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屆高博會系列報道之十】“碳達峰 碳中和”與生態文明建設論壇在西安舉辦
8月5日,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生態文明教育研究分會主辦,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承辦的“碳達峰 碳中和”與生態文明建設論壇在西安舉辦。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杜祥琬院士、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監事長孫維杰、學會生態文明教育研究分會理事長賀克斌院士、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黨委書記兼院長馮起院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副校長黃廷林、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會長朱黎陽、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院長盧金鎖等出席論壇。論壇由學會生態文明教育研究分會秘書長溫宗國、南開大學生態文明研究院副院長徐鶴主持。
孫維杰致辭
孫維杰在致辭中提到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現在一起探討碳達峰碳中和與生態文明建設是適逢其時、意義重大的。他就“雙碳”談了四點認識,一要胸懷國之大者,準確把握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戰略,提高政治站位,主動作為;二要深刻領悟生態文明思想,全面加強“雙碳”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建設,高校可以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更為有利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三要堅定科技強國,充分發揮高校在“雙碳”與生態文明方面的科研優勢,要提倡多學科協同攻堅的能力,推進產教融合和科技成果轉化;四要加強國際交流,努力開創“雙碳”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局面,變中求同,革中求新,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貢獻中國力量。
賀克斌致辭
賀克斌在致辭中指出,近年來在聯合國全球系統里,特別關注的三件大事即“全球變暖”“生物多樣性”“環境污染”。希望借本次年會,搭建平臺,使生態文明教育研究分會的工作進一步與“雙碳”目標相結合,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聯合知名高校研究機構和企業,邀請低碳零碳領域頂級專家和學者,重點討論碳中和的學術前沿、技術創新和戰略思想,推動碳中和領域的科技進步,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事業做出貢獻。
黃廷林致辭
黃廷林從西部發展的角度闡述了“雙碳”目標提出和實施的重要性,同時表達了對各位嘉賓蒞臨本次論壇的歡迎和感謝。他表示,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作為此次論壇的承辦方,將重點做好服務保障工作。希望本次論壇能摩擦出新的火花,碰撞出新的思想,創造新的機遇,謀成新的合作。
與會嘉賓滑動查看更多
從左至右依次為杜祥琬、馮起、朱黎陽、盧金鎖、徐鶴、溫宗國
杜祥琬、賀克斌、馮起、朱黎陽、盧金鎖分別以“對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及路徑的思考”“雙碳行動與綠色高質量發展”“寒區旱區碳循環研究進展”“循環經濟助推碳達峰碳中和的理論與實踐”和“城鎮排水系統碳減排策略”為題作主旨報告。
杜祥琬指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順應綠色發展時代潮流、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為實現“雙碳”目標的八大戰略,應從八大抓手即實現雙碳目標的路徑來實現,進而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
賀克斌重點探討“雙碳”目標納入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緊迫性和應對措施。未來碳減排路徑的選擇分別是資源增效減碳、能源結構降碳、地質空間存碳、生態系統固碳及市場機制融碳,并且從技術措施和市場機制兩個角度解釋了碳減排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馮起主要針對寒區旱區碳源碳匯,我國存在碳減排任務重、時間短,以及在溫度升高后植被固碳減弱和極地消融后地質碳排出等問題提出對策和建議。
朱黎陽重點探討了循環經濟如何助力碳減排,其效果如何,概括為“1534”,即一個普遍共識、五項降碳原理、三個重點領域以及四個主攻方向。
盧金鎖通過從城鎮排水系統方面促進雙碳目標的實施,由城鎮污水系統碳排放概括、污水系統碳減排路徑、管網里碳減排與危害氣體的技術以及思考,得出排水行業是十大碳排放行業之一。
論壇現場
會議另設有兩個分論壇,分別為生態文明教育研究院院長圓桌論壇和以“貫徹新發展理念助推碳達峰碳中和”為題的分論壇,共有150名專家學者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圍繞“碳達峰、碳中和”與生態文明建設展開了熱烈討論。
本次論壇總結了“碳達峰 碳中和”以及生態文明建設與教育研究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從不同角度繪制了雙碳路徑藍圖,探討了“雙碳”目標下的人才培養問題,為雙碳政策下社會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在“雙碳”主題與生態文明建設領域增強了學會生態文明教育研究分會的影響力,有效促進了環境生態工作者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
學術立會 服務興會 規范辦會 創新強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