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0日,由中國城市報主辦的“2022無廢城市論壇暨中國城市管理研究院有機城市固廢與城市渣土處置專業委員會寶力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技術論證會”在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樓成功舉辦。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推進各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是實施全面節約戰略的重要內涵,是深化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是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必由之路。開展“無廢城市”建設,是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重要舉措,是實現美麗中國建設目標的內在要求。
來自政府機構、科研院所、環保科創企業的專家代表齊聚一堂,探討固體廢物規模化高效利用新路徑,促進有機固廢與城市渣土科技創新成果推廣應用,為穩步推進“無廢城市”高質量建設貢獻智慧力量。
中國城市報總編輯杜英姿表示,作為城市綜合領域傳媒集群和多領域政務及產業咨詢的智庫型媒體,中國城市報長期開展多方合作,積極搭建科研成果轉化平臺,大力推動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應用。本次論壇就是以解決固體廢物領域關鍵問題為導向,推動有機固廢與城市渣土科技創新成果推廣應用。
中宣部辦公廳原主任薛啟亮表示,我國固體廢物產生強度高、利用不充分,與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還有較大差距,需要加大治理力度,讓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提升固體廢物綜合管理水平,使之與城市建設和管理有機融合,有助于推動城市加快形成與新發展理念相匹配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工業和農業生產方式、消費模式,提高城市綠色發展水平。舉辦2022年無廢城市論壇是踐行新發展理念的題中之義,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中國城市報·中國城市管理研究院與有機城市固廢與城市渣土處置專業委員會全體專家共同見證了“無廢城市”監測行動啟動儀式。中國城市報記者 全亞軍攝
經濟學家宋承敏指出,如今,人們越來越關注環保問題,認識到節能環保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希望大家群策群力、獻計獻策,把“無廢城市”建設這個符合時代方向、社會發展規律、人民愿望的大事辦好。
以科技創新引領“無廢城市”建設,寶力環境長期致力研發以城市易腐垃圾、城市渣土、蔬菜冷鏈廢棄菜葉為主的有機固廢資源化技術,先后推出三個系列的系統性技術工藝設備體系項目產品,并在浙江寧波、云南曲靖建設技術示范工程項目。
寶力環境執行董事黃道德在會上表示,經過技術團隊多年的艱苦努力,公司目前擁有3項發明專利、12項實用新型專利。寶力環境項目示范基地已實現年處理廢棄菜葉量約為25萬噸,處理后的廢水和廢渣經過加工生產出約1.5萬噸的有機肥料、6000噸的干飼料、青貯飼料,切實解決了易腐垃圾、城市渣土、廢棄菜葉處理難、難處理的痛點,實現了廢棄資源再循環利用,提升了城市有機固廢治理的管理標準。未來,公司將繼續加大力度促進固廢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在專家發言環節,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原司長周長益表示,當前,資源綜合利用已經進入了新階段,新時代資源綜合利用的要求有兩點:一是利用過程當中必須是清潔的,沒有任何的二次污染,這是最基本的要求;二是要好好考慮利用什么廢棄物、如何利用廢棄物,要科學合理利用資源。
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原副院長宋澎指出,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是實現美麗中國目標的內在要求。寶力環境投入了大量人力、資金,研發出了新技術,還需要向市場推廣,加速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促進行業生態良性發展。
在住建部中國建筑文化中心副主任侯延臻看來,在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的過程中,讓技術更好落地非常關鍵。我們要堅持政府引導、科技支撐、市場運作、企業主體的原則,積極推動以技術為核心的項目落地。
中國農業科學院生態產業首席研究員、北京中農生態農業科技研究院院長、農業農村部農業環境污染咨詢委員會委員朱立志提出,我們要思考人類和農業應該保持一種什么樣的生態邏輯;要把農業生態的靈魂找回來,通過城鄉之間有機循環鏈條的重建構建全社會的生態文明。
此外,富碳農業首席科學家、中國質量檢驗協會碳中和綠色發展專業委員會會長袁東來,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秘書長李憲鐸等專家也發表了重要觀點。
△專家對話環節,嘉賓們圍繞我國城鄉固廢資源化產業發展趨勢、城鄉固廢資源循環利用標準體系建立、城鎮固廢資源化企業發展難點痛點進行探討。中國城市報記者 全亞軍攝
在隨后的專家對話環節,嘉賓們圍繞我國城鄉固廢資源化產業發展趨勢、城鄉固廢資源循環利用標準體系建立、城鎮固廢資源化企業發展的難點痛點進行了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