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積淀深厚,辦學特色鮮明。1955年11月,吉林省人民委員會批復省水利局同意設立水利技術干部訓練班,開啟了我院水利職業教育之門,先后經歷吉林省長春水利電力?茖W校、吉林省水利職工中等專業學校、吉林省水利水電工程技術學校、吉林省水利水電學校、長春水利電力學校等歷史沿革。2016年12月,經省政府批準成立吉林水利電力職業學院,2017年5月通過教育部審查性備案,首批全國招生,現有全日制在籍在校生9993人。多年來,學院始終情系水利,自強不息,積累了豐富的水利專業教育經驗和資源,培養水利電力專業人才2.5萬多人,成為松遼流域水利電力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主要培養基地。經過全院師生的不懈努力,學院已成為一所辦學特色鮮明、教育質量優良、技術服務能力較強,以水利、電力、測繪地理信息和建筑專業為主,信息類、管理經濟類等相關專業協調發展的特色高職院校。
辦學條件優良,師資力量雄厚。學院占地22萬平方米,現有建筑面積7萬平方米,擴建工程建筑面積8萬平方米正在施工中,2023年初投入使用。固定資產2.35億元,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311.9萬元,館藏圖書30.4萬冊,電子圖書17.7萬冊。學院現有教職工213人,其中正高級職稱16人、副高級職稱35人,博士研究生2人,碩士研究生114人,省級以上認定的“雙師型”教師23人。此外,還有特聘教授19人,督學5人,全國水利行業首席技師3人,全國水利職教名師7人,省水利廳直屬單位50多位專家技師,長期作為我院兼職教師。學院行業辦學優勢鮮明,全省水庫、電站、灌區作為學院實踐教學基地,水利工程施工項目作為學院實踐教學的練兵場。先后與中國電建集團、中國水利水電第六工程局、吉林省水務投資集團、吉林省水利水電工程局、吉林省天正(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等合作建立37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校內建有水工模型、建材檢測、土工實驗、工程測量、無人機應用、電氣安全、高低壓電器、電氣控制、金工實訓等2O余個專業實訓室以及省內唯一的66KV電力實訓基地。
教育理念先進,育人成效顯著。學院歷經60多年的辦學與發展,形成了“依托行業、產教融合、特色發展、人民滿意”的辦學理念,“立足水利、服務吉林、區域一流、面向全國”的辦學定位和“修身報國、水利萬物”的校訓精神。學院設有水利系、電力系、測繪地理信息系、管理學院、建筑系、智能工程系、松江學院7個院系,開設水利工程、智慧水利技術、發電廠及電力系統、工程測量技術、無人機應用技術、建筑工程技術、工程造價、計算機應用技術、大數據技術、健康管理、電子商務等40個專業,水利水電建筑工程、智慧水利、智能電網電力技術、現代空間信息技術、新基建工程造價、5G商務被評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高職專業群,智慧水利專業群全面融入大水網建設。學院是中國水利教育協會職教分會常務理事單位,中國水利職業教育集團理事單位,全國水利e教育平臺發起成員單位。建院以來,全校師生在各類職業技能大賽中累計獲得省部級以上獎項54項,受表彰師生420余人次。近年畢業生就業率均達到85%以上。積極開展擴招工作,工作經驗獲得教育部認可,全國排名第37。
產教深度融合,注重交流合作。加強校際合作與交流,與長春理工大學簽訂“協作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戰略合作協議”,與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等多所省外高職院;ヅ山處熃涣,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教育教學合作。加強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與華為集團簽約共建ICT學院、與京東集團簽約共建產業學院、與寧波三個阿姨有限公司簽約共建家政學院,與中軟國際、達內教育集團、鳳凰衛視合作,分別成立面向人工智能、信創、數字媒體方向的產業學院,具有15個全國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與學院有長期就業合作的企業300余家,簽訂校企合作協議的企業90余家,其中五百強企業6家,為學生學習就業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學院是我省家政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牽頭發起單位,吉林省水利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發起單位。
立足行業發展,積極服務社會。學院在開展全日制學歷教育的同時積極開展繼續教育、職業資格培訓,負責河湖長培訓、河湖長制相關政策理論研究及學術交流等。2018年8月,吉林省機構編制委員會批復同意加掛吉林河湖長學院牌子,是全國首家經編制部門批準成立的河湖長學院,與河海大學合作共建的河海大學東北河湖長培訓中心在我院掛牌,與浙江河(湖)長學院開展吉浙對口合作項目,河湖長學院工作得到了省領導的批示表揚。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培訓方式實現全省1.8萬余名河湖長培訓全覆蓋。學院是人社部、水利部認定的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站,累計開展“三類人員”、吉林省水庫防洪調度等行業培訓和鑒定2.5萬余人。與河海大學、東北電力大學、北京工業大學等3所學校合作函授教育,累計畢業近萬人,不斷為社會輸送高質量技能人才。
學校二期工程年底前大部分工程投入使用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院將繼續弘揚新時代水利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持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服務社會能力,與時俱進、銳意進取,力爭為東北振興、吉林振興和我省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培養和輸送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關于舉辦“《室外排水設計標準》(GB 50014-2021)宣貫
