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報網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2020年修訂),按固體廢物的產生源頭及對環境的危害程度將固體廢物分為工業固體廢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及農業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4類。數據顯示,2011-2017年,固廢利用處置率和綜合利用率波動中略有下降趨勢,處置率略有上升。2017年我國固廢利用處置率((處置量+綜合利用量)/產生量)為79.04%,其中,處置率為24.33%,綜合利用率為54.72%。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固廢處理行業發展困境
1.“鄰避效應”阻礙行業發展速度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群眾健康意識、權利意識的不斷提升,固廢處理過程中,尤其是垃圾處理過程中產生的細菌、病毒、惡臭、二噁英類物質、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受到了民眾的廣泛關注。雖然目前垃圾處理企業已經采取措施,確保污染物排放水平在國家標準范圍內,但由于部分民眾對垃圾處理的認識不足,往往對所在地需要建設的固廢處理項目存在強烈抵觸情緒。“鄰避效應”加大了固廢處理場,尤其是垃圾處理場的選址難度,制約了行業的快速發展。
2.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近年來,我國固廢處理行業發展迅速,尤其是垃圾焚燒發電行業,行業新進投資者日漸增多。我國固廢處理行業一般采用政府特許經營的方式實施,受資源及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地方政府一般根據當地垃圾產生量規劃適當規模的固廢處理場,并授予經營者特許經營權。由于特許經營權具有排他性,在當地未出現大規模新增垃圾處理需求的情況下,特許經營權具有較強的稀缺性。因此,行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導致行業利潤空間受到一定影響。
固廢處理行業發展前景
1.產業政策持續利好,市場秩序逐步規范
固廢處理行業具有高度的社會敏感性,政策支持與引導規范是行業發展的關鍵。近年來,各級政府在固廢處理產業規劃、財稅制度、垃圾焚燒電力銷售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隨著相關政策的出臺和落實,我國固廢處理行業有望繼續保持快速發展。與此同時,近年來國家逐步加大對固廢處理行業的監管力度,行業監管制度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各級政府部門先后制定或修訂了一批圍繞垃圾處理、污泥處置、垃圾焚燒發電等固廢處理業務的法律法規,加強行業準入與監管,進一步規范行業內企業的生產經營行為,為我國固廢處理行業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
2.垃圾清運量不斷提高,無害化處理需求增長明顯
根據《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預計到2020年全國總人口將達到14.2億人左右,其中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將達到60%,從而促使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不斷提高。近年來,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快速增長與垃圾處理相對滯后的矛盾日益凸顯,大量垃圾未能得到合理處置,引起社會對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的廣泛關注。相較于衛生填埋、堆肥等無害化處理方式,垃圾焚燒處理具有處理效率高、減容效果好、資源可回收利用、對環境影響相對較小等優勢,是垃圾處理行業的主流發展方向,市場需求的增長將更為明顯。預計2020年增長至20.0%,2030年將繼續增長至30.0%。
3.民眾環保意識日益增強,社會輿論對環保更為重視
近年來隨著城市擴張提速,城市污水處理規模逐年增加,市政污泥產量逐年上升,同時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也在急劇上升,各類城市固廢若得不到有效處理將導致環境污染如地表污染、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氣污染等,將對居民的日常生活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已日益成為各級政府亟待解決的問題。隨著人們對健康環境需求的提高,民眾的環保意識日益增強,因環境問題引發民眾維權行動也正增多,社會輿論對環境污染的重視及新聞報道透明度也不斷提升。環境問題已成為影響人體健康、公共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對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的投資力度也在不斷加強,未來城市固廢處理行業將迎來良好的發展機會。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固廢處理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情報、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十四五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