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價改革應是全方位的,不能止于“漲水價”,更需要改革供水企業的管理機制,促進水價成本公開透明,不能搞暗箱操作,讓民眾明明白白消費,以防止將水價改革異化為單純的“漲價”。
發改委日前發布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意見》指出,建立有利于節約用水的價格機制,建立充分反映供水成本、激勵提升供水質量的價格形成和動態調整機制,逐步將居民用水價格調整至不低于成本水平,非居民用水價格調整至補償成本并合理盈利水平。
發改委出臺的水價改革機制意見,實際上就是水價上漲,讓居民和非居民感受到費用壓力,從而倒逼形成節約用水習慣,以完善水資源合理使用、促進綠色發展。從節約用水的角度看,“漲價”乃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將水價提升至成本以上,消費就會得到抑制,能夠充分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不過,水價改革應是全方位的,不能止于“漲水價”,更需要改革供水企業的管理機制,促進水價成本公開透明,不能搞暗箱操作,讓民眾明明白白消費,以防止將水價改革異化為單純的“漲價”。
目前,我國用水價格并不高,無論從絕對價格,還是相對價格來看,都比國外發達國家的水價低很多,水價上漲的空間還是很大的。而且,我國淡水資源總量雖然很多,位居全球第四位,但由于人口眾多,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卻很低,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實則屬于水資源短缺國家。而且,在現實社會里,水資源浪費、污染的問題也非常嚴重,我國很多地方的地表水、地下水都遭到過度開采、污染等,亦加劇了水資源的緊張形勢。
水不僅是維系生命的寶貴資源,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要素之一,如果沒有充足的水資源,社會經濟發展亦受到制約,很多產業的可持續性蒙上陰影,城市化進程也遭遇阻力。顯然,保護水資源利國利民,節約用水乃是大勢所趨、急不可待,應采取各種措施,鼓勵民眾、企事業單位養成良好的用水習慣,共同珍惜水資源。由此可見,水價改革具有引導性作用,可以有效改變水資源浪費現象,逐步建立起節約用水的習慣意識。
目前我國各地供水公司均處于市場壟斷地位,水價則由地方政府制定,民眾和企事業單位只能被動接受,缺乏足夠的博弈力量。各地水電煤氣等民生產品價格調整時,雖在推行價格聽證機制,可往往都是流于形式化,市民淪為“被代表”“被表決”的境地,未能發揮應有的效果,聽證會亦成為變相的“漲價會”。最為關鍵的是,水電煤氣等企業要求漲價時,只列舉漲價理由,卻拒不公開成本構成因素,導致價格非常不透明,遭到各界的強烈質疑。
因此,此次發改委發布水價改革機制之時,要站在綠色發展的戰略大局之上,兼顧社會公平和企業利益,確保用水合理定價,漲幅不要過大,以免居民和企業負擔過重,給予一定的緩沖期,避免對社會經濟造成太大沖擊。同時,要藉此機會改變供水成本不公開、不透明的陋習,嚴厲打擊腐敗行為,防范暗箱操作,要求供水企業依法公開相關成本,確保用水價格透明化,防范供水企業利用漲價機會牟取私利,弱化水價改革促進綠色發展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