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東部生物質綜合處理廠:揭秘全球最大城市有機垃圾綜合處理項目 由朗坤環境集團投資、建設、運營的全球最大的城市有機垃圾綜合處理項目——廣州東部固體資源再生中心生物質綜合處理廠(以下簡稱“廣州東部生物

發布日期:2020-11-11 來源:朗坤環境集團 瀏覽次數:
170
核心提示:廣州東部生物質綜合處理廠:揭秘全球最大城市有機垃圾綜合處理項目 由朗坤環境集團投資、建設、運營的全球最大的城市有機垃圾綜合處理項目——廣州東部固體資源再生中心生物質綜合處理廠(以下簡稱“廣州東部生物質綜合處理廠”)正式全面實現滿產運營


2020年6月2日,由朗坤環境集團投資、建設、運營的全球最大的城市有機垃圾綜合處理項目——廣州東部固體資源再生中心生物質綜合處理廠(以下簡稱“廣州東部生物質綜合處理廠”)正式全面實現滿產運營。該項目自2019年7月31日投產試運營,至今全面滿產運營,時間不足一年,可謂是創造了同類項目全面滿產的最快記錄。
▲廣州東部生物質綜合處理廠全景
能者多勞,餐廚垃圾占“大頭”
作為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最重要的生化處理設施之一,廣州東部生物質綜合處理廠總投資9.3億元、總占地125.4畝,以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為理念,每天接收大量來自廣州中心六區的餐廚垃圾、城市糞便,以及全市范圍內的動物固體廢物。在這里,它們經過預處理成為漿液后,會在7個9600立方米體積的厭氧罐中進行聯合厭氧發酵,最后從臭不可聞的垃圾變成清潔能源,造福人類。
據介紹,廣州東部生物質綜合處理廠的設計處理規模為每日2040噸,其中餐飲垃圾400噸、廚余垃圾600噸、糞污1000噸、動物固廢40噸。
但“能者多勞”,在正式全面實現滿產運營前,該廠的單日總處理量已達到2040.58噸。6月3日,該廠實際進場處理量再次實現突破,達到2163.5噸。其中餐飲垃圾為360.28噸、廚余垃圾1259.58噸,餐廚垃圾實際處理能力超過設計處理規模的61%。而且截至2020年5月末,項目處理總量已經接近40萬噸。
▲卸料大廳
之所以餐廚垃圾能成為廣州東部生物質綜合處理廠的處理“大頭”,這和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密切相關,在居民每天所產生的生活垃圾中,餐廚垃圾大約占了垃圾量的50%~60%。而且這部分垃圾雜質含量高、成分復雜,也使得餐廚垃圾除雜成為當前餐廚垃圾處理的最大難點。
“餐廚垃圾有著很高的水分、有機物、油脂以及營養元素,回收利用價值很大。但是這一類濕垃圾含水率高、熱值低,需要經過堆放5至7天,排出垃圾總量20%~25%的水分,才能達到最合適的燃燒熱值條件。”廣州東部生物質綜合處理廠技術總工曹永建介紹說,“以往未在前端嚴格執行垃圾分類時,餐廚垃圾往往與其他垃圾混合在一起進行焚燒或是填埋。但是因為含水量高,所以餐廚垃圾很難滿足焚燒發電的熱量要求;而填埋除了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資源外,還要處理滲濾液以及有機物腐爛帶來的臭氣污染,這兩個都不是非常理想的辦法。”
如何解決廚余垃圾雜質多、成分復雜的問題?廣州東部生物質綜合處理廠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廚余垃圾運到我們這里后,首先要進行除雜,這是廚余垃圾處理各環節中最困難的。我們采取的辦法是進行高壓壓榨分選,目的是實現廚余垃圾的干濕分離,得到濕組分(有機質)及干組分(雜質)。”
自主研發,變廢為寶省資源
廣州東部生物質綜合處理廠的相關技術人員介紹,該廠總體采用的是“預處理+聯合厭氧消化+綜合利用”的處理工藝,具體來說,就是采用朗坤環境集團自主研發的LHP超高壓擠壓分離系統和LCJ超級厭氧微生物技術、生物柴油制備等核心技術,可以對餐飲垃圾、廚余垃圾、病死禽畜和城市糞污四類有機廢物進行高效協同處理。
▲LHP超高壓擠壓分離系統
其中,國內首創的LHP超高壓擠壓分離系統可有效實現廚余垃圾的干濕分離,相比業內常用的傳統垃圾分類裝置,可以大大減少垃圾分類過程中有機物質流失,有效提高廚余垃圾的資源化利用效率。特別是破解了廚余垃圾分選難點,可以分為濕組分和干組分,其中濕組分用于厭氧發酵,干組分則用于焚燒發電。而LCJ超級厭氧微生物技術可以針對各類有機廢棄物進行降解,可使厭氧發酵周期相比行業其他技術縮短1/3,降解時間從30天縮短至10~15天,降解效率提高2~3倍。生物柴油制備技術,則可以將廢棄食用油脂深加工為高品質生物柴油,避免其回流餐桌。
