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凱:中持為客戶創造持久價值和極致體驗
時間:2021-05-12 13:42
來源:《環境與生活》,中持股份
從初創環保企業到環境技術領軍企業,中持以“創造安全、舒適、可持續的環境”為使命,堅持“技術領先、客戶體驗、合作伙伴”的發展三原則,為客戶創造持久價值和極致體驗。
中持以三個核心業務體系為抓手,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和綜合服務能力,面對環保行業發展新局面,加入長江大保護事業,加速協同央企共助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
作為在水環境治理領域深耕數十年的領軍人物,總經理邵凱先生對中持發展三原則的踐行以及行業的發展有著諸多深度思考。
01
中國環保行業發展的見證人和親歷者
記者
Q1
請介紹一下中持的發展歷程和團隊情況。
邵凱
我們團隊是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做環保的,經歷了中國環保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不規范到逐步規范、從單一行業到現在跨行業多行業的發展過程,現在環保領域受到全社會的關注,我們非常榮幸能夠經歷了這個全過程,這也鑄就了我們團隊的幾個特點:第一,隨著環保行業不同階段面臨的問題,我們持續聚焦于解決問題,成為一個以結果為導向的專業產品團隊;第二,我們始終貼近客戶,我本人一年中有大半時間是與客戶在一起。
大環境變化,例如疫情,加速了我們線上辦公等多種辦公渠道的構建,中持在北京總部總共只有60多人,包括財務、人力、董秘辦、綜合管理部、總工辦、技術委員會等部門,其他我們的一兩千員工也都在客戶端。
我們對最強最優秀的員工提出的口號是“優秀的、高精尖員工就應該在客戶端”。你要創造客戶價值,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你必須跟客戶在一起。環境行業的屬性實質是服務,是創造客戶價值,這就決定了你要以什么樣的組織形態來適應這樣的行業屬性。
公司成立之初,我們根據對行業、對環境發展規律的理解,做了十年規劃,提出要創造三方面價值:商業價值、人才價值、社會價值。
商業價值方面,打造兩家具備上市條件的公司,這個目標已經實現。
人才價值方面,我們的規劃是培養100名環保領域的領軍技術和管理人才。這個行業有兩個典型特征,一是人才,一是技術。我們提出視野要開放,為行業培養人才,人才是社會的,培養人才的企業也一定會受益,現在很多的合作伙伴和行業資源都是我們曾經一起工作過的同事。
社會價值方面,我們的重要使命是推動環保產業發展,推動社會對環保、對環境改善工作的認知。從行業角度講,我們主動承擔了大量國家863項目、水專項治理的課題,做示范、引領、標桿,為行業規范做了大量的標準、體系、指南。
記者
Q2
前幾年,環保產業“大躍進”時,中持如何保持了戰略定力?
邵凱
2019年PPP模式十分火爆,金融資本也在推波助瀾,環保行業里的許多公司,拿了多個比較大的PPP項目。但在這種風潮下,中持沒有過多參與其中,我們覺得風險太大。
事實上,全國第一家建成運營的BOT項目是我們團隊做的,就在北京亦莊的經濟技術開發區。通過這個項目,我們非常深入地研究了投資建設運營模式,發現了PPP項目的一些本質。
浙江省東陽市污水處理廠提標擴容改造PPP項目
服務始于2014年,服務內容:2次提標改造+穩定運營
02
專注于客戶價值的長期價值和極致體驗
記者
Q3
在同行業普遍盈利困難的當前,公司利潤能夠持續增長的原因是什么?另外,很多環保企業都選擇財政寬裕的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做大項目,刻意回避中小城市的市場,但是中持恰恰關注中小城市這部分市場,你們是怎么考量的?
邵凱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做環保,我們對客戶的選擇是非常挑剔的。不是我們認同的客戶是不合作的,直到今天依然如此,你不會看到中持隨便去投一個標。很多世界五百強在華投資項目是我們的客戶,比如殼牌、通用、寶馬、奔馳、大眾等,他們在各地生產基地的污水處理項目很多是我們做的。我們有很多相互認可的長期客戶,長期客戶的理念是植根于我們骨髓的,我們持久給客戶創造價值,反之這些優質客戶也鑄就和推動了我們的技術能力、工程能力,促進了我們高品質服務的能力。在公司成立之初,我們在江蘇、浙江、上海一帶已經積累了大量的客戶朋友。
一汽大眾·成都工廠 汽車污水處理站
自2011年起中持為大眾服務的項目數量達十余個
廣東溢達紡織有限公司水質凈化中心
該項目始于2014年,于2016年入選國家重點環境保護實用技術示范工程名錄
當我們團隊2008年重新創業的時候,形成的判斷是2000年后很多地方的市政污水處理項目已基本建設完畢,開始運營了,環保的浪潮也從東部推到中部,我們又在北京,所以順勢而為將主戰場選在京津冀。
我們團隊在選定一個地方時,會做充分調研,很多中小城市污水廠建好后沒有運營能力,當地政府需要我們的專業服務,而大城市,比如北京在20世紀80年代就有北京排水集團。
為客戶創造價值很重要,客戶會因此離不開你。我們的污水廠經常在當地都變成明星企業,待遇高、有事業、有專業、有未來,這在中小城市是短缺的,可以通過快速的價值輸入和組織建設將它做起來。
我們講的“長期主義”,就是長期客戶及其產生的長期價值,只要我們在一個地方落地生根,這個縣市的地方政府一旦面臨環境問題,首先想到的就是中持。當然,也不是所有事情我們都能干,但我們一定會想辦法幫客戶解決問題,提供建議、帶來資源,成為地方政府的智囊團,這就是與客戶長期價值的維護和締造。
我們選擇京津冀的中小城市起步,既有政策的考慮,也有環保發展浪潮的推動,核心就是我們怎么能為客戶創造持久價值和極致體驗。
我講一下中持發展的三原則:第一,技術領先;第二,我們要創造極致的客戶體驗,我們要與客戶在一起,為客戶創造價值;第三,合作伙伴。
記者
Q4
為什么必須重視客戶體驗?中持是怎么做的?
