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聚慧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專業從事水利自動化、水資源利用、水環境保護、自動控制工程、計算機網絡集成、軟件開發、智能電器產品生產、通信工程建設及電信綜合業務發展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與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河海大學經過十一年的產學研合作和專業技術積累成為全國淤泥固化資源化利用產業化規模最大的企業。
公司占地59940m2,建筑面積18000m2。具有一支200多人的高素質科技隊伍,主要骨干來源于國家級科研機構,重點高等學院和大型國有企業。曾承擔過國家級、省級有關重點攻關項目和得過一系列國家和省級的獎項,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公司擁有資產超1億人民幣、銀行資信3A級。公司的管理達到ISO-9001:2000標準的要求。
公司于2010年經江蘇省科技廳批準建設江蘇聚慧科技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總投入1499萬元,其中省撥款100萬元。工作站目前實驗場所面積達2000平方米,10萬元以上儀器設備28臺/套,工作站引進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張建云院士及其團隊共23人,其中院士1人,博士3人,高級職稱22人。主要圍繞太湖水資源、水環境監測、水生態修復、江河湖泊等淤泥的固化及處理技術進行的一系列研究。
主要包括:
1、遙感技術在太湖藍藻監測中的應用;
2、太湖面源污染監測傳感網----太湖地區基于地理信息農田管理決策支持系統;
3、太湖水環境傳感網的建設;
4、太湖水系及河網相關淤泥沉淀及生態清淤模型和監測系統;
5、淤泥固化土的工程應用的研究,淤泥固化土用作綠化土的改良技術的研究;
6、城市工業污染固化土處理應用的研究;
7、工業廢渣、廢礦渣在沿海灘涂造地中的應用研究。
公司主營業務涉及三大領域:
|
主要研究課題為:
太湖流域信息管理系統,
太湖流域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
能夠反映人類活動影響的太湖流域模型,
太湖流域水文化研究,
太湖未來情景分析。
……
公司曾參加過國家三個“863”高科技計劃的研究。
(1)蘇州古城區水體修復示范工程。
(2)鎮江濕地-內湖水質改善、泥沙控制技術研究及示范工程。
(3)太湖水污染控制與水體修復技術及示范工程。
公司積累沉淀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科技技術,2003年公司的復合型淤泥固化材料被列為國家級“火炬計劃”;2004年榮獲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2004年廢棄淤泥再生資源化技術被列為市經貿委的攻關項目;2005年“火炬計劃”驗收合格并獲得合格證書,2005年污水處理廠污泥資源化技術及固化材料被列入國家級“星火計劃”;2005年污水處理廠污泥資源化技術被列為省環保科技項目。2005年榮獲省高新技術企業,授權了3個發明專利, 1個實用新型專利。2007年公司的淤泥資源化利用處理成套設備被列為國家級“火炬計劃”,2008年重新評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009年榮獲江蘇省環境污染治理(甲級)資質證書,2009年榮獲十佳資源再生企業稱號榮譽證書,2009年公司與無錫重點水利工程建設管理處一起榮獲水利部“大禹獎”二等獎,2010年榮獲水利先進實用技術推廣證書,2010年榮獲無錫市人民政府綜合性的最高獎項“騰飛獎”。
公司在消化吸收國外技術的基礎上,研制了國內首創的能夠每小時100噸、200噸、300噸全自動連續生產、大處理能力的大型淤泥固化成套設備,并取得了國家發明專利。用100%純太湖淤泥制磚技術在公司取得突破,已取得工業試驗樣品,經國家權威機構檢測符合國家質量及環境標準,這些都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并可以運用于實際工程,可以為廢棄淤泥的資源化利用提供一套完善的方案和承接淤泥固化處理工程。
公司的淤泥固化資源化利用技術在國內屬首創,已具有多項專利及自主創新知識產權,并已在深圳、廣州、無錫等地進行了大量的示范性工程,取得了充分的肯定,各級主管部門及媒體都給予了高度重視。在2005年底無錫市成立了由黃繼鵬副市長為組長的淤泥固化領導小組,以聚慧公司為主要技術實施單位決定在無錫大力推廣這一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新技術。公司在太湖流域開展的長廣溪項目和管社山項目得到了國家、省、市級領導及水利部領導、專家的關注、認同,到目前為止已完成淤泥固化工程土方量約1000萬立方米,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第二、水質、水情、水文、監測及自動化技術
自公司成立以來已承接了幾十個水情遙測、大壩監測、閘門控制、防洪決策等水利自動化工程,建設了首都第一個全自動水質監測站。
公司目前生產的道路交通信號燈是省高新技術產品,經公安部有關科研所檢測達到國內最高水平。公司生產的道路交通信號燈品種齊全、外觀優美、性能可靠,已為許多城市的暢通工程建設提供了可靠的保證,并成為城市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