曹永建說:“厭氧發酵是一套成熟的技術,創新之處在于針對不同垃圾特點進行預處理,分離之后的垃圾就可以實現變廢為寶了。”
現在廣州東部生物質綜合處理廠的綜合資源化效益達到了90%,餐廚垃圾、城市糞便、動物固廢經過無害化處理后,廢液進行厭氧發酵處理后能產生清潔能源——沼氣,沼渣及肉骨渣用于制作有機肥料;粗油脂進行深加工后可以變為生物柴油和植物瀝青……自產的沼氣一部分可用于沼氣鍋爐,給整個廠區供熱,另一部分用于沼氣發電,電能除滿足廠區需要外,還可以銷售給南方電網。另外,像清潔園區產生的低濃度廢水和垃圾處理過程中產生的高濃度廢水,都會經過污水廠進行有機處理,在園區內循環使用。
▲厭氧系統
目前,廠區產沼氣8.5萬立方米/日,發電量為24萬度/日;通過發電余熱回收產生蒸汽150噸/日;通過對餐廚垃圾和病死禽畜處理,提取工業用油脂40噸/日;通過發酵殘渣脫水,產生生物肥料約200噸/日。
曹永建說,這樣算下來預計廠區年產最大電力約為8760萬度,油脂約有1.5萬噸,還是比較可觀的。通過這一系列的舉措,整個產業園可以將把城市有機垃圾循環處理推向極致。
安全可靠,疫情期間作貢獻
說到餐廚垃圾、糞便污水和動物骨骸,很多人都會覺得骯臟不堪,令人作嘔,那當這些廢棄物集中起來,更是不免令人擔心處理后是否會對環境造成污染,進而影響周邊居民的健康。
對此,廣州東部生物質綜合處理廠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廠區建設了整套臭氣處理系統和污廢水處理系統,生產過程嚴格進行臭氣治理和廢水治理,保證達標排放,既不會污染周邊環境,也不會危害居民健康,大家大可不必擔心。
該負責人介紹,廠區的廢氣經收集系統收集后,采用“酸堿噴淋+UV光催化+植物液噴淋除臭系統”處理后,再經25米高的排氣筒進行排放。
而車間和設備沖洗產生的低濃度廢水以及沼渣脫水產生的沼渣高濃度污水,則采用清污分流方式,分別收集后再分別送至固體資源再生中心(園區)內污水處理廠的低濃度污水處理系統和高濃度污水處理系統進行處理。而且整個園區的生活污水和生產廢水經處理達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業用水水質》標準后,再全部進入園區生產給水系統后,實現中水全回用,不產生外排污染,又節約了資源。
“我們廠區內的環境監測系統,除了24小時監測空氣質量、廢水處理情況外,還對噪聲進行監測預警。整個廠區都采取廠房隔音、消聲、基礎減震等措施降低噪聲,確保日間產生的噪聲小于60分貝,夜間小于50分貝,不會打擾周邊居民。”該負責人說,“而且為了提高環境治理水平和產品質量,我們還在廠區建設了高標準的實驗室,目前有6名實驗員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液、廢渣以及資源化產品等進行嚴格檢測,保證了生產的安全性和產品的可靠性。”
▲實驗室
正是有賴于日常的嚴格規范管理,在新冠肺炎疫情風險較高時期,廣州東部生物質綜合處理廠成為廣州市環境衛生后勤保障的重要單位之一,全天負責接收和處理來自廣州全市各監管部門、肉菜市場、醫院、餐飲單位產生的畜禽和野生動物尸骸。
據統計,今年以來,廣州東部生物質綜合處理廠平均每天處理動物尸骸19噸,是去年日處理量的1.3倍,最多的一天處理量達到32.19噸。針對死禽和野生動物尸骸處理防疫風險高的問題,廠區嚴格實行封閉管理、運輸車輛進出廠必須經過消毒、處理工藝參數優化、二次廢棄物排放加密監測、工人穿戴防護服等防控措施。
2019年7月—2020年4月,廣州東部生物質綜合處理廠作為廣州市唯一病死畜禽和糞污無害處理的穩定運營企業,合計處理動物尸骸4524.46噸、糞污82608.24噸,用實際行動助力廣州市疫情防控工作,為保障千萬廣州市民的公共衛生安全和食品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來源/《環境》雜志、廣東省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
整理/廣東生態環境微信編輯小組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