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標準下的污泥污水處理技術及工程案例
題 目:新標準下的污泥污水處理技術
報告人:國美(天津)水技術工程有限公司—原西門子(天津)水技術工程有限公司 楊淑霞 工藝總監
楊淑霞:各位領導,來賓,環保界的同仁們下午好。很高興有機會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新標準下的污泥污水處理技術。
主要講兩塊的內容,一個是污泥的,一個是污水的。
作為一個環保人我們都非常清楚無論是污泥處理處置的工藝路線,還是污水處理的工藝路線的選擇都與它要滿足的處理標準是息息相關的。這里我以點帶面以三個標準為例來解說一下ATAD自然式污泥好氧消化組合技術與這些標準的對應關系。
我選取了土地改良用泥質和園林綠化用泥質標準中的一些關鍵參數進行對比,雖然這兩個標準都從理化性指標,養分指標,生物學指標提出要求,但僅在理化性指標中的含水率中體現較大的差異,土地改良用泥質要求含水率小于65%,園林綠化用泥質要求含水率小于40%,正是因為這兩項關鍵指標不同,相應的工藝路線組合方式也會有所不同。
首先和大家介紹ATAD自然式污泥好氧消化技術,在這里也希望把我們的一些最新的進展情況跟各位專家、環保界的同仁們匯報一下:這項技術在歐美已有50多座成功運行的案例,在去年8-9月份在國內也首次通過了中試驗證。
自熱式好氧消化單元實際上處理的污泥是含固率3%-7%經過濃縮后的污泥,今天上午有專家介紹了,污泥厭氧消化技術處于普通厭氧消化到高級厭氧消化逐步發展的階段,這個含固率界于3-12%之間。經過濃縮的自熱式好氧消化單元的進泥含固率也在這個范圍內。自熱式好氧消化主要是以揮發性有機物作為食料,在嗜熱細菌的作用下發生融胞反應,將融胞釋放的蛋白質、多糖等營養物質進行充分的降解,產生二氧化碳、水、高濃度的氨氮,同時釋放出大量的熱量。劇烈反應釋放的熱量把系統溫度維持在55-65ºC溫度范圍。揮發性有機物的降解率為50-70%,從而達到了減容的需求。系統內污泥停留12天左右時間持續在55-65ºC高溫范圍下,達到巴氏滅菌的效果。也就是說污泥達到了徹底的穩定化,減量化,無害化的需求,同時在重金屬不超標的前提下也能達到資源化的效果。
其實經過了自然式好氧消化單元處理之后,這個污泥處理的關鍵任務就已經完成了,而我們現行的污水排放標準也越來越高,很多區域像北京、天津地區,包括廣州、深圳的一些地區都要達到地表類IV類水的標準,其中氨氮要求小于1.5 mg/L,總氮放寬到小于10 mg/L,這樣我們在好氧消化單元產生比較高濃度的氨氮,濃度高達500-2000mg/L,直接排到污水處理廠就會對污水處理廠造成沖擊負荷,我們希望配套建立一個同步硝化反硝化單元,對高濃度的氨氮有進一步降解效果。除了對氨氮有降解效果外,同時還能夠起到中溫條件下的進一步的減容的效果。通過同步硝化反硝化之后,這個泥基本上是達到了上述“四化”的要求,因為里面揮發性有機份含量降得比較低,污泥中的無機份含量相對較高。用簡單的離心脫水機,就能取得含固率為30-35%的污泥,基本滿足土地改良用泥質標準的需求。如果出泥需要滿足園林綠化用泥質或者其他標準的要求,可以與其他的工藝路線相結合。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泥質與國外的泥質還是有所差別的,中國的污泥,今天上午戴老師也講了,VS和TS的比例范圍非常廣,南方區域污泥的VS和TS比例只接近于30%左右。而北方的污泥上午也有專家在講,高碑店污泥的VS與TS比例高達70%,這樣高的一個比例范圍,我們進入到好氧消化之前會有針對性的對個別VS與TS比例偏低的污泥采取一定的預處理工藝路線。究竟應該采用何種工藝路線呢?
