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濕地植物的選擇與配置
2009年5月23日 | 濕地植物
隨著環境保護的迅速發展,人們對濕地功能也有了廣泛的認識。濕地作為'地球之腎',擔負著對地球自然水體的凈化和處理功能。由于城市中天然濕地的逐漸減少和消亡,因此人工濕地以其獨到的優越性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發展。
人工濕地系統水質凈化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生態污水凈化處理方法,其
水生植物的種植密度
2009年5月23日 | 濕地植物
園林植物的種植密度主要是由植物種類和景觀要求決定,對于水生植物來說,前者顯得更為重要,水生植物種植主要為片植、塊植與叢植,片植或塊植一般都需要滿種,即竣工驗收時要求全部覆蓋地面(水面)。筆者正是基于這個特點來討論水生植物的種植密度。
密度過大密度偏大主要出現在植物個體較大的
濕地植物奇特的形態:保水結構和貯水細胞
2009年4月19日 | 濕地植物
蘚類植物有著巨大的保水能力,這是因為它有特殊的形態和組織構造。研究認為,泥炭蘚密集生長,植物體之間的隙縫稱為毛管,使保水能力增強。泥炭蘚的葉在枝周圍形成鱗狀,枝和葉之間的空間成為水的滯留場所。枝下垂,枝與枝緊密相接形成毛管,這些枝葉的特殊形態和構造均有利于泥炭蘚貯水和保水。此
濕地植物奇特的形態:旱生形態
2009年4月19日 | 濕地植物
沼澤植物經常處于過濕的環境,但有些季節或干旱年份降水量少,地下水位下降,出現暫時性或季節性缺水;高寒地區存在季節性和永久性凍土,加之酸性的環境,也制約植物對水分吸收。為了適應這種特殊的土壤環境,一些沼澤植物形成旱生形態結構。如狹葉杜香、 越橘柳、篤斯、 越橘等小灌木, 其植株
濕地植物奇特的形態:食蟲習性
2009年4月19日 | 濕地植物
由于沼澤濕地中泥炭的不斷積累,地表逐漸隆起,已脫離地下水補給,只能接受養分較少的大氣降水補給,使泥炭中無機養分極其貧乏,一些生活在這種環境下的沼澤貧營養植物,不得不靠捕捉進入濕地的昆蟲、消化現成的蛋白質補充養分的不足,這種植物稱作食蟲植物。圓葉茅膏菜就是其中一種,它的捕蟲葉呈
濕地植物奇特的形態:無性繁殖
2009年4月19日 | 濕地植物
某些濕地植物有密叢型的生態特點,就是對濕地土壤和乏氧環境的一種適應方式。 這些植物的分蘗節分布地表,每年從分蘗節向上長出新枝,向下生長不定根。隨著植物殘體的不斷積累,其分蘗節不斷上移, 以便從地表獲得氧氣,使植物體免遭埋沒。常見的密叢型植物有臌囊苔草、灰脈苔草、踏頭苔草、烏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