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源企業(集團)500強”,是由人民日報社旗下能源行業專業權威媒體中國能源報與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共同組織實施的品牌研究評價項目。自2011年推出以來,今年是連續12年發布,旨在通過客觀、公正的梳理,厘清我國能源產業格局及發展趨勢,并確定能源集團的市場地位。項目自推出以來,受到業界廣泛好評和肯定。“中國能源企業(集團)500強”采用國際通用評價方式,以能源集團上一年度營業收入為評價標準,數據主要來源于企業自報、相關機構或企業公開的財務數據。
2021年,全球經濟總體復蘇,中國經濟繼續擔當全球經濟增長引擎,能源需求持續恢復,清潔能源快速發展,但能源供需矛盾突出,煤、油、氣等大宗商品價格全面大幅攀升。受此影響,2022年中國能源企業(集團)營收規模大幅上升,市場集中度猛增,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間差距近一步縮小,傳統能源行業重回上升趨勢,新能源快速追趕,區域間差距拉大。
在北京,未來科學城能源行業發展趨勢與全國同頻共振。圍繞“能源互聯網高成長關鍵賽道”、“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風電光伏增長型成熟賽道”、“氫能、儲能、碳固存培育型前沿賽道”三大賽道,未來科學城推動昌平區能源產業收入不斷增長。

上一年度,昌平區先進能源產業收入達到2477.3億元,增長36.5%,是昌平區第一大支柱產業。在近期公布的2022中國能源企業(集團)500強榜單中,前14名中有7家均在未來科學城布局,還有1家2021年入駐未來科學城的民企位列71。
△8家上榜企業布局圖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在未來科學城東區“能源谷”已入駐17家下屬單位3000余名員工。
△國家電網未來科學城園區實景
代表性企業包括:國網智能電網研究院有限公司、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國網經濟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國網信息通信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等,為能源、電力提供規劃、科研、支撐、保障等服務。
△國家電網未來科學城園區實景
△中國石油未來科學城園區實景
中國石油科技創新基地位于未來科學城西區工程技術創新園,定位為構建國家能源環保技術創新服務平臺,以“科技研發+科研成果產業化+集聚企業總部”相結合的發展模式,加快推進中國石油集團能源科技創新和產業化。代表性企業包括中國石油集團工程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國石油集團安全環保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昆侖數智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北京石油機械有限公司等。入駐單位主要研究領域為鉆井與采油工程技術及裝備、煉油與化工、測井工程技術與裝備、安全與環保、節能與節水,信息化建設等。
△中國石油未來科學城園區鳥瞰效果圖

中國石油科技創新基地一期已入駐14家集團所屬企業6000余人。今年,中國石油科技創新基地二期被列昌平區重點工程,目前A-19地塊創新基地已啟動建設。
△中國石化未來科學城園區實景
中國石化科學技術研究中心位于未來科學城西區沙河高教園區,已入駐10余家下屬單位,核心科研團隊1000余人,代表性企業包括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重點研究石油工程技術基礎性、前瞻性和重大項目,石油工程裝備、工具、儀器、儀表和軟件的開發及成果轉化應用,國內外油氣勘探開發重大項目工程技術支撐等。

△中國石化未來科學城園區全景
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重點研究上游的發展戰略及油氣勘探開發參謀部、油氣勘探開發技術服務部、油氣勘探開發技術研發和集成部、上游地質資料信息中心等。
△中國海油未來科學城園區實景
中國海油科技園區位于未來科學城東區“能源谷”,代表性企業包括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中海油煉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中海油化工與新材料科學研究院、中海油研究總院實驗研究中心等11家單位,辦公人數達1650人。
△中國海油未來科學城園區俯瞰

海油園區擁有4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業務范圍包括海洋油氣勘探開發、煉油化工、新能源、新材料與精細化工、安全與信息等,未來將進一步開放實驗平臺、共享實驗資源,最大化釋放科研基礎設施潛能。
國家能源集團在未來科學城“能源谷”溫榆河以北入駐兩個大型科研園區。
△國家能源集團未來科學城園區實景
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簡稱“低碳院”)是國家能源集團的直屬研發機構,肩負著“出機制、出人才、出成果”的重要使命。目前共有員工500余人,50%科研人員具有博士學位,海外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占比超過10%。低碳院擁有煤炭開采水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能源煤炭清潔轉換利用技術研發中心(國家能源局)、北京市納米結構薄膜太陽能電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重點科研平臺。低碳院在氫能、環保、新型儲能、先進材料、現代煤化工等領域突破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取得了一批標志性科技成果,為國家能源集團創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示范企業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國家能源集團低碳院實景