下面先通過我們在南方某廠的中試系統分享一下我們的預處理系統的工藝路線。由于它來泥VS和TS比例相對比較低,我們采取了超細格柵+旋流分離相結合的方法,來提高進泥VS和TS的比例之后,再經過濃縮機濃縮后,取得約5%含固率的濃縮污泥再進入后面這兩個細高的罐體中,左邊的是好氧消化單元的罐體,右邊的是同步硝化反硝化單元的罐體。這整個中試系統處理的規模是5%含固率的污泥為1m3/d。之所以確定這樣的處理規模是為了所制造的罐體便于運輸。整套系統都是自控運行的,從右下角的圖片,可以看到有一個控制柜,觸摸屏,因為在室外,我們一些觸摸屏上的照片相對清晰度受一些影響。
經過一個多月的調試,廠內的剩余污泥經過格柵+旋流+濃縮的預處理之后,進到了好氧消化單元,在8月底這個溫度逐漸的攀升上來,這里我用紅線標示46ºC作為分界線,之所以將這個溫度作為分界線是因為嗜熱細菌在高于這個溫度后降解效果會逐步增加,這個溫度是嗜熱細菌能夠逐步成為優勢菌種的起始溫度。在8月底的時候,溫度提高到了46ºC以上,接近一周溫度穩定在55-60ºC的范圍,在這個溫度范圍之間,我們取樣進行測試,里面的致病菌基本上檢測不到,對VS降解率達到50%以上,我們首次利用國內的污泥逐步培養馴化出了適應ATAD單元環境的嗜熱細菌,并逐步使污泥達到了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同時因為這個項目重金屬不超標,也可以作為后續資源化利用。
現場在觸摸屏上拍攝的照片,實際上整個系統藍色的線是ORP變化曲線,是靠ORP變化來自動調控系統配套的循環泵、鼓風機的運行狀態,達到溫度不斷攀升的效果。這是另外一天的曲線,上面的是兩小時區間的變化曲線圖,下面是一天時間范圍內的變化曲線圖。
由下圖可見好氧消化工藝的泥量平衡。
進入到好氧消化單元的污泥為經過濃縮的含固率為6.8%的濃縮污泥,ATAD工藝溫度范圍55-65ºC,含固率3.4%,PH8-8.5,通過同步硝化反硝化之后,不但對氨有了很好的去除效果,同時又有進一步減容的效果。在ATAD+SNDR這兩個單元處理之后,可直接進后續的濃縮脫水單元而沒有任何的臭味了,僅是一種泥煤的味道(因為絕大部分引起臭味的揮發性有機物均已降解消化),脫水后的污泥國外是作為土壤的改良劑來利用的,在國內,脫水后污泥在重金屬不超標前提下,其實也已滿足土地改良用泥質標準要求。如果說要滿足更高的一個處理標準,比如說園林綠化的需求,那我們還要對這個脫水污泥進行進一步的干化,從ATAD自熱式好氧消化單元因其溫度處于55-65ºC的高溫階段,可從其中提取廢熱用于脫水之后泥餅的進一步干化。采用熱泵來回收熱量,在基本上不太增加運行費用基礎上就能夠取得含固率60%的污泥,同樣在重金屬不超標的前提下,滿足園林綠化的需求。
再來列舉一下國內幾個典型的規模的一些參數。假設污水廠的基本處理規模是5萬噸/d,含固率是20%的量,37噸的情況下,所用的面積是609平米,運行費用好氧消化+同步硝化反硝化70元/噸含水率80%的污泥。
規模更大一些經濟性更好一些。對于污泥規模為140噸/d的80%含水率的污泥,它的處理的一個全流程,它的處理對象是針對剩余污泥,含固率只有0.8%的活性污泥,經過全流程的處理,最后要達到60%含固率的泥,從泥量平衡上來說,我處理的對象是從3500噸,最后降到32噸,總體上達到99%以上的減容效果,它的一些經濟參數是這樣的。運行費用是55元每噸80%含水率的污泥,這個全流程是從濃縮開始,一直到預熱回收利用之后達到60%含固率的泥,總的運行費用是150元每噸80%含水率的污泥。而設備的參數供大家參考一下,具體項目參數還需具體分析。
