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想從城市污水再生的角度來談一談水質安全和生態風險控制方面的問題。大家知道,再生水已經成為重要的水資源,而且成為城市生態補水和生態儲水的重要水源。在這個過程當中,它如何進行再生,如何用科學的標準來保障排放水質的安全以及進行有效的生態風險控制,這是我們當前遇到的一個重要難題。
如果我們對我們的城市水系統不滿意的話,那是因為它排放了大量的生活污水,而這些污水又沒有經過嚴格的按照生態服務控制的要求來進行處理,那我們經常會把它叫做所謂的灰色系統。在灰色系統里邊,我們不僅沒有考慮生態風險的問題,同時也沒有把其中有用的資源、有用的能源加以回收,所以在很多的情況下,我們把城市的污染特別是一些水體的污染歸咎于由城市污水的排放。
這個結果實際上在中國已經變得非常普遍,即使是我們達到了某種排放標準的情況下,它也對水環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因為大量的污水排放,在總量上還提供了很多耗氧有機物以及其他的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質。所以,在污水再生這樣的一個問題上,大家把它上升到一個保障或者是改善水資源保障城市水環境安全這樣一個戰略高度。
在城市水系統構建方面,生態系統的風險就必須得和全系統進行融合,比如說治理的設施和全系統的生態通量,它們之間要有主要環境介質;過程要和污染負荷的削減協同,水質和水量以及生態系統當中所作用的這個功能,它們之間應該是協調的;水環境與水生態修復的完整性目標應該是一致的。所以,我們最終的目標就是構建一套綠色的城市水循環系統,來保障生態系統的健康,實現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它不是灰色的,是綠色的,綠色的標志就是再生的,過程是清潔的,我們可以回收能源、回收資源,可以回收利用這其中的水;這個過程當中是沒有風險的,它不僅是源頭控制,削減了風險,而且在處置過程當中它也規避了風險,它應該是可持續利用、可持續管理、可持續作用的。
所以,未來的城市水系統,它應該是建立在一種全新的概念之上,特別是在排水當中,能建立在標準和效應協同控制之上。我想,這樣的目標我們將來一定能夠實現。
專家簡介:曲久輝,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特聘教授,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現兼任中華環保聯合會副主席、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副會長、中國水資源戰略研究會副理事長、《環境科學學報》主編等職。曲院士主要從事水污染控制,特別是飲用水質安全保障的理論、技術和工程應用研究。發表SCI收錄論文30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3部,獲中國和國際授權發明專利80余項;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何梁何利獎(個人)1項、省部級科學技術一等獎4項、中國專利優秀獎2項、國際獎2項。200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14年當選國際水協(IWA)杰出會士(Distinguished Fellow)。
“讓城市生活更美好”——首屆城投院士論壇開講
7月20日,上海城投召開“讓城市生活更美好”院士論壇,院士論壇將作為上海城投科技創新品牌長期堅持,并圍繞“讓城市生活更美好”這一總的主題,分不同專題定期舉辦相關的學術論壇。本次論壇的主題是“大數據與城市安全”,張建云院士、曲久輝院士、陳勇院士、Tim Broyd院士分別進行了學術分享。
首屆城投院士論壇由城投集團副總裁、城投研究總院院長何剛強主持
陳勇:科創“無廢社會”與“城鄉礦山”理念
陳院士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常委,中科院廣州分院原院長。作為能源和環境工程領域的知名專家,陳院士長期從事有機廢物的能源化和資源化的理論研究,和工程技術開發,致力于發展“城鄉礦山”事業,提出“城鄉礦山云”理念,建立了“農村代謝共生產業”新模式。
陳院士對“城鄉礦山”“無廢社會”的轉型思考,對上海城投推進科技創新工作、建設老港科創中心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上海城投將堅持“源頭減量、全程分類、末端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的總體思路,積極突破技術瓶頸,努力建成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標桿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標兵。
曲久輝: “綠色的再生水生態循環”的理念
曲久輝院士作為中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主任,是環境工程領域專家,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特聘教授,長期致力于水污染控制以及飲用水安全保障的研究工作,在水質風險控制和污染治理等方面取得了多項豐碩成果,在國際上率先提出標準和效應協同控制的基本原理。
曲久輝院士“綠色的再生水生態循環”的理念,對上海城投“構建綠色城市水系統”以及水環境治理相關工作具有非常現實的借鑒意義。上海城投將為保障水生態系統健康、打造生態宜居的全球城市付出更多努力!
Tim Broyd院士:建筑環境的數字化變遷
Tim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建筑環境數創中心主任。UCL是倫敦大學聯盟的創始學院,歷史上誕生了3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是全球享有頂級聲譽的老牌名校。Tim院士為英國建筑行業數字化戰略制定和執行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參與了英國政府新一輪建筑產業發展規劃——“英國建筑2025”,牽頭制定英國BIM研發和應用計劃,是英國政府推動建筑行業數字化轉型、參與頂層設計的核心成員。
Tim院士的演講,為我們帶來了地球另一端建筑業數字化轉型的思考,對數字城投、智慧城投的建設,以及BIM等相關技術在市政、交通、水務等行業的應用,具有非常現實的借鑒意義。
張建云院士:中國城市洪澇與海綿城市建設
張建云院士是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主任,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現任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院長。張院士長期從事水文水資源、氣候變化及應對、城市防汛減災安全等方面的基礎科學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張院士強調要科學認識城市洪澇問題;認為排水、除澇、防洪根據不同防治對象而有不同的標準,但必須協調銜接;認為水綜合治理要尊重自然,科學部署海綿城市建設。
作為上海城市建設主力軍和城市運行子弟兵,上海城投既承擔著上海防汛排水的重任,又深感植入海綿城市理念的緊迫。張院士關于城市洪澇、海綿城市建設的深刻見解和寶貴建議,將對上海城投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重要的參考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