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首創環保集團轉型實踐,發現了3條規律……
時間:2023-03-22 09:34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王馨
評論(0)
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期間各個行業都在思考的方向。落到環境產業上,企業的服務目標不僅是解決污染,而且要讓城市、產業、生活實現綠色、低碳、循環,這給環保企業提出了新的命題。
面對這一巨大的需求變化,很多頭部環保企業已經率先開展了轉型實踐。其中首創環保集團可能是其中想得比較多、動手較早的一個。
2021年,首創環保集團進行整合、更名、換帥、戰略升級,動作很大。2022年,首創環保新戰略落地,集團進行組織架構變革,打造水、固、氣、能源等各業態一體化、協同作戰的高效組織。在業績表現上,基石業務指標保持快速增長,2022年上半年,城鎮水務運營業務實現營業收入45.99億元,同比增長24.28%,運營收入保持高速增長,成為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
外求縱橫發展,城市深耕策略持續顯效
“城市深耕”策略一直是首創環保集團戰略升級道路上的高頻詞匯。2022年,“城市深耕”的優勢再次在一系列市場表現中得到驗證。
2022年全年,首創環保集團在廣東、山東、安徽、江蘇、湖北、內蒙古等現有重點深耕城市均有新項目斬獲,業務范圍包含了供水、市政污水、水環境治理、工業廢水、海綿城市等多領域。
梳理首創環保集團的項目獲取脈絡可以發現,“城市深耕”策略突出優勢其中一點表現在深度的聚焦優勢區域,通過深挖錨點城市的市場空間,成功打造首創的戰略根據地。
如在江蘇市場。2022年,首創環保集團在江蘇省攬獲了位于徐州市、揚州市、宿遷市、鎮江市的多個項目。
首創環保集團是最早一批進入到江蘇省的環保企業之一,經過近二十年的深耕,已經形成了水固氣協同發展的格局。2004年,首創環保集團與徐州市自來水總公司合資成立徐州首創,獲得了徐州市區自來水唯一特許經營權。2022年,首創環保在徐州市場先后獲得徐州市區供水提質增量工程-劉集水廠項目、江蘇晉控裝備新恒盛化工有限公司升級改造水系統BOT項目。
其中劉集水廠項目是供水項目,根據項目內容,首創環保集團將為徐州市新建一座凈水廠及48.7公里的配套供水管線,總投資10.5億元。該項目也是徐州市2022年市重點工程,經過徐州市行政審批局對于該項目的節能評審,項目建成運營后能效可以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在徐州中標的另一項目也可圈可點。10月,首創環保以3.45億中標江蘇晉控裝備新恒盛化工有限公司升級改造水系統BOT項目,服務對象為徐州市的一家工業企業,隸屬于世界五百強企業--晉能控股集團。項目所在煤化工行業,廢水處理市場空間較大,為集團在化工廢水處理領域發展增加力量。
2020年,首創環保集團中標首個以工業企業為服務對象的項目——河鋼產業升級及宣鋼產能轉移項目水系統BOT項目,向市場傳遞了首創環保發力工業水處理業務的信號。
工業客戶的定制化需求以及技術要求更為復雜。近兩年,首創環保集中力量在工業水領域人才、技術方面進行積累,重點聚焦冶金、鋼鐵、石油化工和煤化工行業的脫鹽水、循環水、凝結水和廢水處理及零排放領域,并為工業園區提供“一企一管”的服務模式。
2022年,集團在工業環保領域先后獲得了突破性進展,除了前面提到的江蘇徐州晉控裝備升級改造水系統,集團還在徐州中標江蘇鋒芒復合材料科技集團“廠區廢氣處理系統改造升級EPC項目”,在呼和浩特中標金橋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工業污水處理廠新建工程特許經營項目,在大連中標鞍鋼蒂森克虜伯汽車鋼有限公司(TAGAL)“全廠水系統委托運營項目”,項目地點均為首創環保集團的多年的深耕區域。
其中,大連TAGAL項目是首創環保集團繼河鋼唐鋼BOT項目后斬獲的第二個冶金鋼鐵領域的工業水處理項目。該項目采用委托運營模式,是工業水處理業務領域服務模式的延伸探索,充分體現了集團近年來在工業水領域技術積淀與服務能力的提升。
首創環保集團方面表示,在工業水處理領域,未來公司還將匯聚資源,持續提高服務水平,另外一方面會加快積累人才隊伍,不斷拓寬工業水處理服務范圍。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工業水處理業務成為其重點發展的業務之一,形成水務板塊非常值得期待的業務增長。
