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必須建立的12個產業思維與產業認識
在人類經濟演變過程中,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是一個重要的轉折時期。上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相繼實現了人均GDP3000-5000-10000美元的跨越。人均GDP是一個意義深廣的指標。在不同的人均GDP階段,經濟、社會和政治,就自然地出現對應的現象、問題及其解決出路。如果你想知道下一個階段什么行業會興起、什么會衰落,看它對應的人均GDP指標就可以。比如在人均GDP為8000美元以前,體育產業不太會興起;在過8000美元后,體育產業一定會興起。
通常情況下,2000美元是一個國家走向貧窮或者富裕的一個檻;3000美元是關鍵指標;5000美元之后,產業結構走向高級化。
沿著人均GDP的變遷軌跡,每一個階段都會出現相應的經濟現象和社會現象,產業機會與風險盡在其中。按這個思路可以推測出當前和未來的產業潮漲與潮落、興衰和更替、機會與風險。當然,每個時代、每個國家、每個地區都有其特點與個性,按這個思路進行分析和判斷的時候不能絕對化、刻板化,需要根據時代和國家的特點進行調整。
因為稟賦、地域、觀念差異等因素影響,各國各地區發展有先有后,貧富有差距,在一些國家或地區先發展起來,然后才輪到其他國家或地區繼起跟上,出現所謂的“區域經濟時差”現象。
發展先行區域的可復制驅動因素,遲早會傳到發展落后的區域,進而帶動落后區域的經濟快速增長。后來者瞄準先行者的狀況而行動,探索和學習成本可大大降低,這就是所謂的后發優勢。
中國各地區之間的區域經濟時差現象非常很顯著。中西部地區的發展擁有兩個參照系:一是東南沿海發達地區,二是人均GDP水平相當或較高的世界各國。
發達區域的昨天和今天,就是發展中區域的明天。發達區域昨天和今天發生的消費現象和機會興替,將在發展中區域的明天不期而至。今天一線城市的流行消費,就是二三線城市明天和四五線城市后天要興起的消費現象。以此類推,興替與機會看得見。沿著區域經濟時差的軌跡尋找產業機會,是一個簡單有效而又踏實靠譜的思維方式。
經濟時差新義:沿著產業互聯網化的時差尋找產業機會。
建立在信息流(傳媒、出版、教育、游戲)、資金流(金融、保險、支付)上的產業形態,將率先被互聯網改造。所有的產業都將互聯網化,但是各個產業被互聯網改造的時間先后和節奏是不一樣的。
在IPO和再融資審批時,會看公司的所屬行業,政府和市場存在產業偏好。企業要明確哪些行業受限制,哪些行業會受到鼓勵,哪些行業屬中性(制造業企業、金融產業、工程類企業),哪些行業明放暗堵(餐飲、美容健身),哪些工藝和技術受支持。
資本市場估值具有更明顯的行業差異。有的行業永遠低估值,比如鋼鐵。有的行業永遠高估值,比如互聯網、生物產業。有的行業永遠中等估值。有的行業時高時低,比如證券、白酒、地產。行業估值差異意味著同樣的收入和利潤,所創造的股東價值不同甚至迥異。所以要謹防入錯行:寧做高估值行業里的烏雞,也別做低估值行業里的鳳凰!
