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首個中央環保督察試點省份 此次督察河北將會聚焦什么問題?
時間:2022-03-24 14:24
來源:中國環境
3月22日,中央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正式進駐河北,開啟為期一個月的督察工作,這是河北迎來的第三次“體檢”,督察組組長由蔣巨峰擔任,左力任副組長。
2015年12月,中央環保督察首次亮相,河北成為首個督察試點省份,督察試點工作由此展開。2018年5月31日至6月30日,中央第一環境保護督察組對河北省第一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情況開展“回頭看”,并針對大氣污染問題統籌安排專項督察。作為全國首個中央環保督察試點省份,6年來,河北督察發現的問題整改怎么樣、生態環境發生了哪些變化?作為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最后一批被督察對象,此次河北的哪些問題又將成為督察重點?記者進行了梳理。
河北作為首都的生態屏障,生態環境地位十分重要
河北東臨渤海、內環京津,是全國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森林、草原、沙漠、湖泊和海濱的省份,擁有“華北明珠”白洋淀、“東亞地區藍寶石”衡水湖、“京北第一草原”壩上草原等多個生態名片,是首都的重要生態屏障,生態環境地位十分重要。
同時,河北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重大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雄安新區又是首都功能拓展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是黨中央提出的明確要求。
這些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高度重視,多次到河北考察,做出了一系列指示批示。
2017年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實地考察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工作時指出,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劃定開發邊界和生態紅線,實現兩線合一,著力建設綠色、森林、智慧、水城一體的新區。并強調,“建設雄安新區,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復好、保護好。”
2019年1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考察雄安新區時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雄安新區就是要靠這樣的生態環境來體現價值、增加吸引力。
2019年1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上提出明確要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強化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
2021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河北考察,主持召開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籌辦工作匯報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突出綠色辦奧理念,把發展體育事業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結合起來。
2021年8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塞罕壩機械林場時強調,要傳承好塞罕壩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實生態文明理念,在深化國有林場改革、推動綠色發展、增強碳匯能力等方面大膽探索,切實筑牢京津生態屏障。
從督察試點到“回頭看”,問題整改情況如何?
作為全國首個督察試點省份,2016年督察發現,河北環境保護工作雖然取得積極成效,但由于歷史原因、重化產業集中和發展方式粗放,全省環境問題依然十分突出。如環境保護工作壓力傳導不到位、違法違規上馬項目問題突出、部分重點工作推進不嚴不實、部分區域環境質量急劇惡化。其中,滹沱河石家莊和衡水跨界棗營斷面水質惡化嚴重,群眾意見較大。
兩年后的2018年5月,在對河北進行的第一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及專項督察指出,河北督察試點整改工作雖取得顯著進展,但一些地方和部門督察整改態度仍不夠堅決、責任落實和措施推進仍然不夠有力,甚至存在表面整改、敷衍整改等問題。如滹沱河水污染物濃度仍居高不下,河北省結構性、布局性污染問題仍然嚴重,煤炭管控力度仍顯不足,運輸結構污染治理工作滯后,大氣污染治理工作亟需久久為功。
對于督察反饋的問題,河北加大整改力度,著力加強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2016年以來,省委常委會、省政府常務會研究部署生態環境保護和督察整改工作分別達數十次,積極探索實施清單管理、定期調度、掛賬督辦等工作措施和機制。
為切實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河北制訂實施了大氣污染綜合治理“1+18”政策體系和秋冬季攻堅行動“1+5”方案。2016年以來,全省2293個鄉(鎮、街道)全部設立環保所,構建完成覆蓋省、市、縣、鄉的大氣環境監測網絡。出臺空氣質量通報排名和獎懲問責辦法,對未完成空氣質量改善目標的市、縣,公開約談曝光。
