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7-11 09:44:51
來源:北京青年報 選稿:魏政
原標題:又一批市長被中央部委“請喝茶”
昨天(7月10日)下午,吉林省四平市及公主嶺市、江西省景德鎮市、河北省衡水市、山東省淄博市,河南省滎陽市、山西省長治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政府主要負責人趕赴北京到環保部開了一場特殊的會。
說它特殊,是因為大概沒有人愿意被環保部“請喝茶”。
政知見旁聽了這個會議,直觀感受是,環保部指出問題很具體,地方政府“認錯”態度很誠懇。
約談是“做提醒”
昨天下午3點,全員到齊,約談會如約開始。政知見在現場看到,橢圓形桌子的一邊坐著環保部督查辦、監察局、水司、大氣司、華北督察中心、華東督察中心等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另一邊則坐著被約談市(區)的主要負責人。
為什么是這些地方的負責人被約談呢?一開始,環保部環保督察辦公室主任劉長根便說明了原因:環保部在今年6月組織的專項督查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中發現此次約談的7市(區)有不少突出問題。
據劉長根介紹,四平、公主嶺、景德鎮三市主要是水的問題。
四平市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問題突出,市污水處理廠設計處理能力9萬噸/日,每天實際處理水量10萬噸,超負荷運行,超標排放。
公主嶺市排污管網改造進展緩慢,市區每天約3萬噸生活污水直排環境。
景德鎮全市大量生活污水直排。市區西部片區約15萬人生活污水直排環境;南河南岸片區生活污水直排南河;珠山區老南河沿岸生活污水直排老南河。
另外,這三市大氣環境質量形勢也不容樂觀。
另外四市(區)——衡水、淄博、滎陽、長治高新區被約談的原因則是,在環保部今年4月啟動的對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的大督查中,對督查交辦的問題整改緩慢。
請數據來說話:
環保部在衡水市督辦的42家問題企業,34家未完成整改,整改完成率在“2+26”城市中最低。
環保部要求淄博市前期督辦的175個問題,未銷號問題32個,較其他城市明顯偏多。
環保部第四次巡查在滎陽共核查8個問題,銷號率僅50%。
長治高新區整改組織協調不力,環保部第四次巡查6家 “散亂污”企業,均未完成銷號,整改滯后。
那么,約談有什么用呢?劉長根一語點破,對上述4市(區)約談主要是“做提醒”。“此次京津冀‘2+26城’的大督查按照五步走,第一步督查發現問題,第二步發督辦函交辦問題,第三步環保部機關司局級領導帶隊對整改落實進行巡查。今天是第四步,對巡查發現整改不力的或者整改進度緩慢的進行約談,接下來還有第五步。”
他更透露,今年10月、11月,針對“2+26”城市整改不力、交辦問題解決不到位、問題突出的地市,將組織中央環保專項督查,“那時就直接奔著人和問題去,希望今天被約談的城市不要落到最后的專項督查名單中。”
“作為市長,心情非常沉重”
環保部點出的提醒足以振聾發聵,接受約談的地方政府負責人有什么反應呢?
政知見注意到,這次代表當地政府接受環保部約談的官員基本上是市級一把手,此外約談會在座的還有當地政府的副市長、環保局局長和環保局副局長。在環保部負責人通報問題的同時,坐在對面的他們不僅認真聽講,還在做筆記。
之后的表態環節不僅令人看到市長們的尷尬與歉疚,也看到了他們摩拳擦掌向污染宣戰的決心。
“作為市長,心情非常沉重”,景德鎮市市長梅亦說。
這位現場唯一的女市長表示誠懇接受環保部提出的五方面問題,認真對待,全部認領。“回去之后,第一是認真部署,迅速行動,認真研究問題的解決方案,進行再部署再動員,集中力量和資源打好環保整改的攻堅戰。第二是細化任務、掛牌督辦,對約談反映的問題明確責任,掛牌督辦,能立即整改的馬上落實,需要時間整改的制定方案限時整改,對所有問題建立臺賬,實施銷號管理”。她最后強調,“對于景德鎮,水和環境是我們引以驕傲的東西,發生這種情況我們絕對會痛定思痛,一定不折不扣全力抓好落實。”
表示歉意的不止梅亦。滎陽市委書記宋書杰直言接到被約談的消息后“感到很內疚很慚愧”。他說,“對于環保部反饋的問題感到很震驚,作為市委書記,有一定的責任。我們昨天利用一天時間召開黨政班子會議,認真地梳理我們環保工作存在的問題。”
四平市市長韓福春在談及當地突出的飲用水水源安全問題時說,“從內心來講,我們自己喝的水自己都保護不好,讓環保部來操心,我們有負老百姓的重托,所以我們回去后要把水源看好,讓老百姓喝上干凈的水。”可能因為緊張和激動,他頓時提高了語調。
此前已有40個一把手被約談
像這樣的約談,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今年4月份也在環保部旁聽過一次,形式和流程都和這次差不多。而且,這已經是環保部今年第三批約談環境問題突出的地方政府了。據媒體統計,去年全年公開約談的1省(河北。7市。顯然,環保部約談地方政府的節奏明顯加快。
而在三年前,2014年5月出臺《環境保護部約談暫行辦法》的時候,恐怕沒人能想到它能產生這么大的“威力”。在該辦法中,有11種情形被列入約談條件。“各部委都經常通過約談來解決問題,但只有環保系統建立了一個約談體系來監督政府和企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此后,隨著新環保法的實施,環保部約談地方政府的節奏加快。據《中國環境新聞》統計,截至今年4月,共有19個。ㄊ校┑40個市地方政府的主要負責人被約談,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別是河北、山西、河南,F在,這份名單上要加上昨天剛被約談的七市(區)。
約談市長帶來的直接效果是,環保工作成為市級層面主抓的工作。昨天被約談的衡水市市長王景武就表示,“回去后,要深刻反思,認識到位,把大氣污染治理作為當地政府的頭等大事,把壓力和責任傳導下去。”
對于約談后的工作,環保部提出的要求也是一以貫之:要求7市(區)應提高認識,強化整改,狠抓落實,不斷改善大氣和水環境質量。要按要求制定整改方案,并在20個工作日內報送環保部,抄報相關省級人民政府。
曾有位被約談的市長當場表態:“我來接受這一次約談,心情是非常沉重的,同時我的決心也是非常大的,我接受了這一次約談之后,我向你們保證,我不會再接受第二次約談。”迄今為止,公開報道中尚沒有出現第二次被約談的地方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