同時梳理首創環保集團的中標項目,也可以發現集團“城市深耕”策略的另一精髓,即以單業態帶動多業態,開展跨業態協同市場拓展。
如在工業項目中,鎮江鋒芒項目就是集團“水氣協同”的成果。該項目是集團繼鎮江新區大氣污染綜合防治PPP項目、丹陽市大氣污染防治專項技術支持服務項目后,在鎮江地區的又一收獲。同時在江蘇區域,首創環保業務已經覆蓋城鎮水務、固廢處置、流域治理、鄉鎮污水處理及大氣綜合治理等多個領域,打造了徐州市劉灣水廠、淮安區黑臭水體綜合治理、揚州餐廚垃圾處理項目、揚州危廢處理項目、鎮江新區大氣污染綜合防治服務等一批行業標桿項目,已經形成業態協同發展網絡。
實際上,近些年環境產業領先企業綜合能力在持續增強,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大多頭部企業特別注意多業態的協同,成為一流的環境綜合服務商也是企業的一致愿景。
而目前首創環保集團是唯一一家斬獲水、固兩大板塊十大影響力企業稱號的公司。憑著過硬的管理和技術,信息化的資源整合,首創環保集團做到了面對一個城市客戶,提供一攬子服務菜單,真正做到全領域服務,這為集團的業績增長提供了堅實的發展韌性和保障。
內求運營效率提升,品牌效應凸顯
在過去兩年,新增項目數量的持續放緩、財政支付形勢的變化,行業感受到的壓力越來越明顯。在業績表現上,很多環保企業凈利潤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下滑。
在新的業務減少的情況下,環保企業都在集中精力把老客戶做深、做透,這就需要企業具備運營能力、技術能力的培養和積淀。2022年,首創環保集團總經理李伏京在接受《經濟觀察報》采訪時就表示,“原先是帶著嫁妝去跟政府合作,現在是帶著一身的本領去跟人合作,去給政府當管家,服務態度要好,服務水平要高,這也是業務的一個新起點。”
實際上首創環保集團是行業內比較早開始考慮運營效率的環保企業。早在成立之初,首創環保就與世界一流跨國公司和國內領先水務企業廣泛合作,學習積累國際先進運營經驗,提升項目管理水平(延伸閱讀:首創股份如何保持20年長盛不衰?;首創環保集團降臨:曾經滄海再擊水)。
在發展中,首創環保一直重視項目質量,重視運營管理。穩定、安全、高效的運營也在很大程度上優化了集團的收入結構,2022年上半年年報顯示,首創環保的城鎮水務運營業務實現營業收459,862.58萬元,同比增長了24.28%,成為去年行業中為數不多的創造了業績亮點的企業之一。
運營管理的質量不僅僅直接影響項目的經濟效益,也對企業的投資拓展產生巨大的影響。其業務拓展可以實現以點帶面,縱橫拓展,使得城市深耕戰略能夠持續顯效,也得益于在長期服務過程中,逐步建立了“值得信賴”的品牌。
如在北京,2001年,首創環保集團成功收購北京高碑店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進入水務環保行業。在多年立足首都的過程中,集團成功打造“十三五”重大水專項的示范工程朝陽區東壩再生水廠項目,為冬奧會提供保障的北京龍慶首創城西再生水廠等標桿項目,先后服務保障了北京冬奧會、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等重大活動,項目運行質量和效果得到了北京市政府的高度認可和好評。
2022年,首創環保集團水務板塊在京再獲收獲,11月,中標北京市大興區永興河第二再生水廠工程特許經營(BOT)項目,這是首創環保在大興區攬獲的又一再生水項目。項目總投資超6億元,處理規模9.5萬立方米/日,項目服務總人口近30萬人。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集團在京已落地項目超40個,服務覆蓋首都12個區,業務涵蓋再生水處理、城市環衛、土壤修復、大氣污染防治、水環境保護、市政供熱等多個領域,為北京提供一體化的綜合解決方案。作為扎根首都的國企,首創環保集團已經充分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整體布局,形成京津冀地區連片效應,為后續在京津冀地區繼續拓展環保業務夯實了基礎。
過去兩年,市場環境推進環保產業的集中度快速提升,行業的品牌效應正在進一步凸顯。在這樣的背景下,行業認為頭部企業更要固化存量資產的運營經驗,在服務分級、標準固化、品牌連鎖的發展指引下,要在市場化機制、專業化人才、技術產品升級的支撐下,將標桿項目升級為產品并進一步輸出高品質服務,是這類企業未來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年內,首創環保的合肥十五里河污水處理廠、延慶城西再生水廠雙雙獲評第二期“雙百跨越”標桿水廠,獲得了行業和社會的高度認可。首創環保表示,未來公司還將進一步進行管理提升,梳理原來沒有顧及的一些管理的障礙,一些需要優化的地方,把流程變得更優化,效率更加的提升,為客戶高質量的系統化最優解決方案,最終實現行業的高效、經濟、綠色發展。
