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幕后走向臺前,這家污水廠讓“零距離”感受污水變清成為可能
時間:2022-12-23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徐冰冰整理
在“2022年(第十四屆)水業熱點論壇”上,蘇州吳中城南污水廠憑借實力榮獲“社會化受公眾歡迎標桿污水廠”。11月10日,蘇州吳中區城南污水處理廠運管部副經理王成琦在論壇上分享了該污水廠的公眾開放經驗。
如今,污水處理廠社會化形象展示成為各位水務企業領導的共識,污水廠從幕后走向臺前,讓老百姓切身了解、理解,愿意走進污水廠參觀,成為標桿廠追求的目標。“社會化”也是“雙百跨越”污水處理標桿比選中一項重要指標。
在“2022年(第十四屆)水業熱點論壇”上,蘇州吳中城南污水廠憑借實力榮獲“社會化受公眾歡迎標桿污水廠”。11月10日,蘇州吳中區城南污水處理廠運管部副經理王成琦在論壇上分享了該污水廠的公眾開放經驗。
王成琦
01鳥瞰蘇州水務
光大水務(蘇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州水務”)是吳中區處理規模最大的污水處理廠總設計規模15萬噸/日,涵蓋152畝廠區,60公里廠外主干管網及10座提升泵站,承接的總服務區域面積110平方公里,服務人口約46萬人,項目總投資8.9億人民幣,處理規模約占吳中區總污水處理規模的1/3。
鳥瞰圖
蘇州項目公司成立于2006年7月,與蘇州市吳中區政府簽署城南廠污水處理BOT協議,特許經營期為27年。2006年8月城南廠正式開工建設,2009年1月一期7.5萬m³/d正式投入商業運營。2015年7月二期擴建7.5萬m³/d及除臭項目投入運行,2016年7月15萬m³/d一級A提標項目投入運行。2021年完成了“蘇州特別排放限值”尾水提標工程。
蘇州水務城南污水處理廠設計規模15萬噸/天,目前出水水質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太湖地區城鎮污水處理廠及重點工業行業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32/1072-2018)、蘇州特別排放限值標準。主要工藝段包括預處理、生化處理、深度處理、污泥處理、除臭、中水回用。
02蘇州水務公眾開放工作歷程
為什么要對外開放?王成琦介紹,基于國家環境保護部及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發布《關于推進環保設施和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的指導意見》和光大環境(原光大國際)下發的《關于環保設施公眾開放工作安排的通知》,蘇州吳中城南污水廠希望公眾借助自己的平臺走進污水處理廠。
2019年1月1日,光大水務(蘇州)有限公司正式對公眾開放,在2019年3月完成240平方米左右的科普展廳建設。2020年9月對科普展廳進行升級改造,新增互動版塊并豐富科普內容。2021年12月對接待中心進行優化,增強參觀流程觀賞性與舒適性。2022年6月完成綜合樓衛生間改造,提高參觀過程人性化體驗。2022年7月完成綜合樓多媒體室改造,提高接待能力,目前可接待近百人。公司計劃2022年12月完成廠區道路黑化及綠化提升,進一步改善廠容廠貌。
蘇州水務非常重視公眾開放工作,專門制定了工作方案、實施計劃、實施細則等制度文件,保障了活動順利開展,在進行生態實踐教育、宣傳環保理念的同時,公司也在不斷提升改善自身不足,并對來訪人員進行意見反饋收集,開會討論群眾提出的不足之處并加以整改。
此外,還制定了《公眾開放接待流程清單》、《參觀人員安全告知書》、《來賓信息登記表》等表單,使參觀人員來訪的秩序流程準確可靠,所有參觀區域均建立監控系統確保現場安全可控。針對應急突發事件,也專門制定輿情應急處理預案,并在關鍵位置布置好安全警示和及應急疏散圖,把風險防范于未然,保障所有來賓的人身安全。
人員配置上,公眾開放講解隊伍正式成員目前為10人,為中英文雙語講解員,其中1人榮獲中國環境科學協會舉辦的生態環境講解員二等獎,1人為海外留學歸國碩士,整體講解水平高,專業性強。同時為進一步加強科普講解員隊伍,公司還組建了預備講解員隊伍,由專人及正式講解員進行階段性全方面培訓。
為進一步提升講解技巧,打造專業化、規范化講解員隊伍,公司制定講解員培訓考核方案及培訓課程表,開展了一系列科普講解員隊伍系列培訓。
培訓包括企業文化簡介及公司發展歷程、接待要點及商務禮儀知識、運行流程及原理簡介、互動小實驗原理及操作簡介、講解技巧及講解要點概述、外來人員開放接待時安全要點、現場實際講解等內容,并定期對講解員進行現場講解考核。
廠區風采
王成琦介紹,與傳統的污水處理廠不同,蘇州吳中城南污水廠風景優美,環境宜人,致力于去打造一個蘇州園林式的污水處理廠。公司設有240平米的科普展廳,采用回字形設計融入蘇州水鄉特色。展廳內容包括污水處理發展史、污水處理流程,世界水資源情況,中水概念以及節水小知識等。
針對不同的參觀人群,配合講解詞,公司設計了3條不同的參觀路線。參觀路線包含廠區、公司生態小花園、科普展廳、中控室、化驗室等。整體參觀流程時長約1.5小時。