在低碳院西北方向,國家能源集團新能源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所在園區已聚集國能智深控制技術有限公司、北京國電電力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國能龍源藍天節能技術有限公司等12家單位,擁有核心科研團隊600余人。入駐10年來,新能源院已發展成為集團公司前沿技術研究院之一,承擔相關領域的重大共性關鍵技術攻關研究和戰略新興技術開發任務,研發領域涉及新技術新材料研究、新型儲能技術研究、智能化技術研究、碳中和研究、能源清潔高效利用研究等五大領域,形成了集前沿技術研發和技術服務為一體的創新型研究院。
△國家能源集團低碳院實景
中國華能園區在未來科學城“能源谷”核心區南大門,已入駐12家下屬單位,代表性企業包括: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中國華能集團新能源智慧運維中心、華能長江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入駐單位主要研究領域為新能源及能源清潔高效轉化有關的技術研發、智慧運維及產業推廣,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封存技術研發,工程招標及代理,電力及相關產業的技術開發、咨詢、轉讓,熱力生產和供應,環保技術推廣服務等。
△中國華能未來科學城園區實景
未來,中國華能園區將堅定不移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全面推進“數字華能”、“智慧華能”戰略實施,提升能源生產智能化、產業協同化、管理精益化、決策科學化水平,為集團公司全面開啟領跑中國電力、爭創世界一流的新征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國華能未來科學城園區實拍
國家電投集團在未來科學城“能源谷”已入駐1家二級單位,即國家電投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國家電投集團中央研究院)及其3家控股公司、7家參股公司。國家電投集團中央研究院致力于能源電力領域先進技術的發現、研究、培育與推廣應用。在核能與核技術、新能源技術、儲能技術、碳中和技術、數字化應用技術、綜合智慧能源、技術經濟研究等領域,培育了一批應用前景廣泛的技術成果。
△國家電投集團未來科學城園區實景
作為國家電投集團的創新基地,國家電投正在“未來科學城”建設創新基地二期,屆時將有更多的國家電投集團所屬單位入駐“能源谷”。未來,國家電投集團中央研究院將以推動和引領行業科技進步為己任,以服務國家電投集團“2035一流戰略”落地為目標,持續擴大朋友圈,攜手社會各界,創造綠色、低碳、共享的美好生活。
據中國能源報報道,能源區域間差距拉大。其中,北京所在的東部地區主導地位更加突出,有298家企業上榜,占總數的近60%,較上年增加8家。東部地區營收總額高達22.14萬億元,同比增長25.82%,增長量主要由北京、山東、浙江貢獻。東部地區營收總額占“500強”的比重達到79.46%,同比增長1.84個百分點。

從北京未來科學城央企布局來看,2022年未來科學城東區能源谷核心區央企入駐單位較上年增加12家,國家隊技術創新資源進一步集聚。
今年“500強”企業中民營企業數量持續上升,營收總額大幅提高,營收總額占比穩步增加,平均營收水平增長一倍,與國有企業差距進一步縮小。這一特征也在未來科學城“能源谷”得到印證。去年入駐未來科學城的民企明陽新能源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續上榜、排名穩定。
2021年,明陽集團北京中心進駐未來科學城“能源谷”,標志著明陽集團在全球布局的“一總部、五中心”研發創新平臺中的北京研發創新中心全面升級。北京中心是明陽集團在北京的智慧能源研發創新示范中心和中央研究院,同時也是北方運營中心、投融資中心和國際交流中心。
△明陽集團選址未來科學城未來視界項目實景
△明陽集團未來科學城園區實景
入駐一年來,北京中心發展迅速,明陽集團將核心業務單元“智慧能源投資創新與運營單元”授權北京中心運營與管理,依托集團強大的新能源高端裝備技術能力、產業集群優勢,開展全生命周期項目獲取與資產運營。
截至目前,“能源谷”已累計入駐各類市場主體792家,其中央企下屬單位數量在增加、占比在減少,民企數量和增長量已經雙雙后來居上。近幾年,國家電網公司旗下國網智研院昌平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平臺、國家電投集團旗下北京市國家電投清潔能源融通創新發展平臺等大中小融通平臺相繼在未來科學城投入運營,為民企敞開了共享央企創新資源的大門。同時,作為未來科學城科技企業孵化平臺,未來科學城集團旗下國家眾創空間“未來科創中心”聚焦“能源谷”產業發展定位,通過“孵化場地+綜合服務+產業賦能+投資基金”的孵化模式,提供辦公空間、市場拓展、投融資、創業輔導等方面創新創業全流程服務。截至目前,未來科創中心已累計吸引及孵化企業98家,其中多家企業獲評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北京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榮譽。
我們也期待未來有更多代表著開放與活力的
民企、中小企業落戶未來科學城,
共同助力“能源谷”成為踐行國家
“雙碳”戰略的一張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