暨室外排水設計技能提升線上培訓班”的通知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2021年4月9日批準《室外排水設計標準》(以下稱《標準》)為國家標準,編號為GB 50014—2021,自2021年10月1日起實施。其中,第3.3.3、4.1.6、5.6.1、5.15.3、6.1.12、7.1.11、7.1.13、7.3.8、7.11.3、7.12.4、8.3.15、8.3.16、8.3.18、8.3.20條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行。原國家標準《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 50014-2006)同時廢止。
《標準》是對《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 50014—2006)(2016年版)的全面修訂。作為排水領域的綱領性標準文件,隨著近些年來排水工程領域的迅速發展,新版標準聚焦行業關注點,以突出排水工程系統性為基礎,明確雨水系統和污水系統組成和設計要求,針對排水管渠、泵站、污水和再生水處理以及污泥處理和處置等各組成部分進行了補充和修訂,修訂內容見附件一。
為幫助業內工程技術人員,系統地了解和掌握新版《標準》修編思路、全面地學習和理解《標準》的主要內容、認真地把握《標準》強制條款的精髓、深入地探討室外排水工程設計及審查中的疑難問題;從而提升工程設計水平,優化工程設計質量;同時了解和把握室外排水工作在城市水安全與治理領域的地位、作用和要求。經《標準》編寫組同意,我單位決定舉辦“《室外排水設計標準》宣貫暨室外排水設計技能提升培訓班”,歡迎大家參加。
一、 主辦單位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社有限公司
二、培訓對象
勘察、設計、施工、工程總承包、工程項目管理、施工圖審查、質量驗收及檢測結構等單位從事室外排水工程設計、工程管理、施工圖審查及產品技術的人員。
三、時間、培訓方式
2022年5月25日—27日,培訓方式:線上授課(中國給水排水直播平臺)
四、培訓內容
1、《標準》的發展歷程、適用范圍及作用;
2、本次修訂的背景、過程及修編原則;
3、修訂的依據、以及為本次修訂開展的專題研究內容及成果;
4、主要修訂內容解析,及強制性條款的要點;
5、《標準》出臺后設計及審查要點和應對策略;
6、與其他相關標準、規范協調配合方法;
7、相關案例及現場交流。
8、城市水安全與治理的要求和方法
五、培訓內容及主講專家
屆時將由來自《標準》主編單位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的主要起草人員現場宣貫,解答學員提出的有關疑難問題;《標準》主審侯立安院士還將結合《標準》作“城市水安全與治理”報告。
培訓內容 |
主講專家(擬定) |
資歷 |
|
宣貫 |
規范總體介紹 |
陳嫣 |
上海市政總院第四設計院總工 |
內澇防治設計 |
呂永鵬 |
上海市政總院研究院院長 |
|
管渠和泵站 |
李倫 |
上海市政總院研究院副院長 |
|
污水處理設計 |
王錫清(四院副總工), 趙明(四院工藝一所總工) |
上海市政總院第四設計院 副總工
上海市政總院第四設計院工藝一所總工 |
|
污泥處理處置設計 |
胡維杰(總工),盧駿營(副總工) |
上海市政總院第三設計院總工,副總工 |
|
排水工程電氣和智慧化設計 |
李濱 |
上海市政總院第四設計院副總工 |
|
城市水安全與治理 |
侯立安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
污水、污泥及水環境治理方案等 |
李成江 |
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 顧問總工 |
六、費用及報名辦法
1、培訓費2000元/人,10人以上集體報名按照優惠價1800元/人;歡迎各單位集體組織參加。
2、請參加學習代表根據以上計劃填寫報名表(見附件二)發至聯系郵箱: 我們在收到報名回執表后,開班前發放開班學習通知,詳告具體學習時間安排等有關事項。
七、聯系方式(《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社)
聯 系 人:王領全 13752275003(微信同),金晟 18622273726 (微信同)孫磊 13702113519(微信同)
聯系電話: 13752275003, 13702113519 , 18622273726 ,022-27835639
2022年4月27日
附件一:
新國標《室外排水設計標準》(GB50014-2021)
修訂主要內容
1、補充和修改了部分術語
2、新增第3章排水工程,系統規定室外排水工程的組成和相互關系
3、規定雨水系統的設計流量
4、規定污水系統的旱季設計流量和雨季設計流量
5、調整綜合生活污水量變化系數
6、調整設計水質參考標準
7、調整檢查井在直線管段的最大間距
8、新增排水管道進入綜合管廊的相關規定
9、新增泵站和污水廠的海綿城市建設要求
10、新增污水廠雨季設計流量下的達標排放要求
11、新增地下或半地下污水廠設計的相關規定
12、新增周進周出二沉池、高效沉淀池的設計要求
13、新增膜生物反應器(MBR)、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MBBR)的設計要求
14、新增氣浮池、濾池和臭氧氧化技術的設計要求
15、刪除土地處理的相關規定,細化人工濕地工藝的設計要求
16、新增次氯酸鈉消毒的設計要求
17、新增污泥處理處置規模和設計能力的規定
18、修改補充污泥厭氧消化的設計要求
19、新增污泥好氧發酵、污泥石灰穩定的設計要求
20、修改補充污泥干化、污泥焚燒的設計要求
21、新增除臭的設計要求
22、新增信息化、智能化和智慧排水系統的設計要求
附件二:
《室外排水設計標準》培訓報名回執表
單位名稱 |
|
||||||
詳細地址 |
|
郵 箱 |
|
||||
聯 系 人 |
|
手機 |
|
傳 真 |
|
||
學員名單 |
|||||||
姓 名 |
性別 |
職務 |
手機 |
QQ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培訓疑難問題征集 |
|
||||||
發票信息 |
單位名稱: 稅 號: 地 址: 電 話: 開 戶 行: 賬 號: |
||||||
收款賬號 |
收款單位:《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社有限公司 開戶行:建行天津河西支行 賬號:1200 1635 4000 5251 9625 納稅人識別號:91120103103370821H ; 注冊地址、單位聯系電話:天津市河西區氣象臺路99號 022-27836823
|
說明:1、報名學員請填寫報名表,并及時發給:wanglingquan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