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沿金山湖CSO污染綜合治理工程大口徑管節試驗圓滿結束
鎮江沿金山湖CSO污染綜合治理工程大口徑管節試驗圓滿結束
來源: 中國市政華北總院海綿中心
2017年7月29日,光大海綿城市發展(鎮江)有限公司、鎮江市海綿城市建設指揮部、華北設計院、檢測單位、監理單位等多家單位齊聚上海隧道構件分公司嘉松基地,現場觀摩了鎮江沿金山湖CSO污染綜合治理工程DN4000大口徑管節試驗,從試驗策劃、管節生產到試驗圓滿結束歷時三個多月,試驗成果對大口徑鋼筋混凝土管道的設計、生產、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試驗背景
鎮江沿金山湖CSO污染綜合治理工程包含沿金山湖配套截流主干管工程,管材為DN4000鋼筋混凝土管,在金山湖水下,沿長江路自西向東近岸敷設,管道全長6.2公里,最大埋深近30m,采用水下曲線頂管施工。由于本工程管道管徑超大,覆土超深、運行工況復雜,超出國標規定的管徑上限,因此有必要進行管節相關性能的試驗,為管道設計、生產、施工提供指導和依據。
試驗內容
試驗內容包括“管節內水壓試驗”、“管節外壓荷載試驗”、“管節接口水壓試驗”、“管節接口最大轉角試驗”四項內容、內水壓試驗壓力為0.3MPa,外壓試驗裂縫荷載為220KN/m,破壞荷載為280KN/m,最大轉角為0.3度。
鎮江首個海綿試點區域實施“雨水管理”終極解決方案
來源 :鎮江發布
兩年前,我市海綿城市首個試點項目落戶江濱新村第二社區,該社區102幢-111幢居民樓合圍而成的1.9萬平方米區域,進行了一次“硬路”變“海綿”的綜合試點改造。怎樣從根本上解決江濱新村片區排水、積水的問題?日前,市海綿城市建設指揮部拿出并逐步實施了系統性“雨水管理”、徑流控制方案。
江濱新村始建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是我市最老的小區之一,不僅建筑年代久遠、公共設施老化,特別是該區域內收水設施老化破損,雨污水管道混接現象嚴重,小區周邊江濱泵站的規模及進水管道排水能力偏小。每年我市汛期長達五六個月,為了改善該區域居民生活出行條件,市海綿城市建設指揮部根據江濱新村片區的現狀,采用源頭減排、過程控制、末端處理及“灰綠”結合的設計理念,出臺該片區系統性雨水管理方案,針對不同降雨強度實施不同的徑流控制方案。
徑流控制方案提出,當降雨小于10毫米時,由源頭LID(LID即低影響開發,旨在通過分散的、小規模的源頭控制來達到對暴雨所產生的徑流和污染的控制,使開發地區盡量接近于自然的水文循環)設施進行分散式雨水控制;當降雨大于10毫米、小于25.5毫米時,采用淺層頂管進行雨水的調蓄轉輸至海綿公園生物濾池進行處理;當降雨大于25.5毫米、小于80毫米時,則通過沿金山湖CSO大口徑截流系統轉輸至征潤洲雨水處理廠進行集中生態處理。此外,針對古城路與尚德路交叉口附近及江濱新村低洼內澇點,可通過新增頂管及泵站進行協同排澇。
江濱新村片區低影響開發改造,綜合運用了雨水花園、透水鋪裝、停車場+生態草溝+調蓄池組合設計等。具體做法包括:將小區宅間綠地全部改造為雨水花園,屋頂及路面雨水引導進入雨水花園進行下滲、調蓄、凈化處理后再排入市政管網;將雨水通過結構透水的鋪裝進行大量的下滲,宅間透水鋪裝的碎石結構層與旁邊的雨水花園的碎石結構層相通,以增強整體調蓄容量;雨水通過透水磚滲入停車場碎石結構層中,同時通過非透水鋪裝和透水鋪裝地表層流入停車場兩側的生態草溝,通過下滲凈化流入草溝下面的儲水模塊中。儲水模塊內存儲清潔的雨水進行植物灌溉之用。
值得關注的還有年內即將竣工的海綿公園。
據了解,海綿公園選址于江濱新村片區西北、江濱泵站南側綠地附近。該公園作為江濱新村片區的排水末端處理設施,可處理來自江濱片區2.5萬立方米/日的雨水量。結合源頭低影響開發設施改造及管網改造、在線處理等,可使江濱片區完全達到鎮江市海綿城市建設的要求。
文 翟進
新華社:領先的秘訣在于從現在就開始。
The secret to taking the lead is starting now
新華社:新的一天伴隨著新的力量和新的思想。
With a new day comes new strength and new thoughts.
新華社:一個人知道為什么而活,就可以從容面對任何生活。
Once a man knows what he lives for,he can easily face any kind of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