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新聞
海報新聞記者 姜雪穎 北京報道
近日,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水利部、林草局等部門印發了《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4月21日下午,生態環境部舉行媒體吹風會,水生態環境司司長黃小贈在會上表示,《規劃》有三個特點,其中包括在“十四五”時期,不單純追求以水環境理化指標評價為主的優良水體比例,不鼓勵各地設定過高的水質目標,將工作重心放在鞏固工作成果、提升工作質量上。
“2022年全國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達到87.9%,長江干流國控斷面連續三年全線達到Ⅱ類水質,黃河干流國控斷面首次全線達到Ⅱ類水質,我國水生態環境保護發生重大轉折性變化。”黃小贈坦言,“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我國水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水環境質量改善不平衡不協調問題突出,河湖生態用水保障不足,水生態破壞問題凸顯,水生態環境風險依然較高,與美麗中國建設目標要求仍有不小差距。”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規劃》提出到2025年,主要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在面源污染防治、水生態恢復等方面取得突破,水生態環境保護體系更加完善,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等要素系統治理、統籌推進格局基本形成。展望2035年,水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生態系統實現良性循環,美麗中國水生態環境目標基本實現。
在目標設置方面,《規劃》共設置了11項指標,其中,3項為約束性指標,8項為預期性指標。3項約束性指標包括“地表水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地表水劣Ⅴ類水體比例、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其中,“地表水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列入“十四五”規劃綱要確定的約束性指標。在水環境方面,著力推進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地表水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達到85%,地表水劣Ⅴ類水體基本消除,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不低于93%,縣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在水資源方面,著力推進重點河湖生態用水逐步得到基本保障,354條(個)河湖要達到生態流量要求。在水生態方面,著力推進河湖生態保護修復取得突破。河湖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持續改善,力爭127個河湖水體重現土著魚類或土著水生植物。
據介紹,為確保《規劃》各項任務措施落地見效,生態環境部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制定了《規劃》重點任務措施清單,指導督促各地抓好落實。同時,將《規劃》實施情況納入全國水生態環境形勢分析,通過分析預警、調度通報、獨立調查、跟蹤督辦相結合的方式,壓實相關方面主體責任,推動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