怎樣利用產業偏好?第一,根據產業偏好來描述你的公司;第二,根據產業偏好來選擇產業方向、轉型方向和募資投向;第三,根據產業偏好來選擇上市市場和策略;第四,限制上市的行業或者及早打消上市幻想,另辟融資路徑,或者及時采取靈活策略繞行上市;第五,投資人或PE機構,根據發審關口和資本市場估值的產業偏好來選擇投資目標。
很多人覺得做企業施展不開,格局沒法打開。但通過“產某結合”的思維,有意識地連接方方面面,企業的格局則隨之打開。例如產融結合、產政結合、產媒結合、產學結合、產地結合……
最有力量、最有份量的身份是“代表產業”,賣點是“產業”而不是“企業”。抓住了“產業”這個阿基米德支點,就可能撬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和資源開始為你而轉動。倘若駕馭得當,則企業有望走向高舉高打、大開大合、呼風喚雨、左右逢源的發展局面。
在西落東升的歷史大勢下,中國企業面臨“挾中國以謀全球”的歷史契機。今天的茶葉、白酒、中餐、戲劇等很具有中國特點的產品將來會擁有世界市場和世界用戶,這些行業一定會成為全球性行業。即使是服裝、珠寶、女包、皮鞋這些歐洲長期占據一線品牌地位的產業領域,將來也會出現世界級的中國品牌。
過往30年,所謂的全球化其主流趨勢是全球的美國化;未來30年,所謂的全球化其主流趨勢一定是全球的中國化。在這個歷史大勢下,未來30年,是歐美日的世界500強陸續陷入困境、危機和破產重整的30年,也是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發展成為世界級企業,陸續躋身世界500強的30年。
1、我國人口結構特點
(1)人口規模大:在中國稱霸,相當于世界稱霸。中國經濟再怎么高速,再熱都不為過。美國、歐洲、日本的總人口僅11億,中國14億,所以不能用美國、歐洲、日本的眼光看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的大市場決定中國的企業也一定大。
(2)生育水平開始下降:從80年代每年2500萬新生率,下降到現在的1500萬。政策應該放開,未來的年輕勞動力會大量減少。如果公司是服務行業,未來的壓力很大。2015年開始,勞動力已經開始下降。
(3)我國人口紅利已經到頭:人口紅利對1982-2000年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約為26.8%,2013年人口紅利逐漸消失,2015年勞動力絕對數量下降。
(4)劉易斯拐點來臨:從民工潮到民工荒,2014年我國人口平均年齡是34歲,2030年平均年齡會達到46-50歲。
(5)性別比失衡:00后,每出生100個女孩兒時,會有117-120個男孩兒出生,女孩兒已經成為稀缺資源,而且女同性戀者比男同多?鐕橐鰰且婚T重大生意,越南和俄羅斯未來一定會成為中國新娘的進口市場。
(6)老齡化加劇:2020年60歲人口會達到1/4。銀發產業機會相當大。
2、人口的代際差異很明顯
70后追求物質效應,80后追求形式表達,90后只憧憬燦爛。中國發展速度太快,導致不同年代人生活差異很大,消費理念完全不一樣,這造成了中國市場消費的分層,未來都是主流價值觀取勝,而非主流的價值觀會逐步成為主流。
政策淘金線路圖:(1)跑部;(2)名目繁多的支持政策;(3)競相“斗狠”的地方政策;(4)鮮為人知的國際政策;(5)低調潛行的海外政策。國家支持企業走出去,現在大部分的海外并購基本上都由國家資助。
中國大戰略:“兩帶”對“兩洋”。美國最重要的是兩大洋,而我國正在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它整體上是把一個地區的人口和經濟規模整合在了一起。機會多多。
例如家電業,當年長虹、TCL、美的、海爾、競爭相當激烈,2000年國美、蘇寧的競爭,由產品生產過渡到銷售環節的競爭,產業鏈上的競爭;之后演變成京東和淘寶的競爭,全新的網上商業生態。
