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項目簡介
濟寧污水處理廠負責處理濟寧市主城區污水,日處理量超過20萬噸;上游來水中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各占一半,抗生素制藥廠、化肥廠、農藥廠和印染廢水等工業污水,經初步處理后排入市政管線進入該廠;多年的經驗得出的進水不穩定根源,是幾乎每個月在不同的時段和區段有嚴重超標液體流入,而負責處理的面積達47km2,管線長,監管難度極大;經化驗嚴重超標液體中一般有40%的難降解COD,為此不得已對二沉池出水進行加藥處理,在增加運行成本的同時,出水色度也同時增加。
2010年,為最大限度地保護地區水環境安全,提高水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濟寧污水處理廠實施了升級改造暨中水回用工程,將原處理工藝改造成A2O+MBBR工藝,同時增加混凝—沉淀—過濾—消毒/強氧化等深度處理設施,雖然取得一些效果,但是問題依然存在,主要是污水廠的排泥量太大、出水不夠穩定和出水水質非生態化。2012年改造前由于上游點源廢水負荷沖擊較大,每周有3-4次進水水質超標發生;廠區臭氣較重,影響職工工作環境和周邊環境;處理成本(藥劑)較難控制,排泥量偏大;出水水質穩定性較差。
ARES于2012年運用自己獨特的工藝系統,對傳統的污水進行生化降解、凈化,并將其誘導和轉變為相生相克的生物物質和能量循環,在循環中化濁為清實現污泥轉態;2012年5月18日開始運行,示范工程至今已經進行了22個月以上的成功應用:全廠無臭味;年度排泥總量減少50%以上(該廠上游有53家工業企業排放廢水);耗電負荷明顯減少,投藥量和人工費降低,運行費用明顯下降,降低直接運營成本30%以上;包括停用原工藝中間沉淀池和降低濾布濾池負荷等,總體節省三分之一工藝面積和容積;出水指標優于國家一級A的排放標準;處理后中水已經實現部分向工業供水的有償回用;2013年底改造工程企業榮獲年度全國十佳達標單位稱號。
2、工藝流程的改變
改造前工藝流程
改造后工藝流程簡圖
3、相關工程實施圖片
濟寧中山公用水務污水分公司鳥瞰圖
注:圖中紅框部分為改造后節省和停用的工藝、設備、面積和容積
ARES光化池裝機底部照片
ARES光化池裝機俯視照片
ARES光化池底部進水現場
改造前,A段曝氣池照片,污泥顏色發黑
ARES運行后污泥顏色向茶褐色轉變
ARES運行前,每天24小時運行的4臺吸泥橋和8個中間沉淀池
ARES運行后,停運的吸泥橋和中間沉淀池(20,000m3)
進水(污水)── 曝氣沉砂池出口,水體顏色發烏
ARES啟用后,出水清澈透明,優于一級A出水標準排放
ARES啟用后,停用的加藥機
ARES啟用后,停用的離心式脫泥機
ARES用戶應用證明
4、ARES用戶使用效果
項目內容 |
改造前 |
應用ARES后 |
臭味 |
廠區周邊臭味較重 |
廠區周邊無臭味 |
全年排泥量(工業生活各半) |
藥劑難控排泥量偏大 |
污泥消除率50%以上,污泥有機質消除率90%以上 |
年度平均噸污水運營成本 |
各地實際標準不一 |
降低0.2元左右 |
工業廢水引發突發應急事故 |
每周3-4次 |
年度兩次,均在一周內正常運行 |
原工藝運行情況 |
滿負荷運行 |
停運三分之一 |
污水處理效果 |
出水水質穩定性較差 |
優于一級A排放 |
中水回用 |
排濕地無經濟功能 |
規模向工業回用 |
5、設備運行對比
設備或構筑物 |
改造前 |
應用ARES后 |
20,000噸中沉池 |
全天運行 |
全部停用 |
4臺吸泥橋 |
全天運行 |
全部停用 |
污泥濃縮池 |
同時運行4座 |
停用2座 |
7臺離心式脫泥機 |
全天運行 |
全部停用 |
3條板框壓泥機 |
全天運行 |
按小時功效算節省2/3以上 |
加藥機 |
全天運行 |
全部停用 |
濾布濾池 |
全天運行 |
選擇運行 |
運泥卡車數(平均) |
每天34臺次 |
每天8臺次 |
整個廠區 |
充滿臭味 |
全廠無味 |
6、綜合節能和降低污水處理費用30%以上。
7、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證書
8、出水水質檢測報告
9、經濟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