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固廢收運體系 加強地下水污染防治,治土清廢推進全域美麗
隨著袍江“五大印染組團”搬遷至濱海工業區,并陸續完成環評手續實現投產,柯橋區污泥日產生量將突破該區現有浙能環保和龍德環保兩家污泥處置單位2500噸日處理能力。這幾日,紹興環興污泥處理有限公司作為臨時應急處置單位,正加緊對原有4條處置線進行改造提升,確保在秋季生產旺季到來前,實現全區印染污泥產生、處置之間的動態平衡。
柯橋區堅持污泥動態清零的做法,是紹興市重抓治土清廢工作的一個縮影。“從過去我們看到的治水、治氣,到深入打好治水治氣治土治廢治塑攻堅戰,污染防治攻堅開啟了全領域模式。”紹興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說。
打造“全域無廢城市”的各項常態化工作,也為紹興市推進治土清廢行動帶來契機。記者了解到,今年僅在固廢和土壤污染治理方面,市生態環境局就梳理了9大類111項年度任務清單。
時間過半,各項任務有序推進。其中與廣大群眾(企業)息息相關的工業固廢方面,今年以來,紹興市探索開展小微源危險廢物精細化管理、“無廢印染”“無廢集團”產業模式建設等多項試點,進一步深化特定類危險廢物“點對點”定向利用工作。目前小微企業危險廢物和一般工業固廢收運利用體系建設覆蓋率已達100%。
值得一提的是,省第十五次黨代會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構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控治”體系,紹興市這項工作的開展較為超前。根據年度工作計劃,要求全市200余家土壤污染重點單位按要求做好自行監測、隱患排查、有毒有害物質報送等工作。同步制訂有關建設用地土壤污染調查報告評審規程,強化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的評審把關和質控監督,確保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5%以上。圍繞“地下水”污染防治,上半年督促5個化工園區(集聚區)開展地下水調查,指導3個危險廢物(生活垃圾)填埋場開展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針對全市4個地下水國控點位水質現狀,要求相關區、縣(市)嚴格按照水質鞏固(提升)方案要求,確保各地下水國控點位水質達到考核要求。
藍天白天之下,可見一方凈土,是繪就全域“美麗圖”的基礎。下半年,紹興市將持續推進治土清廢各項工作,確保生態優勢進一步凸顯,群眾(企業)滿意度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