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6 07:15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施力維 王艷瓊
聞不到刺鼻的氣味,看不到巨大的設備,記者日前來到新建成的溫州市中心片區污水處理廠,這顆藏在鬧市區的“城市腎臟”,顛覆了想象。廠區采用半地埋全封閉式設計,地下處理污水,地面規劃公園,設計日處理能力達40萬噸。這是目前投運的亞洲最大的半地埋式污水處理廠。
今年6月投入運營以來,該廠沒有接到一起投訴,出水水質全部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既解決了溫州主城區部分生活污水直排問題,更提前半年完成中央環保督察的整改任務。污水廠上蓋的體育公園還將為城市增添一道風景。
此前,溫州城市中心區受污水處理能力不足困擾,部分生活污水只能直排河道,群眾意見很大。接到中央環保督察組反饋意見后,溫州市委、市政府痛定思痛,立行立改,制定整改方案,明確克服一切困難,加快推進溫州市中心片區污水處理廠遷擴建等工程。
溫州通過市場化手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污水處理廠的建設、運營。杭鋼集團與廣州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中鐵四局組成的聯合體,從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杭鋼集團牽頭投資6.8億元,并全權負責新污水廠的融資、設計、建設、管理運營。
污水處理廠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但真正開建了,又會出現“鄰避效應”,引來廠址附近居民的反對。在人口稠密、寸土寸金的溫州濱江商務區內建設污水處理廠,難度更大。“經過多方比選、征求意見,中心片區污水處理廠特別采用了半地埋全封閉式建設。”溫州市住建委前期辦主任趙璋說,污水處理設備全部深埋在地下10米到16米的空間里,最大限度減少氣味、噪音等對周邊環境的影響。為確保地面無異味散出,杭鋼科研團隊自主研發了除臭系統,對地下污水產生的氣體進行全封閉除臭。
工作人員帶著設計藍圖上門,打消周邊市民的疑慮。項目方以鄰為親的公開態度,也贏得了大家的信任。
占地小、氣味少,并不意味著污水處理能力會打折扣。該處理廠啟用先進的改良型生化處理工藝、膜生物反應器等技術和設備,在較少的用地面積下實現更深度的污水處理。
“新廠區用地面積僅95畝,相比舊廠區面積縮小近七成。但污水處理能力則從原來的每天20萬噸翻番至40萬噸。”項目經理陸一斌說。
要確保鄉鎮污水處理廠發揮應有的效果,需完善配套監管設施建設,明確各方權利,壓實責任,全力提升監管能力和水平。
為對鄉鎮居民生活污水及部分工業廢水進行處理,當前東部發達地區鄉鎮幾乎都建設了污水處理廠,廣大中西部地區近幾年也開始大規模建設鄉鎮污水處理廠。例如,去年湖北省就開工建設了647座鄉鎮污水處理廠,力爭在3年內大力提升湖北省鄉鎮污水處理水平。
然而,由于已建鄉鎮污水處理廠監管設施建設不配套,加之監管力量不足、能力水平不高,導致一些鄉鎮污水處理廠不能正常運行,甚至有個別鄉鎮污水處理廠不法人員利用監管短板,采取各種手段進行偷排濫排,不僅嚴重污染了生態環境,而且在業內乃至社會上造成了很壞的影響,損害了政府部門特別是生態環境部門良好形象。
要確保鄉鎮污水處理廠發揮應有的效果,必須加大環境監管力度。對此,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發力。
完善配套監管設施建設。建設鄉鎮污水處理廠,在確保其技術工藝能夠有效處理污水、達標排放的同時,設計建設的各工藝單元最好豎向布置,污染物處理過程中應盡可能釆用重力流,以便上下處理單元間水體能夠明渠流動和出口排水;需閉合運行或加裝蓋板的工藝單元(或者構筑物),其裝置必須能夠容易打開;設計建設的鄉鎮污水處理廠排水水位應高于受納水體的常年水位。這樣有利于相關部門執法監督,有利于企業防治污染和安全檢修,也有利于企業處理污水和節能降耗。
遵照相關要求,鄉鎮污水處理廠進出水口必須規范建設,并設置明顯標志。出水口在線監測設備的安裝應根據鄉鎮污水處理廠的排水方式、特點等進行設計建設,以便于實時精準監控排水狀態和水質情況。當地生態環境部門的監控中心應有集在線監控及“12369” 生態環保熱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辦公自動化于一體的監控(信息)平臺。這樣不僅可以對鄉鎮污水處理廠運行狀況進行有效監管,也便于公眾參與監督。
明確各方權利壓實責任。鄉鎮污水處理廠的運營管理必須按照政事分開、政企分開的原則,明確鄉鎮污水處理廠運營單位的責權,使鄉鎮污水處理廠運營單位成為權責清晰、獨立核算、自主經營的企業,以便強化鄉鎮污水處理廠各項管理,督促其正常運行,發揮生態環保效果。
住建部門主要是對鄉鎮污水處理廠運行全過程進行監管,監督其正常運行。生態環境部門依法對鄉鎮污水處理廠運行情況實施監督,而且有敦促相關部門乃至當地鄉鎮黨委政府加強鄉鎮污水處理廠運營管理的權力。生態環境部門要加強與當地鄉鎮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溝通聯系,強化鄉鎮污水處理廠環境管理,確保鄉鎮污水處理廠排水和產生的污染物達標排放。
全力提升監管能力水平。加強生態環境部門監察監測機構執法能力建設,增加工作人員特別是執法監測人員,配齊各種監測儀器設備,補齊執法監測短板,強力支撐對鄉鎮污水處理廠的環境執法監管。
要規范現場執法工作機制。鄉鎮污水處理廠現場執法工作應由環境監測機構和環境執法機構共同開展。環境執法人員進行現場調査和筆錄采寫的同時,執法監測人員進行現場監測和樣品采集。環境監測機構應及時完成執法監測工作,出具監測報告給環境執法機構,為環境執法提供技術支持。環境執法機構要充分運用執法監測成果,把執法監測數據作為重要證據,依法對鄉鎮污水處理廠實施環境監督管理。
要依法在規定的時間內,對鄉鎮污水處理廠進行隨機現場執法。現場調查內容不僅要有鄉鎮污水處理廠工藝技術路線和運行工況,還要對其用電量、污泥產生量及其去向、企業自行監測情況等進行詳細調査和記錄。執法監測內容不僅要對鄉鎮污水處理廠進出水進行采樣監測,還要對其每個污水處理單元進出水進行采樣監測,并對其在線監測儀器進行比對采樣監測分析。同時,還要對鄉鎮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惡臭氣體、噪聲等進行監測,以便核査鄉鎮污水處理廠運行狀況、處理能力、達標情況。
此外,各地還應把鄉鎮污水處理廠打造成生態環保教育示范園地,充分利用這個平臺開展生態文明教育活動,比如可敞開大門,讓公眾走進鄉鎮污水處理廠進行參觀學習,提升公眾生態文明意識,參與生態環保活動,督促鄉鎮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達標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