產業生態的競爭,關鍵是價值觀,剛開始很慢,但一旦輸出,會非常有利。從產品開始,過渡到布局產業鏈,再到布局整個產業生態。
王者七立:以產業生態作為企業的生存發展模式、核心能力和資源整合平臺。
一要立名;二要建立行業標準;三要,立言,把公司的成長史做成案例,能放在頂級期刊上;四要,地毯式掃描人才,建立紅名單,挖產業的人才;五要立信;六要立學,打造產業內的商學院;七要立德。
關于產業邊界,企業在產業選擇和業務構想的思考中,傳統的、邊界清晰的產業概念,需要被全新審視。現在產業邊界越來越模糊,產業跨界、產業混搭、產業融合的現象越來越普遍,甚至變成企業出奇制勝,強勢崛起的一種大趨勢。在這種趨勢面前,企業的產業選擇和業務結構演變,出現了一個軌跡,即:從產業邊界清晰——產業邊際模糊——自設產業邊界。很多時候,“所謂產業,由你隨便劃”,關鍵看你的夢想、偏好、商業模式和技術路線,與此同時,產業競爭最大的威脅不一定來自產業內部,往往來自其他產業,甚至是某中匪夷所思的產業混搭。
在可以“自設產業邊界”的時代,企業應從四個方向拓展產業思維和業務結構:知識上的數據庫、核心能力、地頭力(區域經濟),客戶群。
產業演進分為初創期、規;、集聚、以及平衡和聯盟四個階段,產業的演進是必然、不可避免的。中國大多數產業還在規;图圻^程中。所有的企業都要經歷這四個時期,如果不成為統治者,那就要被統治。如果一些企業現在做不大,那最好的選擇是賣掉。
要掌控一個產業,至少先做到行業份額的三分之一。另外,并購是一個長期跟蹤的過程,時刻要考慮這個時點上,我買的話,會創造多少價值,隨時估值。
在經濟形勢不好和資本市場低迷的情形下,進行產業并購和整合面臨歷史性的機遇。
問題才是真正的產業機會,越大的問題,創造越大的機會。人類經濟發展過程中,每一次出現大的危機和問題,都孕育著新的產業機會。
改革開放30年,中國經濟各種各樣問題不斷被人詬病,但中國經濟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經濟奇跡。問題不是錯,問題是機會的源泉,沒有問題也就沒有產業發展的源動力。
中國社會經濟幾十年的巨大成就,動力是鄧小平同志總設計的改革開放,中國社會經濟近幾年的問題和矛盾,根源也在于改革開放的停滯不前。解決當今中國問題,最現實的是相信民間市場的力量,不是可以破壞舊世界,而是要加快建設新世界,讓一個新世界自然地、平穩地替代舊世界。
打破壟斷,對民資開放是必由之路。國企改革、金改、醫改、鐵改、教改、文改等一系列改革勢在必行,這將催生未來中國最大的產業機會。改革是最大的紅利。遍地問題,遍地機會,改到哪里,漲到哪里!不改是最大的問題!
回顧人類歷史,偉大的產業都是“想”出來的,夢想和想象力、創新和創造力,是產業誕生、更替和演進的最深刻、最本源動力。這些“想”出來的產業,給我們更多的思索:
第一,未來不是基于預測,而是基于假設,是基于想象,甚至是基于夢想。
第二,偉大企業的成功,本質上是成氣候,是成產業。汽車引發了社會系統的變革,集裝箱引發了社會系統的變革,體育產業引發了社會系統的變革,一個個地成氣候,然后就一個個地崛起成大產業。
第三,“企業家”被看作是市場經濟的靈魂,產業創新是企業家創新的最高層次。大凡對歷史有重大影響的企業家都是新興產業的開拓者,大多數新興產業的誕生基本上是由少數幾個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所為。
平庸的商人與出色商人的差別在于,前者做別人做過的生意,后者則能想出一門生意,或者把舊的一門生意做成嶄新的生意。
喬布斯有句名言是:“創造無非就是把事物聯系起來,即便是最不可思議的創意通常也不過是對已有事物進行新的組合。”
產業是“想”出來的,而不是“選”產業,企業的行業定位、商業模式和事業發展,不要被現有的產業劃分和行業歸類所局限,不要自己畫地為牢、作繭自縛,世界有無限種可能。Nothing is impossible。
©來源:和君咨詢公眾號 王明夫、王豐
©環境總裁班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