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設備已成功應用于阿魯科爾沁旗天山鎮污水處理廠深度改造管網及污泥處理項目中,處理量為20t/d,處理流程如下:
主體工藝采用2臺多段回轉發酵艙,污泥處置后作為綠化及非農用土壤改良的基質土;污泥發酵12天,出料完全符合《農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標準》(GB 4284-1984)。
1、進料
進料采用污泥和秸稈。
污泥:污泥采用堆積一段時間的脫水污泥,平均含水率75%左右;
秸稈:秸稈采用經摟草機加工后的秸稈,平均長度10cm左右,個別更長,秸稈葉較多。
污泥和秸稈按重量比1:0.25混合。
2、混合料
混合料是通過混料機將污泥和秸稈均勻混合后的物料,通過皮帶機輸送至多段回轉發酵艙。
3、發酵艙內的物料狀態
發酵前期:大約3~4天,發酵艙內堆體冒熱氣,后端內頂面有水珠,有部分形成水流,物料表面濕潤;
發酵中期:大約3~5天,發酵艙內水汽很重,熱氣較多,后端內頂面有水珠,有部分形成水流,秸稈表面濕潤;
發酵后期:大約3~4天,車間內為物料氣味,發酵艙內水汽減少,熱氣較少,艙內壁頂面有水珠,艙內冒熱氣的堆體減少,不轉艙不供氧情況下熱氣幾乎沒有。
4、發酵成品
物料呈黃褐色,松散,表面干燥,含水率20%左右。
污泥處理車間 設備外觀
混料機(用于將污泥與輔料、返料均勻混合) 皮帶輸送機(用于輸送污泥、輔料及混合料)
發酵后期物料的狀態 成品裝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