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污水再生利用率為15.98% !
十部門印發意見加快推進污水
資
源
化
利
用
隨著人們生活、生產用水量的不斷增加,污水排放量大幅上漲,用過的污水只能白白流掉嗎?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財政部等10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以加快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促進解決水資源短缺、水環境污染、水生態損害等問題。污水資源化利用是指污水經無害化處理達到特定水質標準,作為再生水替代常規水資源,用于工業生產、市政雜用、居民生活、生態補水、農業灌溉、回灌地下水等,以及從污水中提取其他資源和能源,對優化供水結構、增加水資源供給、緩解供需矛盾和減少水污染、保障水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然而,我國污水資源化利用率卻并不高。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我國城鎮再生水利用量94.02億立方米,全國污水再生利用率為15.98%,還有很多地區仍未啟動再生水利用。
此次印發的意見明確,到2025年,全國污水收集效能顯著提升,縣城及城市污水處理能力基本滿足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水環境敏感地區污水處理基本實現提標升級;全國地級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5%以上,京津冀地區達到35%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畜禽糞污和漁業養殖尾水資源化利用水平顯著提升;污水資源化利用政策體系和市場機制基本建立。到2035年,形成系統、安全、環保、經濟的污水資源化利用格局。
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國將在城鎮、工業和農業農村等領域系統開展污水資源化利用,以缺水地區和水環境敏感區域為重點,以城鎮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為突破口,以工業利用和生態補水為主要途徑,做好頂層設計,加強統籌協調,完善政策措施,強化監督管理,開展試點示范,推動我國污水資源化利用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城鎮,將以現有污水處理廠為基礎,合理布局再生水利用基礎設施。豐水地區結合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改善需求,科學合理確定污水處理廠排放限值,以穩定達標排放為主,實施差別化分區提標改造和精準治污。缺水地區特別是水質型缺水地區,在確保污水穩定達標排放前提下,優先將達標排放水轉化為可利用的水資源,就近回補自然水體,推進區域污水資源化循環利用。資源型缺水地區實施以需定供、分質用水,合理安排污水處理廠網布局和建設,在推廣再生水用于工業生產和市政雜用的同時,嚴格執行國家規定水質標準,通過逐段補水的方式將再生水作為河湖濕地生態補水。
在工業領域,開展企業用水審計、水效對標和節水改造,推進企業內部工業用水循環利用,提高重復利用率。推進園區內企業間用水系統集成優化,實現串聯用水、分質用水、一水多用和梯級利用。
在農村,將根據區域位置、人口聚集度選用分戶處理、村組處理和納入城鎮污水管網等收集處理方式,推廣工程和生態相結合的模塊化工藝技術,推動農村生活污水就近就地資源化利用。
為保障重點領域污水資源化利用有效實施,意見還部署實施了污水收集及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工程、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工程、工業廢水循環利用工程、農業農村污水以用促治工程、污水近零排放科技創新試點工程以及綜合開展污水資源化利用試點示范等重點工程。
同時,中央財政資金也將加大對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投入力度。支持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用于符合條件的污水資源化利用建設項目。鼓勵地方設計多元化的財政性資金投入保障機制。
在技術方面,意見也明確,推動將污水資源化關鍵技術攻關納入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十四五”生態環境科技創新專項規劃,部署相關重點專項開展污水資源化科技創新。
來源:中國環境App
關注我們/獲取更多資訊
西寧市生態環境局
【來源:西寧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