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下午,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 “院士大講堂”系列講座暨中國人民大學“通識大講堂·環境系列院士講座”首講在文化大廈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主任,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郝吉明教授應邀作題為“我國大氣污染控制路徑與進展”的學術演講。
郝吉明教授是我國著名大氣污染防治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主任,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他致力于中國空氣污染控制研究40余年,先后主持全國酸沉降控制規劃與對策研究,劃定酸雨和二氧化硫控制區,為確定我國酸雨防治對策起到了主導作用;建立了城市機動車污染控制規劃方法,推動我國機動車污染控制的進程。針對我國大氣污染的特點,發展了特大城市空氣質量改善的理論與技術方法,推動我國區域性大氣復合污染的聯防聯控。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兼任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工程與環境委員會委員。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張建明在講座開始前會見了郝吉明院士,環境學院院長王華、學院黨委書記李明奎參加會見。張建明常務副書記代表學校向郝吉明院士贈送了紀念品,并表示,郝吉明院士作為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及能源與環境領域的專家,在業內享有極高聲譽,為中國大氣污染防治作出了重要貢獻。郝吉明院士長期以來一直關心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科的建設和發展事業,有力促進了人民大學環境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的發展。郝吉明院士也向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捐贈了簽名書籍。
在隨后的講座中,郝吉明院士從世界各國控制大氣污染的路徑出發,闡釋了我國控制大氣污染的基本舉措,主要包括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和升級、加快能源效率提升和低碳化、強化機動車污染防治三個方面。他介紹了我國控制大氣污染的發展路徑,說明了我國從科技研究先行構建的大氣污染防治的核心技術體系。他表示,科技的研究始終在著力提高三個能力,即基礎研究提升科學認知能力、技術研發提升源頭減排能力、集成應用提升決策支撐能力以促進新型產業發展。
郝吉明院士以我國酸雨防治情況為例,介紹了我國兩次五年計劃——“七五”“八五”中的相關科技攻關研究和我國兩次修訂《大氣法》等國家行動,對未來酸雨研究和控制做出了展望。最后,郝吉明院士介紹了現階段的對大氣污染控制的基本認識:一是環境空氣質量改善任重道遠,二是持續改善環境空氣質量需要循序漸進,三是要堅持大氣十條確定的方向、打好藍天保衛戰,聚焦大氣污染治理的焦點和難點,四是環境空氣改善、減排是硬道理,五是要堅持科技創新驅動,深化重污染形成機理研究。
與會觀眾就大氣污染控制手段、數據處理方法等與郝吉明院士進行提問互動,現場氣氛熱烈。
馬中教授主持講座并總結。他說,郝吉明院士的演講深入淺出,內涵豐富,帶領我們縱覽了我國大氣污染控制路徑與進展,講授了豐富的實踐經驗與政策動向,啟迪我們不懈追求、發奮探索。
為慶祝中國人民大學建校80周年,引領廣大師生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積極幫助人大學子提升科學意識,環境學院于2017年5月起舉辦“院士大講堂”活動。活動面向全校廣大師生開展,引導他們了解環境、認識環境、保護環境,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營造熱烈的校園學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