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云南省政府工作報告干貨:農污治理率達到38% 垃圾處理設施覆蓋率提高到60%
時間:2023-01-12
來源:云南發布
1月11日上午,云南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省長王予波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都有哪些干貨?
一起來看
過去五年成績單
經濟實力整體躍升、發展質量大幅提升:
●經濟總量從2017年的1.64萬億元增加至2.9萬億元左右,年均增長6.4%、高于全國1.2個百分點。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4.6%。
●固定資產投資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8.5%和5.7%。
●綠色鋁硅產值突破1800億元、產能規模居全國前列。
脫貧攻堅全面勝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8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850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933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50萬人實現“挪窮窩”“斬窮根”,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整體脫貧。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2.6萬元,累計新增城鎮就業260.21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年均1500萬人以上。
●13個州市和100個單位創建成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市和單位。
基礎設施提檔升級、發展條件全面改善:
●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萬公里,農村公路超過27萬公里,均居全國第2位。
●鐵路運營里程4981公里,其中高鐵運營里程1212公里。
●興水潤滇工程全面推進,新增庫容17億立方米。
●烏東德、白鶴灘等世界級水電站投產發電,全省電力裝機1.1億千瓦、綠色能源占比超過86%。
●建成6.6萬個5G基站和79個縣級應急廣播系統。
●物流集散網絡覆蓋125個縣市區,鄉鎮快遞網點實現全覆蓋。
生態環保力度空前、美麗云南享譽世界:
●九大高原湖泊水質穩步向好。
●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斷面水質100%達標。
●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穩定在98%以上,2022年居全國第1位。
●森林覆蓋率穩居全國前列。
區位優勢愈發凸顯、開放合作務實推進:
●中老鐵路通車運營。
●中越、中老、中緬高速公路境內段全線貫通。
●中緬印度洋新通道海公鐵聯運成功運行。
●與南亞東南亞通航城市數量居全國首位。
●中國(云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設立。
●創新實施昆明市托管西雙版納州磨憨鎮,昆明成為全國唯一擁有邊境口岸的省會。
●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6.3%,引進省外到位資金年均增長15.7%。
安全基礎不斷鞏固、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圓滿收官,事故總量持續下降。
●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取得重大戰果。
●率先在全國實施重大傳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機構核心能力“雙提升”工程。
●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疫情的底線。
2022年成績單
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4%左右、跑贏全國平均水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4.5%左右。
全力擴大投資消費: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5%。
●產業投資增長44%左右、占比突破40%,超過房地產和交通投資之和,其中工業投資增長近50%、居全國第2位、創歷史新高。
●能源、旅游投資增速均居全國第1位。
●農業、水利、交通投資規模分別居全國第1、第2、第3位。
●爭取國家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支持基金304.9億元,發行地方新增政府債券1317.7億元。
●新成昆鐵路、大瑞鐵路大保段、彌蒙高鐵開通運營,昆楚大高速復線、玉楚高速、麗攀高速建成通車。
●德厚、阿崗、車馬碧等大型水庫建成使用。
推進延鏈補鏈強鏈:
●綠色鋁、綠色硅、新能源電池產值分別增長36.6%、130.9%、406.5%,硅光伏全產業鏈基本形成。
●開工新能源項目超過2000萬千瓦。
●煙草制品業增加值增長5%。
●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37.3%。
●新增產值超千億元、超500億元開發區各1家。
●完成480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糧食播種面積6316.5萬畝、產量1958萬噸。
●建成2個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創建“一縣一業”示范縣20個、特色縣30個,凈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983戶。
●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6%左右。
●新增11戶A級物流企業。
●新認定29個4A級景區,新打造10條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和10個重點村鎮。
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完成省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劃定“三區三線”。
