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鏈接
關于《麗水市工業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十四五”規劃》政策解讀
《麗水市工業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十四五”規劃》已正式印發,現解讀如下:
一、規劃出臺背景
加強工業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持續提升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范區的必然要求,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維護生態環境安全、保障人民群眾環境權益的重要舉措,也是我市全域“無廢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三十五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工業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工作規劃,組織建設工業固體廢物集中處置等設施,推動工業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工作。
二、規劃編制思路
《規劃》系統總結了“十三五”工業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成效,客觀分析了“十四五”麗水工業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面臨的機遇與挑戰。《規劃》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原則,持續推進工業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到最低,最終實現全市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最小、資源化利用充分、處置安全的目標,全面提升綠色發展能力水平和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水平,為我市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夯實基礎。
三、規劃目標
至 2025 年,圍繞全域“無廢城市”創建工作,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實現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強度零增長或負增長,工業固體廢物分類收集體系全面覆蓋完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和安全處理率進一步提升,推動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綜合利用產業綠色發展,建立健全“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的危險廢物環境監管體系,努力實現工業源危險廢物“趨零填埋”。推動預警能力建設,全面有效防控工業固體廢物環境與安全風險的預警體系基本建成。補齊工業固體廢物處置能力缺口,形成“略有富余,適度競爭”的良好局面。提高危險廢物污染事故應急響應能力,有效降低環境風險,切實保障城市環境安全。
四、規劃主要內容及任務
《規劃》明確了“十四五”麗水市工業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7大重點領域的主要任務。
一是推進工業領域無廢化,抓好工業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加強工業領域“無廢化”頂層設計,以重點產廢企業、重點產廢園區為典型,強化源頭減量、過程控制和末端高效治理相結合的系統減污理念,在推動綠色低碳循環轉型的基礎上,推動“無廢”升級轉型,鼓勵企業爭創“無廢工廠”、“無廢園區”。
二是加快收集轉運專業化,完善工業固體廢物收貯運體系。建立健全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統一收運體系,持續完善危險廢物分類收集轉運體系。
三是促進資源利用循環化,提升工業固廢資源化利用水平。堅持總量控制、科學配置、全面節約、循環利用原則, 強化資源在生產過程的高效利用,在確保各類固廢無害化處理的前提下,力求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支持物質循環鏈條上下游企業集中布局,促進資源多級循環利用,促進生產與生活系統綠色循環鏈接,大幅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固廢的排放。
四是引導處置能力高質化,保障固體廢物無害化處置。強化規劃引領,根據省委省政府利用處置能力滿足本市需要的基本原則,增補利用處置能力,在滿足能力匹配的基礎上,提升治理能力,推動利用處置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五是加速監督管理數字化,健全工業固體廢物監管體系。以數字化改革轉型驅動監督管理變革,統籌存量和增量、傳統和新型網絡設施發展,建設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監管體系。采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5G 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升工業固體廢物監督管理水平,賦能工業領域的整體智治。
六是完善應急響應體系化,防范工業固廢環境風險。加強固廢污染事故監測和應急處置能力,完善危險廢物污染事故預防機制,落實歷史遺留問題整改,做好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
七是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完善工業固體廢污染防治保障體系,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主體作用,大力推進治理技術創新,構建全面立體的“無廢城市”宣傳教育體系。
五、規劃保障措施
《規劃》從強化組織領導,推進規劃實施;加大要素保障,完善各項制度;健全考核機制,實施規劃評估;加強宣傳引導,倡導公眾參與四個方面為落腳點,確保《規劃》的順利實施。
近期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