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經濟形勢分析和勘察設計企業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文/郭剛
【勘察設計前沿】原創
不知不覺又到年底,又到了總結過去預判未來的時候,在此,筆者結合對未來國家經濟形勢的初步分析,探討勘察設計企業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馬克思說“人是一種經濟動物”,我們大家都會有自己對經濟的看法。12月1日,浙商總會年會在杭州召開,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作為浙商總會副會長在現場發表演講,他對當前經濟的看法是:“第一,經濟的確會很困難,這個冬天會非常冷。 第二,世界上要有一個救世主,就是市場,而在市場里,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這反映了實體經濟對宏觀形勢的看法。
從宏觀經濟數據上看,確實不容樂觀。2018年第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為6.5%(前三季度為6.7%),創近十年來新低。其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5.4%,基建投資(不含電力等)同比增長3.3%,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拖累因素。就基建投資增速而言,今年以來在去杠桿政策影響下,下滑明顯;而2016年基建投資增速為17.4%,2017年為19%,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在投資驅動逐漸轉向消費驅動的經濟轉型政策努力下,近年來居民消費是穩定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根據有關研究,2014年以來,居民消費已經超越投資,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但是當前居民杠桿率已經到達歷史高位。根據海通證券的數據,雖然我國居民債務占GDP比例不算太高,但是由于我國居民在GDP分配中所得份額較低,如果從居民債務與可支配收入比重這一角度來看,我國居民債務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已接近90%,已經超出法國、德國等發達國家水平,與美國的水平也在接近,未來居民消費增長缺乏動力。
出口方面,前三季度我國出口增長6.5%,外貿運行態勢總體平穩,超出預期。雖然阿根廷G20峰會上中美達成協議暫時不再互加關稅,但是未來90天的談判期能否真正解決貿易戰令人擔憂。從全球經濟發展情況來看,目前許多國家經濟活動至今仍未回歸正軌,發達經濟體公共債務增長幅度過快,反全球化情緒和民族主義抬頭,經常性的貿易摩擦和沖突在所難免。
基于以上的初步分析,明年我國經濟增速可能還會進一步降低。雖然國家經濟不是很樂觀,但是筆者對于勘察設計行業的市場形勢是謹慎樂觀的,原因在于在目前的經濟格局下,投資還是穩定經濟增長的主要手段。
2018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保持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的指導意見》,要求在脫貧攻堅領域、鐵路領域、公路水運領域、機場領域、水利領域、能源領域、農業農村領域、生態環保領域、社會民生領域等九個方面加大投資力度,財政資金密集發放。補短板的效果還是立竿見影的,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8年1到10月份基建投資增長3.7%,比前三季度加快0.4個百分點,預計四季度會進一步顯著提升。根據補短板的政策要求,未來對于基礎設施重大項目的儲備會進一步增加,這對于從事基礎設施領域的勘察設計企業發展而言可以說是重大利好。
另一方面,從房地產投資來看,在近年來國家持續進行政策調控,房地產企業融資困難的背景下,2018年1到10月的房地產投資仍舊保持了9.7%的高位增長,成為穩定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而且,從1到10月的房地產行業銷售額、房屋新開工面積以及房地產企業拿地面積的數據來看,都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速。在國家去庫存基本到位的情況下,房地產行業目前的發展狀態應該還算是良性的,短期看不會出現重大調整,這對建筑設計行業發展而言也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不確定性。
雖然短期來看勘察設計行業的市場形勢是謹慎樂觀,但是我們也應理解,中長期來看,國家深化經濟改革的政策沒有改變,供給側改革還會堅定推進下去。在國家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背景下,勘察設計企業也應該思考自我的高質量發展之路。筆者認為,應該從抓市場、防風險、引人才、提技術這幾個方面著手去進行。
