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一年的緊張施工,4月16日,蘆村污水處理廠進入老廠變電所改造,這一配套設施將為年內改造完成的污水處理廠提供供電準備。從無錫市排水管理處獲悉,去年全市污水處理廠吹響新一輪提標改造號角,目前改造工程已經進入沖刺階段。按照時間表,今年年底全市污水處理廠要完成提標改造并投運,屆時各大處理廠的尾水將成為周邊河道的生態水源。
提升污水處理能力是“治水”的重要一環。自2007年“一級A”提標改造以來,太湖流域城鎮污水處理技術水平一直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去年,我省出臺新的太湖地區城鎮污水處理廠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新標準在“一級A”的基礎上再收嚴,對污水處理廠出水中的COD(化學需氧量)、氨氮、總氮和總磷四項指標排放限值下調。新標準被用于指導新一輪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其中太湖流域一、二級保護區內16家污水廠進行工程改造“大手術”;太湖流域一、二級保護區外的32家污水廠以優化工藝為主。
無錫市水務集團下屬的蘆村、城北、太湖新城三大污水處理廠每天處理著市區約七成的污水,均在太湖流域一、二級保護區內。市水務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蘆村污水處理廠一、二、三期深度處理設施、四期新建4萬噸設施及原有四期10萬噸新增氣浮池、接觸池已完成樁基施工,正在進行土建施工。城北污水處理廠深度處理設施已完成樁基施工,新建脫水機房地塊已完成預制樁基施工,正在進行上部結構土建施工。太湖新城污水處理廠一期生物池及二期生物池改造完成,新建深度處理設施、接觸池土建施工基本結束,進入設備安裝階段,預計今年投產。
自去年全市污水處理廠全面啟動提標以來,全市已有11家污水廠率先完成改造工程。位于新吳區珠江路的無錫新城污水處理廠每天出廠17萬噸一級A標準尾水,其中新城二廠已完成提標改造并投入運行。值得一提的是,新城二廠在常規工藝的基礎上,新增了自來水深度處理工藝——臭氧活性炭和超濾膜過濾。新工藝可強化去除水中的氨氮,過濾掉微米級的懸浮物,除掉大腸桿菌之類的大量微生物。在自來水深度處理工藝的加持下,出水達到準III類標準,水質處于全省最優水平,為全市河湖治理“減負”。
污水處理是關系千家萬戶的民生實事。目前全市共有48家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達到240萬噸/日。從整體來看,無錫的污水處置能力能滿足需要,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老城區、錫山區的部分污水處理廠常年滿負荷運行。隨著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城市污水排放量和處理量也日益增大,污水處理新增擴容也提上議程。市排水管理處負責人介紹,從今年起,全市將利用三年時間新增24萬噸污水處理規模,其中梅村污水處理廠5萬噸、碩放污水處理廠2.5萬噸擴建項目將于今年投運。
原標題:11家污水處理廠率先完成提標改造 污水處理用上自來水工藝
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
-
00:01發送完畢2361
-
昨天 16:21發送完畢3873
-
星期四 11:55發送完畢9994
-
星期三 12:39發送完畢8393
-
星期二 10:59發送完畢4882
-
星期一 09:55發送完畢2571
-
04月12日發送完畢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