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來源:媒體滾動
來源:浙江日報
工業廠房林立,道路干凈整潔,污水管道井然有序,寵物主題墻隨處可見……走進平陽縣水頭鎮的制革園區,只見環境面貌煥然一新。經過連續多年的環境綜合整治,水頭鎮緊盯園區蝶變,打出環境整治、工藝提升、設備更新、管理創新和轉型升級等“組合拳”,即將實現環保問題“銷號摘帽”。
以“中國皮都”而聞名的水頭鎮,制革行業是鎮里的主導產業,但也屬于重污染、高環境風險行業。從1998年起,平陽縣先后開展三輪集中整治,時間跨度長達10余年之久。1290家制革企業兼并重組為8家企業,轉鼓由3308只削減到223只,制革基地每天的廢水處理量由7萬余噸下降至8200噸。但是,行業仍然存在“反復治、治反復”的問題,對此水頭鎮緊盯問題開展八大破難攻堅行動,全面徹底推進園區問題整改。
環境整治重在治本。去年7月以來,委托第三方機構為園區內的8家企業開展全面體檢,量身定制“一廠一策”整治方案,安裝工況監控系統,完善企業排污溯源管控體系,實施園區污水零直排建設。“環境污染治理關乎企業甚至產業的長遠發展,整治提升迫在眉睫。”水頭鎮常務副鎮長曾上靠介紹,鎮里以更嚴格的標準督促企業完成整治,集中拆除老舊違建廠棚3.5萬平方米,對各廠歷史遺留的生產現場、廢水收集、固廢處理等完成全面整改。
溫州寶瑞皮業有限公司的近10只大型轉鼓正不停轉動。在車間出入口,只見路面四周有一圈寬3厘米深10厘米的小溝。“皮革搬運、加工區域的污水都通過這里流入管網,我們不讓一滴污水流到廠區外面。”平陽縣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隊三隊隊長金傳忠介紹。這一圈小小的溝渠,卻顯示了水頭鎮全力治污的巧思和決心,如今這樣的污水通道已在園區全面鋪開。
“這些年最直接的變化,就是我們可以放心帶外地客戶來驗廠了。”溫州寶瑞皮業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李非凡說,以前不管晴雨,園區滿地泥污,常常走一圈就報廢一雙鞋。如今,干凈的園區硬化路面上,見不到一滴污水,也聞不到刺鼻的氣味了。
對于治水而言,截污納管是關鍵。水頭鎮完善園區雨污分流,新建3.5公里市政生活污水主管網、3公里雨水管道,并在企業污水處理池的進水口和出水口都加裝流量計,所有數據一屏掌控。在完善園區截污納管、改造提升污水處理廠的同時,當地政府通過機器人幫企業排查所有工業污水管道,為企業加裝初期雨水收集智能監控系統以智能控制雨水排放。多管齊下,累計一年為園區企業節約污水處理費用500萬元。
為了從里到外、從上到下改頭換面,水頭鎮攻堅污水治理、管網整治、廠企整改,重建6條園區道路,狠抓環衛和河道保潔,確保園內垃圾日產日清,對園區外立面進行美化,對集中裝卸皮革場地實行硬化,實現制革園區有序管理。與此同時,每月定期檢測金鳳溪、鳴溪河水質,常態化開展河道保潔,確保水體穩定達標、河道水清岸潔。
除了“看得見”的環境整治,還有“看不見”的長效機制。水頭鎮出臺方案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強化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交警、環衛、治水等部門聯勤聯動,加大監管力度。同時引進第三方環保管家,形成“政府主導、第三方協同、市場化運作、共同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