抓市場是企業生存的根本。雖然整體來看,未來勘察設計行業市場還會有增量,但是不同細分領域、不同區域的市場發展差異明顯。就不同細分領域而言,處于去產能領域的勘察設計企業未來國內只有極少量的新增產能,需要加速轉型。例如鋼鐵、煤炭等行業,2017年春節前夕李克強總理在《彭博商業周刊》發表文章里提出:“計劃在三至五年內鋼鐵、煤炭產能繼續壓減1.4億噸和8億噸,使相關行業恢復健康的基本面。”而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相關領域的投資未來會有較大的增量,這里涉及到綠色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縮小城鄉差距的普惠發展等方面,勘察設計企業應該在這些領域加大投入力度,盡快建立競爭優勢。例如,在環境工程領域,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在補短板政策推出后,生態環境保護和環境治理業投資增長比較快,1到10月增長36.7%,比前三季度加快了3個百分點。就區域投資而言,差異也是越來越明顯。以房地產投資為例,如果把全國各省市房地產投資從投資額度和投資增速這兩個維度進行分析,會發現2017年房地產投資額相對較大、投資增速相對較高的市場是東中部的廣東、浙江、安徽、河南等,而一些曾經的明星市場已經發生變化。因此,在日益變化的環境下,勘察設計企業需要緊密研究市場,采取積極果敢的行動進行市場布局,以找到自我的明星市場,爭取更大更好的“蛋糕”。
防風險是企業發展的保證。防風險首先要防市場風險。就基礎設施領域而言,地方國企的去杠桿仍舊是未來的重點工作,從事基礎設施領域的勘察設計企業應該予以關注。根據2017年財政部做的一項研究,我國區域經濟差距存在繼續擴大的風險。在基建投資拉動地區經濟發展的背景下,2015到2017年東部、中部、西部各省份的財政自給率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而西部地區下降的更加明顯,東中西部之間的財政自給率差距越來越大。根據國務院的研究,2017年底全國城投債規模占GDP的比重已達8%,部分省份較高,排名前5位的是天津(21%)、重慶(19%)、貴州(17%)、江蘇(14%)、湖南(14%)。雖然中西部地區仍然是未來基建投資的重點區域,但是市場風險在逐步加大。就房地產領域而言,市場風險來源于市場的快速集中導致大批中小房地產企業紛紛退出市場競爭,2018年1到10月全國排名前十的房地產企業銷售額已經接近全國市場的30%,未來房地產行業市場集中度還會進一步提升。因此,勘察設計企業應該選擇好業主選擇好項目,避免做設計做成“房東”和“債主”。其次,防風險需要防業務風險。當前工程總承包是很多勘察設計企業業務模式轉型的方向,相關業務的風險對于沒有經驗的勘察設計企業而言是巨大的,勘察設計企業需要高度重視項目管理體系建設,學習優秀企業的成功經驗,通過制度化、流程化去管理總承包項目,避免人員經驗不足導致的業務風險。
引人才是企業轉型升級的基礎。當前,勘察設計行業的人才環境已經發生巨大變化,由于新生代員工就業理念的改變以及勘察設計行業的人才吸引力下降,勘察設計行業人才流動率未來會長期在高位運行。如果缺乏人才隊伍的支撐,勘察設計企業的轉型升級將無從談起。因此,勘察設計企業首先要從“穩人才”做起。“穩人才”需要根據知識型員工的需求,建設員工職業發展體系,給員工職業發展平臺;優化薪酬激勵和績效考核機制,提升激勵效果;改善團隊氛圍,塑造企業向心力。“穩人才”也需要通過合理配置組織、推進知識管理和標準化、采用技術手段和先進工具等持續提升企業運營效率,提高勘察設計工作的性價比,通過多種手段減少內部人才流失率。在“穩人才”的基礎上,勘察設計企業需要打破封閉保守的心態,建立包容開放的企業文化,打造良好的吸引外部人才的管理環境,積極從外部“引人才”。特別是開拓新的業務領域時,或者推進全過程咨詢、工程總承包等新的業務模式時,勘察設計企業原有的人力資源結構往往無法滿足業務開展要求,而通過自己培養解決人才問題又時不我待,“引人才”成為勘察設計企業新業務發展成功的關鍵因素。
提技術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作為知識密集型行業,技術優勢是勘察設計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持續開展技術提升和技術創新應該成為勘察設計企業的日常工作。技術提升和技術創新一方面要圍繞業務的開展來進行,例如通過項目經驗總結和知識管理形成新業務領域的產品標準和技術標準,進而形成專有技術或專利等;另一方面也要關注通過技術手段促進企業經營效率的提升。麥肯錫公司做過一個研究,發現建筑業生產力與制造業生產力之間的差距達50%,而這個差距從20年前至今沒有縮小過。為什么?原因是建筑業在信息化建設方面太弱,建筑業是數字化轉型最慢的一個行業。根據住建部發布的《2016-2020年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綱要》,勘察設計企業需要在以下三方面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一是推進信息技術與企業管理深度融合;二是加快BIM普及應用,實現勘察設計技術升級;三是強化企業知識管理,支撐智慧企業建設。此外,通過信息化建設能夠促進新業務的開拓,例如智慧建筑、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水利等,這些都是勘察設計企業在互聯網時代具備技術競爭力、大有可為的新興領域。從交付圖紙到交付工程,從工程交付到數字化交付和延伸數字化服務,是勘察設計企業實現全過程、全生命周期服務的路徑。勘察設計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是未來技術提升的重點。
最好的時代有最差的企業,最差的時代也有最好的企業。在新時代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勘察設計企業需要積極尋找自我高質量發展的路徑。逐漸擺脫對投資增長的依賴,從市場布局、風險防范、人才吸引、技術提升等方面持續開展工作推動企業從規模型轉向效益型,從同質化競爭轉向特色化發展,才能真正具備能夠抵抗行業風險的核心競爭力。
作者|郭剛,來自上海攀成德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攀成德立場。本文由【勘察設計前沿】原創,歡迎大家把文章分享給好友,轉發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