邵凱
客戶不是原地不動的,客戶的需求是創造、引領出來的。
我們環境行業實際上也是個服務行業,回到環境領域的本質,我們所做的技術、工藝、產品都是服務的工具,最終目的是要為客戶創造極致的感受、極致的滿意度,這種滿意度當然可以體現在商業價值上,也可以體現在社會生活方式上。
2014年,我們的許國棟董事長和行業一批頂尖專家,包括院士,都在思考中國污水處理概念廠這樣的一個綜合產品,從時間量化的角度講,這個產品就是要引領行業幾十年不落后。后來,我們在河南商丘市睢縣,建了一個中國污水處理概念廠1.0版本。現在,我們同時有四個廠在建。
打造中國環境領域的技術領軍企業是我們未來50年的目標,這不是一個口號,在過去的20年,我們已做了大量的思考和儲備,F在,三峽集團旗下的長江環保集團入股中持,我們也進入了央企體系,長江環保集團是第一大股東,我們管理團隊非常感謝三峽集團的認可。
慈溪市東部污水處理系統項目
服務于2009年起,開啟“廠+管網+泵站+門戶”四位一體系統管理與服務時代
03
系統性投入生態文明建設的藍海思維
記者
Q5
中持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么?如何對標世界先進的企業?
邵凱
這涉及環境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中國環境產業過去20年是碎片化政策驅動的,每個五年計劃中都有相對明確的目標。但是,現在情況已經開始發生本質性的改變,我們可能置身其中,感受還不是特別明顯,但實際上這種改變是很清晰的,比如說現在一條河的治理,是全流域而不是一段。
生態文明建設是系統化的、全局的,這個思維已經在環境行業整體蔓延、推動,在環境領域的實施還需要技術層面的整體解決方案,現在大家都在做“十四五”環境規劃,這是未來統籌構建資源利用最大化、循環、綠色,進行環境領域的頂層設計。
記者
Q6
眼下,碳達峰、碳中和的話題很熱,你們怎么看待?
邵凱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2030年碳達峰,環保產業與碳達峰有什么關聯?這就是我們要去思考,要去采取行動的。比如我們的污水廠如果實現能源自給,這算不算碳中和呢?肯定要算的啊,然后我們要做標桿,復制、推廣、示范。
中持雖然小,但是如果放到三峽集團長江大保護的思維去思考,那么空間就很大了,而且這也不是單一的水處理層面的事情,是在做能源、做生態、做循環,為國家實現碳中和目標做貢獻,這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技術很重要,但不是唯一的。我們要做的是,將中持放到長江大保護這樣的大背景下去做事情。
我們會是長江保護的核心成員之一,但這也是一個慢慢來的過程,我們既感謝三峽集團對我們價值的認可,也很珍惜這樣的機會。我個人認為,長江大保護是人類歷史上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機遇。我們正在長江帶進行一輪又一輪的調查,為當地生態環境貢獻我們的力量。
肥城有機質廢棄物綜合處理利用項目
國家水專項、“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
記者
Q7
在長江沿岸生態環境治理的大市場和諸多機遇中,您覺得中持最擅長的是哪些方面?
邵凱
結合過去十幾年我們的研發基礎、技術實踐、項目落地等,我們有三個主導的業務體系:
一是以概念廠為抓手的污水處理廠的迭代升級,包括綠色、循環、資源化等方向。當然,這些都是圍繞著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來展開。未來中國新建的污水廠會比較少了,但只要是擴建、重建時,概念廠應該會是個重要的、可以引領30年的迭代產品;
二是工業和工業園區,打造綠色工業園區,實現資源化、綠色、循環,當然也包括園區中某個企業的治理,這是一個系統工程;
三是我們要圍繞著有機廢棄物的資源化循環利用,延伸到生物質能、生態農業、構建城鄉生態一體化建設中。
中持以主力軍的身份加入長江大保護的事業中,以三個核心技術體系為踐行抓手,以技術創新的優勢和專業的環境綜合服務貼近客戶,將創造更加優質高級的環境價值。
宜興城市污水資源概念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