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疫情形式下對黑臭水體治理行業的影響
時間:2020-04-14
來源: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產業平臺
作者:小白
2020年初爆發的這一場疫情,對中國太多行業都造成了巨大的影響。隨著國家力量不斷投入,疫情管控已經進入了良性的軌道。截止至4.13日全國新增外輸入確診病例98例,本土新增10例,港澳臺7例。據專家分析,可能需要在5月,才可能真正實現全民復工。
2020年對于黑臭水體治理行業又是一個重大的時間節點,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十條")明確:2020年年底前,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10%以內;到2030年,全國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
疫情對黑臭水體治理具體可能造成哪些影響呢:
一、項目工期將大大壓縮,水十條如何大考存疑。
各施工單位正常工作期間基本屬于半封閉式管理,如果工作期間發生疫情封閉,對項目施工并不會造成太多影響。然而禁令發布恰好在春節前,勞務工放假回到老家后的時間點,直接致使勞務工不能按時回到工地,各地均出現被動用工荒,項目大多不得不處于停滯狀態。
即使在4月底前可以正常復工,也意味著直接損失了2個多月的施工時間,工期將大為壓縮。本來很多黑臭水體治理項目已經是加班加點狀態,在此情況下能否保質保量的完成水十條既定任務,各地能否完成2020年大考,將不得不打一個大大的問號,即使上報完工,質量真的可以有保證嗎?在這樣情況下國家相關部門是否會針對此情況出臺一些政策呢?
二、公司發展戰略將進行重大調整。
各施工建筑行業是標準的資金密集型、人員密集型行業。大型工程中的勞務工經常性數以千計。由于疫情業務停頓,但由于項目體量巨大,各項開支屬巨額支出。隨著工期延期,對應著各項支付均拖后,企業資金壓力巨大,對企業的風險規避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國字頭的企業尚好,有著先天的抗風險優勢,但此疫對民營企業的抗壓能力、融資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使存活下來的企業,想要很快恢復元氣,也必將經歷一段不短的過程。存活下來的企業,對未來的戰略規劃也必將進行重大調整。
三、產業升級將更快來臨
在疫情過后可以堅持下來企業,在未來的業務拓展中,也定會傾向業務升級,業務多元化發展。在產業升級方面,更會加大資本投入,通過機械化、智能化的產品和工具升級,智能機檢測、施工機器人等將會更多應用于市場,一方面對提升工程效率會有明顯幫助,另一方面也減少了對人員的需求。盡力減少外面不可控因素的干擾。
四、企業對內協同辦公系統加速升級。
此輪疫情很多企業啟用了在家協同辦公的模式。黑臭水體治理施工企業一直以來多是樸素的傳統企業。“互聯網技術在生態環境治理領域應用還處于初級階段,線上辦公、線上溝通體系等,也是受疫情影響才初步建立。”問卷數據顯示,61.5%的企業在疫情期間的互聯網應用程度僅限于在線辦公以及相關流程管理方面,其中互聯網設施以及相關智能化設備不足2%。由此可見,互聯網技術在環保企業的應用程度并不算高。“水務運營這部分業務一直沒有停工,受影響較小,原因就是使用水務運營的物聯網平臺實現了遠程操控。”
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一份調查問卷顯示,盡管逾七成(76.36%)企業面臨資金短缺、需求放緩、客戶流失、產品技術落后以及人員不足等種種問題,但截至目前并未出現因疫情導致的企業倒閉現象,大部分企業在加強員工防護的基礎上積極采取網絡辦公等方式開展經營,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針對環保企業普遍反映的資金短缺問題,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項目部副主任林容珍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大部分資金短缺都是短期的,只要產品有優勢,又有正在接洽的項目,資金不是問題。”為此,她強調,環保企業需要有可持續的發展目標以及先進的技術和產品。
環保企業的反饋證實了這一點。據不完全數據統計,超六成(60.35%)企業預計今年收入基本不變或趨增,整體處于穩步上升趨勢。面對短期內的現金流難題,有的企業近期在政策層面已獲得一些支持,公司也拿到了近百萬元的補助。吳超表示,“從長遠看,疫情對環保產業影響不大,只是工期拖延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待疫情結束后,相信環保產業發展會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