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最大海綿公園
星空之境海綿公園是全國第二批海綿試點城市的重點示范項目,項目以海綿技術為內核、以星空之境為主題、以藝術地形為特色,旨在打造超50萬㎡的集海綿功能、休閑娛樂生態綠色為一體的城市公園。
該項目由中國建設科技集團所屬中國城市發展規劃設計咨詢有限公司牽頭,中設投資有限公司策劃,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共同參與,與上勘院、中建八局組成設計牽頭聯合體項目團隊,通過注入 “慢排緩釋”和“源頭分散式”的海綿城市設計理念,利用場地源頭設施實現徑流雨水的促滲減排、調蓄凈化和回收利用,從而提升臨港新城的海綿景觀實施效果,塑造臨港地區文旅產業的新形象,打造“海綿景觀雙示范”的浦東臨港新城區。
作為上海最大的海綿公園,“星空之境”占地面積達54萬㎡,可觀可游、可玩可賞、可學可研。漫步園內,“海綿”與“星空”隨處可見,這背后藏著獨特的設計理念。
臨港新片區的一顆腎臟
從臨港大道一側步入“星空之境”,處處可見盎然綠意,兩條河流蜿蜒而過,呈“十字”交叉。沿途經過的地磚、草溝、花園,它們與“海綿”有何關聯?
臨港靠海,若臺風過境,便會出現暴雨,容易積水。這些看似麻煩的雨水,其實是城市的寶貴資源。為了收集和凈化這些雨水,“星空之境”設計了不同形式的、會呼吸的“海綿”,在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在必要時再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
“整個公園就是一塊大海綿,我們結合地形設置了排水管網、植草溝、生物滯留帶、透水鋪裝、生態旱溪、徑流水利用系統……它們組成了一套復雜系統,在凈化方面,替代傳統采用化學制劑凈化雨水的手段;在排水方面,有的花草樹木甚至可以達到傳統雨水口和排水管的作用。”中國城市發展規劃設計咨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總經理徐剛表示。
公園還特別設計了一塊占地3萬㎡的海綿科普區,集中展示“海綿”吸納功能。在這里,河水要層層“闖關”:經過沉淀池,流向生態綠地,到濕地,再進入生態塘,最后回流入河道。經過層層過濾,IV類水也能凈化到III類水。根據計算,這片區域每天可以消納1.5萬m³的雨水。
“海綿”是一項系統工程,更在細節之處體現。在河道彎曲之處,水流速度慢,積水太久水質便容易下降。設計師們在彎曲處增加了幾處生態浮島,利用“島上”的水生植物培育微生物,消解水中的污染物。
“‘星空之境’承擔了臨港新片區的腎臟功能。一方面可以凈化水質、防止內澇,另外也促進了植物的生長。”中國城市發展規劃設計咨詢有限公司“星空之境”項目海綿生態總監許敬新說。臨港是鹽堿地,地下水的含鹽量較高,不利于植物生長。在海綿設置的同時,設計師在土壤下方增加了30cm厚度的碎石層,用來過濾鹽分。如今,“星空之境”除了擁有本土植物外,還新增了一些外來品類,如北美海棠、日本晚櫻、加納利海藻等。
設計施工運維融為一體
從空中俯瞰,“星空之境”呈曲線造型,8座建筑點綴其中;置身園內,高地錯落的草坪,坡面上的觀星小屋,無不彰顯出整座公園的“星空”理念。
因臨近上海天文館,公園從功能到造型都圍繞“天文”元素來打造。公園分為4大功能區,其中有3個和“宇宙”“天文”“星體”相關。
“實際上,‘星空之境’的每一處設計,都考慮到了之后的運維。一處建筑為什么是這樣設計,而不是更花哨或者更樸實,其實是根據未來客群、運營環境,以及社會效果所做出的判斷。我們會將想要達到的運維效果,融入到設計和施工中。”中國城市發展規劃設計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鄭迪說。
“星空之境”是國內首個DBO模式的基礎設施項目。所謂DBO(設計-施工-運維),即將市政基礎設施的設計建造和長期運營整合在一起,委托給承包商實施的一種項目模式,在國際上,DBO正成為趨勢。而在公園開放以后,中國城市發展規劃設計咨詢有限公司還將提供長達15年的運維服務。
“傳統意義上的工程,設計、施工和運維各為獨立環節,而DBO則將三個環節打通,組成一個完整鏈條。整個鏈條都在圍繞一個核心運轉,這個核心就是人的需求。”鄭迪舉例,考慮到臨港近海的地理環境,在運維中容易遭遇設備銹蝕情況,早在設計之初,就特地選擇了耐腐蝕性更強、性價比更高的材料。路邊的垃圾桶,不僅采用不銹鋼材質,而且還涂了一層釉質,大大提高了耐腐蝕度。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給水排水》”的所有作品,版權歸《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社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給水排水》)”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僅供分享不作商業用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原版權所有者不同意轉載,請聯系我們(022-27835520),我們會立即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