發力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支撐核心戰略
2022年初,首創環保集團首次對集團538個在運營項目碳資產全面摸底,實現了A股水務環保上市企業首次實現系統性碳核查。
系統性的碳盤查,是為實現“雙碳”目標做數據支撐基礎,在此之前,理論與實踐基礎已經先行出發。2022年9月份,在服貿會上一場圍繞低碳發展的高峰論壇中,首創環保集團首次正式對外介紹了“藍色水工廠”實踐,提出了將未來水廠定義為資源、能源回收工廠的實踐模型,奠定實踐模型基礎的,是好氧顆粒污泥技術。
好氧顆粒污泥技術是21世紀發展起來的前沿革命性技術,是解決目前污水“處理效率低、成本高、不可持續”3大難題最有效的方法,被稱為“下一代污水處理技術”。雖然“好氧顆粒污泥” 技術因為其在脫氮除磷以及節約耗能等方面的突出能力,一直是環境工程領域的研究焦點,也因為一些技術限制因素成為行業主攻的難點。
2016年,首創環保集團聯合荷蘭代爾夫特大學、北京建筑大學共同成立了“中—荷未來污水處理中心”。首創環保集團科研團隊歷時三年,一舉攻克了“好氧顆粒污泥”技術難題,形成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產品“CREATEsTM。該技術打破了荷蘭公司的獨家壟斷,適用于有低碳和高環保要求的項目、市政污水新建項目以及部分工業水處理項目。
與傳統處理技術相比,CREATEs能實現解決兩方面難題,在處理效率上,可以降低20%以上的運行成本、30%以上的碳排放,在用地上,可以減少50%以上的建設用地、降低土建、設備投資成本30%以上。在實踐中過程中,首創環保團隊成功從培養的顆粒污泥中提取出高濃度藻酸鹽,可應用于防火材料、路面保護層等,有效實現污水資源化。經測算,在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中應用該技術,可直接為單座污水廠節約投資成本30%,在運營端可為單廠每年創造數百萬元的經濟效益,同時有效降低污水廠碳排放約30%。
藍色水工廠的實踐需要好氧顆粒污泥技術為高效、優質處理“保駕護航”,也需要工藝鏈上其他技術的優化、迭代和升級,為此,首創環保集團開發了Asmart®——以生物數學模型為核心的水廠智慧決策系統,目前最大的應用規模達到50萬噸/日。其次是解決設備運行過程中能耗問題,通過能效管理智慧平臺、精確曝氣系統、智能藥劑投加系統的應用,有效降低了能耗、減少了碳排放。污泥的資源化利用、污水熱能回用、再生水生產和利用都是藍色水工廠實踐的一部分,通過資源循環利用打造藍色經濟。
2022年,首創環保在科研方面的收獲不少,斬獲多項權威認證,如北京首創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獲得“北京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北京市知識產權示范單位”認定、益陽首創連續第三次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證、龍慶首創順利通過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成為延慶區科普教育基地、北京恒潤慧創被認定為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同年,首創環保集團投資成立北京首創協同創新科技有限公司,旨在持續推動技術創新與精益運營的結合。
公開數據顯示,集團2022年上半年投入研發費用近億元,同比大增65.63%。可以預見,首創環保集團用更多的精力,將科技創新及成果進行轉化,全面提升公司的技術核心競爭力,助推“5+4+1”的業務組合進一步落地。
在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環保產業要想獲得高收益,就必須要重新定義服務帶來高水平、高質量。從戰略轉型、業務發展、組織變革、運營提升、數字化等建設等各方面看,集團已經做好準備為行業做出表率。
目前,首創環保集團已經連續19年獲得水業領域“十大影響力企業”。2022年度(第二十屆)水業企業評選正在進行中,結果將在“2023(第二十一屆)水業戰略論壇”上揭曉。過去二十年,環境產業在一個又一個的風口下不斷向前,讓我們一起迎接環境產業的第三次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