際水協會“首創水星獎”技術進步一等獎、國防科技進步三等獎,入選2020年度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環境學科)。入選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江蘇省杰出青年基金、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江蘇省333工程等人才項目;擔任國際水協會中國青年委員會委員、江蘇省環境科學學會理事、土木與環境工程學報(中英文)編委、SCI刊物《Chinese Chemical Letters》編委、SCI刊物《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專欄主編等學術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