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陸續推進再生水的發展,目前,我國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作已經全面啟動,國家和地方都開展了相關的科學研究和工程實踐,再生水利用行業穩步發展。
近年來,我國也加大支持再生水的投資力度。根據《"十三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十三五"期間投入5644億元用于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相比"十二五"4298億元的規劃投資額增加了31.3%。隨著社會和經濟的持續發展,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必然會日益突出。城市污水經過深度處理后再回用,不僅能夠節約水資源,還能減少水污染排放,是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的重要途徑。結合我國當前大多數城市水資源短缺和再生水回用利用率偏低的情況,再生水回用的發展前景廣闊,意義重大。
2023年中國再生水行業未來趨勢預測
再生水在城市中的利用不存在任何技術問題,目前的水處理技術可以將污水處理到人們所需要的水質標準。城市污水所含雜質少于0.1%,采用的常規污水深度處理,例如濾料過濾、微濾、納濾、反滲透等技術。經過預處理,濾料過濾處理系統出水可以滿足生活雜用水,包括房屋沖廁、澆灑綠地、沖洗道路和一般工業冷卻水等用水要求。微濾膜處理系統出水可滿足景觀水體用水要求。反滲透系統出水水質遠遠好于自來水水質標準。
根據《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要求,到2020年,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0%以上,京津冀區域達到30%以上。而在《"十三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中,再生水利用范圍進一步擴大:到2020年底,城市和縣城再生水利用率進一步提高,除缺水外的其他城市和縣城力爭達到15%。自此,再生水這一市場將得以強力釋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強化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和城鎮節水降損,鼓勵再生水利用。
數據顯示,再生水“十三五”期間投資量約為158億元,處理規模達到4158萬噸/日,較當前增幅達56.7%。截至2020年,我國城鎮再生水生產能力將接近4900萬立方米/日,其中城市再生水生產能力超過4500萬立方米/日,縣城再生水生產能力近290萬立方米/日。而在階梯水價和再生水工藝成本下降的驅動下,未來三年內“中水”運營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速有望達20%。相對應地,城鎮再生水設施建設整體投資將超過250億元,“中水”運營市場規模接近80億元。
2025年,在再生水規劃、配置、利用、產輸、激勵等方面形成一批效果好、能持續、可推廣的先進模式和典型案例。缺水地區、京津冀地區及其他地區的試點城市再生水利用率應當分別達到35%、45%和25%以上。還從優化再生水利用規劃布局、加強再生水利用配置管理、擴大再生水利用領域和規模、完善再生水生產輸配設施、建立健全再生水利用政策等5個方面明確了試點內容,試點城市可結合本地實際有所側重地開展試點工作。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國再生水行業發展深度調研與未來趨勢預測報告》顯示:
再生水是指廢水或雨水經適當處理后,達到一定的水質指標,滿足某種使用要求,可以進行有益使用的水。和海水淡化、跨流域調水相比,再生水具有明顯的優勢。從經濟的角度看,再生水的成本最低,從環保的角度看,污水再生利用有助于改善生態環境,實現水生態的良性循環。
在某些情形下,由于實行了嚴格的出水排放標準,對于將出水排入當地水體的傳統方式,污水再生利用成為一種經濟的替代方案。例如,地表水排放為了避免水體惡化,現在常常要求進行營養物去除。北京已經全面實施將中心城污水廠升級改造為高品質再生水廠工程。升級改造后,出水主要指標將達到地表水IV類標準,向城市河湖環境、工業、綠化等領域提供高品質再生水。為污水處理廠排放尋找一種經濟的解決方案并滿足環保約束條件,已經成為世界多國實施污水回用項目的主要驅動力之一。
據統計,中國669個城市中,400個城市常年供水不足,其中有110個城市嚴重缺水,日缺水量大,年缺水量,由于缺水每年影響工業產值2000多億元,天津、長春、大連、青島、唐山和煙臺等大中城市已受到水資源短缺的嚴重威脅。據資料統計,國際極度缺水線是人均水資源占有量500,而河北保定市區目前的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只有64,嚴重缺水,導致城市供水不足,地下水超采,引發一系列環境地質問題等。
國家層面確定了50個城市開展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示范工作,在緩解城市內澇的同時,開展雨水收集利用;綠地及濱水空間得到擴展,人居環境得到改善,城市品質和功能明顯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
再生水行業報告還對全球的行業發展態勢作了詳細分析,并對行業進行了趨向研判,是經營企業,服務、投資機構等單位準確了解目前行業發展動態,把握企業定位和再生水行業發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對中國及各子行業的發展狀況、上下游行業發展狀況、競爭替代產品、再生水行業發展趨勢、新產品與技術等進行了分析,并重點分析了中國行業發展狀況和特點,以及中國再生水行業將面臨的挑戰、企業的發展策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