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專訪中交生態環保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彭增亮
當今中國正處于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階段,疏浚行業面臨轉型發展的重大契機。中交生態環保投資有限公司于2016年9月創立,是中國交建旗下唯一的環保業務統籌平臺,總經理彭增亮是水環境綜合治理領域的專家級領導。在第四屆會員大會召開之前,彭增亮總經理在百忙之中專門抽出時間,接受采訪,就生態疏浚的相關問題發表見解。
欄目編輯王云帆采訪彭總經理
對“生態疏浚”的理解
談到對“生態疏浚”的認識和理解,彭總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對其進行解讀:
生態疏浚是“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同時也是生態修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首次把“美麗中國”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寫入報告。生態疏浚集疏浚工程、環境工程、水利工程于一體,可有效實現改善、保護河流湖泊水環境的生態目標,肩負助力生態文明建設的國家使命。
生態疏浚要以生態環保理念貫穿疏浚工藝、技術、標準和設備等環節。以環保疏浚技術為引領,將綠色施工中的“全程環保”理念融入疏浚施工中,從疏浚工程的各個工藝、環節入手,主動提升生態范疇的復合能力。生態疏浚要對疏浚產生物進行可資源化利用。
生態疏浚要考慮底棲生物,注重在疏浚過程中減少環境污染、保護底棲生態系統。
解讀“四觀、六面、兩始終”
彭總結合江河湖泊的綜合治理,對江河湖泊的保護及開發利用提出了“四觀、六面、兩始終”的治理思路。
國內首例工程規模湖濱帶—洱海湖濱帶生態修復工程
四觀,一即流域觀,中國目前有七大流域、三大片區,要從流域的角度考慮問題;二即“自然觀”,要追求自然與人文的和諧統一;三即“系統觀”,每個水域環境都是由眾多系統組成的;四即“整體觀”,綜合治理江河湖泊要把其作為一個整體去考慮。
六面則是指對外源控制、內源治理、治理能力提升、生態修復等概念的具象化詮釋,包括治污、清淤、筑島、補水、搬遷和管理六個方面。六面要通過四觀的角度去考慮,比如從流域觀來考慮管理,不能局限于流域范圍內,還要包涵“天地空、上下游、左右岸”,具體手段上,還要考慮“藍綠黑”,藍色是水,綠色是植物、綠化帶,黑色是器材和設備。而生態修復和智慧管理兩個理念要貫穿江河湖泊的綜合治理的始終。
發展思路和愿景
作為中國交建旗下專業的生態疏浚業務統籌平臺,中交生態環保投資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借助中交動能,延伸疏浚優勢,整合社會資源,成為生態環境治理綜合開發服務商和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中交生態環保投資有限公司成立大會
彭總認為,生態疏浚要在技術創新和標準規范上練真功夫。與傳統疏浚工程相比,生態疏浚是一項更為復雜的系統工程,對疏浚精度、污染物分析、底泥處理、修復技術和工程監控要求極高。因此,促進技術、工藝和裝備提升,對接國際標準至關重要,特別要從優化疏浚工藝、構建水質預測模型、提高疏浚精度、研發專業疏挖機具、防止疏浚污染物擴散、提升船舶環保技術水平、合理化處理處置疏浚產物、以及改善疏浚區底棲環境等方面著手進行技術創新。這既需要疏浚企業加大重視力度,也需要大家立足于行業全局,加強技術溝通交流與合作,實現協同發展和共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