數據顯示,2021年,河北污染防治攻堅成效明顯。全省PM2.5平均濃度38.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3%,為歷史最好水平;石家莊、邢臺、邯鄲成功退出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后10名;氣代煤、電代煤工作走在全國前列,清潔取暖累計改造量占全國50%以上。
在“回頭看”及專項督察意見中提到,河北啟動實施全省37個不達標水體治理,建成164家工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清理取締潘大水庫網箱3.9萬個,實施邯鄲滏陽河退污還清工程,推進雄安新區及白洋淀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如今,河北國考地表水斷面優良比例達73%,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率達到98.7%,秦皇島灣北戴河段被生態環境部評選為全國首批美麗海灣;白洋淀區水質達到Ⅲ類,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
河北制定的“回頭看”整改方案要求堅決完成去產能任務,強力推進城市重污染企業搬遷,2020年底前,設區市主城區、縣城及周邊具備條件的鋼鐵企業基本完成退城搬遷,鼓勵焦化、鑄造、玻璃企業逐步退出城市主城區。根據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河北綠色低碳發展成效明顯。出臺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意見,嚴格落實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單位GDP能耗下降5%以上、二氧化碳排放下降5.8%,可再生能源新增并網裝機743萬千瓦。取締整治“散亂污”企業13.5萬戶。
河北高度重視“回頭看”整改工作,截至2018年8月31日,督察組交辦的4721件生態環境問題已基本辦結。責令整改3728家;立案處罰640家,罰款4677萬元;立案偵查58件,拘留106人;約談114人,問責613人。
此次督察將聚焦哪些問題?
新一批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已經啟動,此次河北的哪些問題可能成為督察重點?
今年1月6日,河北省生態環保督察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召開,會議指出,要堅決推動問題整改到位,嚴格落實部門監管責任、市縣屬地責任、企業主體責任,對已完成整改的開展“回頭看”,對未完成整改的逐項明確工作舉措、完成時限,舉一反三、建章立制,做到整改一個問題、完善一項制度、解決一類問題。
3月16日,河北省委常委會召開擴大會議,指出要全面檢視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反饋問題整改情況,持續開展動態核查排查,逐項進行核實、驗收、銷號,確保整改效果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檢驗。
通過數年的整改工作,在督察試點和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中發現的問題河北是否得到真正徹底地解決,是否還有其他新問題的出現,還有待本次督察組的核實。
嚴格控制“兩高”項目盲目上馬,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進入“十四五”以來,一系列通知、方案、意見出爐,嚴控“兩高”項目盲目上馬。
然而在“十四五”開局之年,一些地方盲目上馬“兩高”項目沖動仍很強烈。從第二輪第三批中央生態環保督察開始,嚴控“兩高”項目盲目上馬便作為督察重點。梳理第二輪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曝光的91個典型案例,“兩高”項目相關案例就占了14個。案例相關內容涉及地方項目管控不到位、“兩高”項目盲目上馬、對“兩高”項目監管不嚴等諸多問題。
在生態環境部舉行的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指出,將嚴格“兩高”項目生態環境準入,加強項目環評審批服務。做好“兩高”管控,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
去年,生態環境部明確,“兩高”項目暫按煤電、石化、化工、鋼鐵、有色金屬冶煉、建材等六個行業類別統計。而河北是我國的鋼鐵大省,在中國鋼鐵行業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數據顯示,2021年,河北省生鐵產量為20202.98萬噸,占全國生鐵產量的23.3%;粗鋼產量為22496.45萬噸,占全國粗鋼產量的21.8%;鋼材產量為29559.38萬噸,占全國鋼材產量的22.1%。
與其他省份相比,其產能壓減任務較重。2021年,河北省壓減粗鋼產量任務為2171萬噸,占全國壓減總量的72.4%。比重大意味著任務重、責任大,那么有序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全面實施超低排放,壓減鋼鐵產量,嚴控“兩高”項目盲目上馬,就要開好頭,收好尾。
在今年的河北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指出,將穩妥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調整產業、能源、交通運輸結構,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
可以看出,嚴格控制“兩高”項目盲目上馬仍將是此次督察河北重點關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