●精準幫扶61.6萬人消除返貧致貧風險,脫貧勞動力轉移就業323.7萬人,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增長15.9%,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新改建農村廁所47.3萬座,農房抗震改造10.62萬戶。
●新創建鄉村振興示范鄉鎮16個、精品村203個、美麗村莊1638個。
●支持曲靖建設云南副中心城市。
●改造老舊小區1923個,新改建燃氣、供排水管網6094.4公里。
●129個縣市區全部達到國家衛生縣城(城市)標準。
打響營商環境新品牌:
●政務服務事項全程網辦率達到76%。
●退減降緩稅費超1000億元。
●返還失業保險穩崗資金8.35億元。
●新增普惠小微貸款620.32億元,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31億元。
●市場主體總數達到491.02萬戶、增長19.5%、增速居全國前列、凈增80.04萬戶。
●在滇世界500強達134家。
深化改革開放創新:
●公開市場債券保持零違約。
●中老鐵路通車運營以來發送旅客900多萬人次、運輸貨物1300多萬噸。
●推出21項舉措深度對接RCEP。
●紅河、大理獲批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
●進出口總額增長8%左右,實際利用外資7.26億美元,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1.67億美元。
●凈增高新技術企業520戶、科技型中小企業1450戶,為歷年最多。
●技術合同成交額達219.2億元,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超500億元。
開啟綠美云南建設:
●完成九湖“兩線”劃定,生態保護核心區面積是之前一級保護區的2.8倍。
●地表水國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91.6%。
●亞洲象、香格里拉、高黎貢山、哀牢山納入國家公園創建布局。
●完成營造林430萬畝。
●新增3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1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加強基本民生保障:
●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569萬人,城鎮新增就業52.2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5.1%左右。
●新建、改擴建幼兒園211所。
●采取“省管校用”等創新機制探索破解“縣中困境”。
●101家縣級醫院入選國家首批“千縣工程”,118個縣市區建成緊密型縣域醫共體。
●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基本養老、工傷、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增加137萬人次。
●開展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8000戶,縣級失能特困供養服務機構實現全覆蓋,275.8萬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力保障。
●改造城鎮棚戶區4.9萬套,實施保障性租賃住房6.19萬套。
●爛尾樓復工92個、交樓201個,化解141.8萬戶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
●10件惠民實事全部落實落地。
防范化解重大風險:
●地方政府隱性債務規模、銀行貸款不良率持續下降,完成高風險農合機構處置。
●連續37個月未發生重特大事故。
●建成地震預警系統。
●建立“1262”防汛預警響應聯動機制。
●森林防火取得有記錄以來數十年最好成績。
●群眾安全感滿意度超過96%、創歷史新高。
未來五年主要目標任務
確保“三年上臺階”全面實現、“十四五”規劃圓滿收官。認真落實現有三年行動計劃,謀劃出臺新的三年行動計劃,在補短板、強弱項、揚優勢、保安全、促團結上取得新突破,在增強邊疆民族地區治理能力上取得新進展,全面完成省委提出的三年奮斗目標和“十四五”規劃主要目標,高質量跨越式發展邁上新臺階。
確保“八年大發展”形成決定性勝勢、“十五年大跨越”取得突破性進展。在“三年上臺階”基礎上,再通過兩年努力,推動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地區生產總值達到全國中位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全國平均水平,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城鎮化率與全國差距不斷縮小,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發展質量和效益大幅提升,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更大力量。
2023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以上,進出口總額增長15%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4%。
2023年重點工作
在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上取得新突破:
●綠色鋁硅全產業鏈產值達到4100億元。
●能源工業增加值增長6%左右。
●煙草制品業增加值增長4%以上。
●加快建設全國新能源電池產業基地,力爭產值三年翻三番。
●生物醫藥產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
●新材料產業產值達1200億元以上。
●創建5個數字經濟園區。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業收入增長20%以上。
●旅游總收入超過1.2萬億元。
●力爭普惠小微貸款增長30%以上。
●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6%左右。
●開展10個以上開發區標準化試點。
●開發區規上工業企業凈增400戶左右,營業收入超千億元開發區達7家。
●創建10個健康、美麗、文明、智慧、幸福縣城。
●力爭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10萬元的縣市區達15個。
在擴大內需上取得新突破:
●推動滇菜標準化品牌化產業化發展。
●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增長20%以上。
●加快昆明區域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堅持每季度調度重大產業項目開工。
●工業投資增長20%以上,產業投資完成1萬億元、占全部投資比重達50%以上。
●推動國道G219改擴建。