公司在硬件方面投入比較大。公司內安裝有LED顯示屏、設立宣傳欄、在各主要參觀單元處懸掛指示牌及構筑物簡介圖等,詳細直觀地展現污水處理運行狀況。設立有科普多媒體室,配備投影儀、音響、照相機、小蜜蜂、攝像機、無線耳麥、網絡電視等一系列設備,方便幻燈片、視頻等多媒體資料的宣傳和教學。
另外,作為蘇州市未成年人社會實踐體驗站也有相應的打卡設施。在宣傳方面,也準備了多樣化的宣傳資料,包括光大環境、光大水務宣傳手冊,光大水務生態警示錄系列,蘇州水務接待手冊及科普知識手冊等。公司還自主開發了創意角色水寶寶,環保帆布包、小扇子、貼紙、指引牌、參觀證等上面都有水寶寶的元素,會作為紀念品送給參觀人員。
蘇州吳中城南污水廠充分考慮到來訪人員多為未成年人及家庭來賓,所以從科普展廳設計、科普手冊設計以及廠區內標識標牌均融入公司特創水寶寶卡通形象,卡通形象拉近了與來賓的距離。同時公司專門制作了符合未成年知識范圍理解的卡通科普知識PPT,讓未成年可以在有趣的講解中學習知識。通過網絡等多渠道準備了卡通科普視頻,用視頻的形式讓未成年人在歡笑中學習知識。公司還結合自創水寶寶形象專門定制了卡通人偶并編排了卡通科普短劇,可以在活動之中添加更多的樂趣。
公司為豐富參觀過程的教育意義,針對污水處理流程開發研發酸堿小實驗、混凝絮凝機理小實驗、污水微生物的辨認,讓進行參觀小朋友及家長參與到整個科普活動當中,通過動手操作的方法,使學生們了解到與污水處理相關的概念與機理。針對來訪的未成年人增設了趣味互動小實驗以及有獎問答環節,使孩子們能夠在聽的同時,親手實驗,使污水處理的概念更加深刻具體,增加了對污水處理的興趣。
在互動環節,針對低年段幼兒,污水處理工藝短劇《哪吒之水寶降臨》通過卡通短劇的形式,將污水處理工藝流程進行具象化演繹,將水寶寶元素融于卡通短劇,潛移默化地科普有關污水處理的知識,并加入了蘇州特色,兼具親和力與科普性。
針對1-3年級小學生,生活中的酸堿趣味小實驗使用pH試紙,測量食物的酸堿度。讓學生了解酸堿的化驗概念,以及pH試紙的使用方法,同時建立健康飲水的思想。整體實驗操作簡單,貼近生活,趣味性強。污水微生物分類小游戲也是針對1-3年級小學生開發的,游戲中會對污水中出現的微生物進行分類。在整個科普過程中,非常多的專業名詞會被提到,比如反硝化,為了讓參觀者提高對微生物的認識,進一步加深科普印象,會讓參觀者對微生物進行分類,趣味性和互動性比較強。
針對4-6年級學生和初中生,混凝絮凝機理實驗通過投加除磷藥劑與絮凝藥劑,模擬污水處理混凝絮凝的過程,讓學生了解污水除磷的目的是防治水體富營養化,并且能夠讓學生親自參與到污水處理過程,整個實驗形象直觀,效果明顯,印象深刻。
03讓公眾走進污水廠,了解污水廠
這些年來蘇州水務開展了非常多的公眾開放活動,日常的公眾開放活動人群包括中小學生、社會人員、高校專家、政府領導等等。另外也會聯合不同的基地去開發一些公眾開放的活動,比如之前和蘇州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聯合舉辦的“七秩風華,筑夢童行”親子體驗活動,市生態環境局聯合舉辦的“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活動”走進蘇州水務。
除了科普知識以外,污水廠也會結合社會熱點開展一些公眾開放的活動,比如“垃圾分類黨員先行”城南街道主題黨日活動,聯合吳中區供水局、水務局、吳中水務集團舉辦世界水日及中國水周主題宣傳活動,世界環境日將科普活動搬進學校課堂舉辦污水小講堂。自疫情以來,線下科普活動形式受到一定限制,蘇州水務認真落實防疫各項要求,同時積極開拓生態環境科普方式,通過在線直播、云課堂等方式,實行了環保線上“云科普”,比如吳中區科普宣傳周直播活動,蘇州吳中城南污水廠成為蘇州未成年人社會實踐平臺。
蘇州水務通過多媒體平臺進行宣傳,通過這樣的方式收集到大家對活動的反饋,進一步提高公司公眾開放的工作質量。
由于平穩的運行和管理規范,蘇州水務在2013、2015、2017、2020年榮獲江蘇省住建廳年度“運行管理優秀企業”,成為首批”江蘇省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基地“。
蘇州吳中城南污水廠讓公眾能夠借助平臺,走進污水廠,了解污水廠,打破以往對污水處理廠“臟”、“亂”、“差”的固有形象,消除了鄰避效應。通過科普和實驗的方式,讓大眾,尤其是學生了解水資源的現狀、污水由濁變清的過程,健康飲水等科學內容。配合政府、媒體開展各項活動,提高大眾的節約水、愛護水的環保意識,宣傳環保理念。
04未來的三大計劃
王成琦介紹了蘇州水務下一步要做的三件事情。首先,公司將對硬件進行升級改造,增添智能化展示設備,提高互動性;廠區微景觀打造,使參觀體驗更加舒適,環境更加優美。其次,多元化開發知識課程,聯合周邊學校、社區、環保志愿者團隊,合作共建研發適應未成年人的環保科普課程,結合請進來走出去的形式,合作研學,科普教育。第三,拓展優化文化宣傳,優化原創水寶寶IP卡通形象,定制更多水寶寶衍生產品,定制科普宣傳材料,融入更多地方元素,如長江大保護、太湖流域治理、水鄉生態建設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