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黃河流域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發布
時間:2020-06-19
來源:西北信息報
6月18日,陜西省林業局正式發布《陜西省黃河流域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以下簡稱《十大行動》),《十大行動》總體布局“三屏三區一廊一帶”,立足“森林、濕地、草原、荒地荒漠、自然景觀”五大陣地,圍繞“生態保護、生態恢復、生態重建、生態富民、生態服務、生態安全”六條戰線,以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為總目標,以生態系統提質增效為抓手,并堅持“宜林則林、宜灌則灌、宜草則草”,持續實施退耕還林還草、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京津風沙源治理、濕地保護恢復等生態空間治理工程,加快推進黃河流域生態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力爭到2030年新增森林面積830萬畝、森林覆蓋率增加4個百分點。
此次《十大行動》共45條,提出總體布局“三屏三區一廊一帶”,即毛烏素沙地生態防護屏障、黃龍山橋山生態保護屏障、秦嶺北坡生態安全屏障,黃土丘陵溝壑生態修復區、白于山生態治理區、關中北山生態重建區,渭河谷地園林景觀綠廊和陜西黃河沿線生態重建帶。并編制自然保護地體系規劃,開展自然保護地勘界定標。到2030年,自然保護地面積不低于1800萬畝。
同時,加強濕地保護管理,完善濕地監測網絡體系和分級管理體系,力爭到2030年濕地保護率達到50%以上。持續提升黃龍山、橋山、關山等重點林區森林質量,每年營林到80萬畝以上。建設一批以珍稀樹種和大徑級用材林為主的國家儲備林基地,到2030年達到160萬畝。
另外,將打造特色經濟林標準化示范園和示范基地,建設一批高質量特色經濟林產業重點縣。到2030年,特色經濟林達到1200萬畝以上,其中高產高效林達到60%。還將編制《陜西省森林康養基地建設規劃》,有序推進秦嶺北麓、黃河沿岸、黃橋林區、毛烏素沙地、黃河濕地等生態旅游,構建黃河生態旅游大格局。并全面推行林長制,定期開展督查督導。充分發揮林學會等群團組織作用,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生態空間治理。開展“生態衛士”專項教育,加快推進生態衛士體系建設,增強生態綠軍戰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