●全力推進渝昆高鐵、文蒙鐵路、大理鐵路樞紐等重點項目建設,確保麗香鐵路、敘畢鐵路云南段建成通車。
●提速昆明、麗江、西雙版納機場改擴建和蒙自、昭通、楚雄機場新建遷建。
●做好富寧港、東川港以及瀾滄江、金沙江航道建設。
●新開工滇中引水二期骨干工程等100件以上重點水網工程。
●推進旭龍、托巴水電站建設,做好古水等水電站前期工作。
●新建5G基站2萬個以上。
在強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撐上取得新突破:
●實現普通高中托管幫扶縣域全覆蓋。
●做強“留學中國·學在云南”品牌。
●深入打造“張桂梅思政大講堂”。
●突破關鍵核心技術100項以上,凈增科技型中小企業1000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數超過3000戶。
●實現400項以上科技成果落地轉化。
●實施產業急需人才引進、產業人才培養、園區人才匯聚、卓越企業家培養“四大工程”。
●推行興滇惠才卡,打造“彩云英才薈”人才服務品牌。
在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上取得新突破:
●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落實“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
●實施新一輪國企改革發展行動。
●嚴格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推廣全國創新試點先進改革舉措,打造標桿州市。
●推動服務事項線上線下同源發布、同步更新、一體化辦理。
●優化惠企政策申報系統。
●確保凈增企業15萬戶以上、“四上”企業3000戶以上。
●引進超10億元優質產業項目100個以上、“鏈主”企業20戶以上。
●省外產業招商到位資金增長15%以上。
●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0%以上。
●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52%。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400戶。
在推進高水平開放上取得新突破:
●加快推進中老鐵路沿線開發50個重大項目,年發送旅客1000萬人次以上、運輸貨物1300萬噸以上。
●打造昆明—磨憨陸港型(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
●建設國際班列集結中心和大宗商品集散中心。
●A級以上物流企業達140戶,現代物流業總收入突破8500億元。
●集中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樞紐型口岸。
●積極參與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建設。
●自貿試驗區新設企業數、進出口總額、吸引外資均增長30%以上。
在全面推進鄉村“五個振興”上取得新突破:
●開展職業技能培訓60萬人以上。
●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500萬人以上、脫貧勞動力轉移就業穩定在320萬人以上。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6.5%、15%以上。
●新建和改造高標準農田370萬畝以上。
●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數突破7000戶。
●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6%左右。
●新打造100個綠美鄉鎮、200個綠美村莊。
●農村衛生戶廁、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覆蓋率提高到68%、60%。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38%。
●新改建農村公路1萬公里以上。
●農房抗震改造10萬戶以上。
●完成400萬畝以上農業水價綜合改革。
●每個經濟發展薄弱村重點培養3至5個致富帶頭人。
在推進新型城鎮化上取得新突破:
●全面完成省級以下國土空間規劃編制。
●培育發展昆明都市圈,加快曲靖云南副中心城市建設,促進昆玉、昆楚、個開蒙協同發展。
●試行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53%以上。
●新增城市綠地面積1500公頃以上。
●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500個以上,實施城鎮棚戶區改造6萬套。
●新建和改造燃氣、供排水等管道6000公里以上。
●消除60%的城市黑臭水體。
在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上取得新突破 :
●加快打造滇池沿岸大生態、大濕地、大景區。
●開展劣Ⅴ類水質斷面清零攻堅。
●完成營造林300萬畝、種草改良55萬畝。
●全力推動4個國家公園創建工作。
●積極爭取生物多樣性國際論壇落地云南。
●實施節能減排十大重點工程。
●支持普洱、澄江、屏邊、水富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
在增進民生福祉上取得新突破:
●抓好10類重點群體創業,開展各類創業培訓6萬人以上。
●城鎮新增就業50萬人以上。
●建好國家和省級區域醫療中心。
●細化落實國家“乙類乙管”總體方案,保障群眾就醫用藥需求。
●加強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和應急能力建設,全面完成“雙提升”工程。
●深入實施愛國衛生新的“7個專項行動”。
●建立基礎養老金標準常態化調整機制。
●全力申建元謀猿人、晉寧石寨山等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加快長征、長江國家文化公園(云南段)和國家方志館南方絲綢之路分館建設。
●推進千里邊疆文化長廊、博物館、實體書店、國門文化等建設。
●高質量建設374個現代化邊境幸福村。
●建設邊境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長廊。
在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上取得新突破:
●推進智慧邊防建設,完善邊境立體化防控體系。
●開工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5萬套以上。
●嚴控高風險地區新增債務規模。
●加快新能源項目和配套送出工程建設,力爭新開工1500萬千瓦。
●加快480萬千瓦火電項目建設。
●力爭原煤產量7100萬噸以上。
●建成2個應急氣源儲備中心。
●基本建成覆蓋省市縣鄉村的應急廣播體系。
●繼續辦好10件惠民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