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江帆
近日,有讀者向本報反映,位于平陽縣濱海新區的東海污水處理廠,長期向附近的護塘河排放超標廢水,河水直接涌向東海,有時還伴有刺鼻氣味。
記者采訪后發現,這是一家長期超標排放的“釘子戶”。今年以來,省環保部門分別于4月、5月和9月對該廠掛牌督辦,但其至今仍頻繁出現超標現象。在今年9月省環保部門聯合省住建部門掛牌督辦的4家存在嚴重超標排污的單位中,超標次數最多的正是平陽東海污水處理廠。
據污染源在線監控顯示,截至11月18日,該廠廢水重點污染因子日均值累計超標765次,其中化學需氧量(COD)日均值超標61次、氨氮日均值超標212次、總磷日均值超標221次、總氮日均值超標271次。此外,參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今年9月超標的出水屬于劣Ⅴ類水水質。本該是治污大戶的污水處理廠反而變成排污大戶。
東海污水處理廠由浙江國水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自2016年3月投入試運行,污水處理規模為每日1萬噸,服務范圍為宋橋鎮、鄭樓鎮、宋埠鎮及榆垟鎮、宋埠圍墾區。按照設想,它將對這片區域的生活和工業污水收集處理起到重要作用。但兩年多來,監測數據顯示,該廠出水水質自試運行以來,一直達不到國家排放標準,長期違規排放。
東海污水處理廠總經理高根芳說,按照規劃,東海污水處理廠的來水原本應以生活污水為主,但目前來水以電鍍、印染、乳膠企業的工業污水為主。他向記者出具了上海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報告,報告結論指出:由于生活污水截污納管未完善,來水以工業廢水居多,而該廠污水處理工藝卻為典型的生活污水處理工藝,出現嚴重的不匹配,導致系統不能正常運行,出水也未能達標排放。
在主管部門看來,東海污水處理廠的超標原因不僅僅出在來水。平陽縣行政執法局總工程師呂清秒說:“在日常的檢查中,經常發現污水廠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不到位,整改態度也并不積極。”自2016年以來,平陽縣行政執法局與環保局多次向東海污水處理廠及其上級單位發督辦函、整改意見書,甚至是律師信,但對方始終不予配合,調查取證難以開展。
處理后仍超標的水流向哪里?“去年10月之前,是直接近海排放的,現在改由向護塘河排放后,再流入東海。”高根芳解釋,按規定,污水處理廠必須向遠海排放,要求埋設長達5公里的排放管道,但成本非常高。縣行政執法局告訴記者,污水廠的入海排放口目前尚在申請辦理手續。
去年10月,在我省加大環保督察力度的情勢下,經該縣環保局督促整改,東海污水處理廠將出水先排入附近的護塘河,再經護塘河流入大海。對此做法,縣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解釋:“經河流再排放,可起到一定的自然凈化作用。”
在記者的要求下,平陽縣環保局于10月底從護塘河取水檢測水質,檢測結果顯示氨氮和總氮兩個指標超過地表水Ⅴ類水質標準。之后,平陽縣環保局對護塘河水質分4個點位進行水質監測,結果顯示:水質最差的點位為Ⅴ類水,最優的點位為Ⅲ類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