總結一下好氧消化的特點,滿足了咱們污泥要求達到的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同時在重金屬不超標的前提下又可作為資源化的一個需求。同時這個系統它是高度自控的,都是由PLC完成系統的控制,節省人員的操作工作量。同時經過好氧消化和同步硝化反硝化單元處理以后,里面的揮發份含量可以降得比較低,用普通脫水的方式就能達到30%-35%的污泥,而且是沒有任何臭味的松散的污泥顆粒。由于這個系統,它不產沼氣,自然沒有沼氣爆炸的風險,所以對于一個中小規模的廠來講,即便全地下的廠也可以作為可選工藝。
再回顧一下同步硝化反硝化單元的優勢,這個優勢比較多,這我只列舉其中兩點,其中一點就是對高濃度的氨氮有一個很好的降解作用,通過這個單元能夠把氨去除50-80%。在適當補充堿度情況下可以達到100%氮去除的效果。另一點就是有10%左右的減容效果。
接下來是水方面一些簡單的技術。水的排放標準越來越高,北京地區、天津地區,這里只簡單的列了對懸浮物的一些指標的需求,基本上都要求達到SS小于5mg/l這樣的標準。那對于SS小于5mg/l這個指標來講,跟大家分享一個淺層高效濾池的技術供大家選擇。
這個濾池能夠滿足SS小于5mg/L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看一下濾池所用濾料粒徑,右邊是個普通濾池濾料的粒徑一般為1.5-2毫米,我們這里分享的淺層高效濾池,它的濾料特別細只有0.45毫米,正是因為這么細的一個濾料,可滿足出水SS小于5mg/L的需求。因為有幾個特殊的措施使得在進水SS濃度波動情況下:比如說進水SS濃度達200-400mg/L,仍能保證出水SS能夠小于5 mg/L。具體的措施是什么呢?
淺層高效過濾工藝與其他濾池工藝一樣,正常的過濾過程是下向流過濾,因為污染物被沙層截留,隨著損失的增大池內液位不斷攀升,當池內液位達到一定高度的時候,控制系統就會啟動空氣攪拌系統,空氣攪拌系統實際上在沙層上部設有空氣釋放器,這樣在啟動空氣攪拌系統時,污染物就不直接沉積在沙層上,而是懸在沙層上部的水里面。
同時看一下濾池的結構,它實際上是一個非滿流的過濾,在承托層和清水層間有一層氣囊,在沙層上液位提升到一定的高度的時候,就會自動啟動脈沖攪拌,就是用清水壓著氣囊里面的氣自下而上的穿過承托層,穿過沙層,把沉積在沙層的污染物又反推到水層當中,這樣把沙層上面的水層也作為一個納污層來利用從而保證正常過濾效果。
因為有這些措施,使反洗頻次被降低了。基本上就是對于我們進水SS為20mg/L的情況下,一天大概一次反洗就能滿足要求。反洗時間3.5分鐘,反洗濾速29m/h,自用水量比較小,一般小于4%。
當污染物黏附在沙層上用正常反洗沖洗不干凈或有油污的時候,系統還配有化學清洗系統。化學清洗的過程能把粘附性強比較臟的污染物,通過反復浸泡在濃度為12.5%的次氯酸鈉溶液中而使沙層徹底恢復潔凈。通過化學清洗系統清洗后的沙子恢復的跟新沙一樣。
按照規模的不同有很多的標準化類型可選,在國內外有近千座業績在成功的運行著,這是國外的一些業績,這是國內安慶和九江的項目的業績。我們門口也有展位,時間關系不能具體的展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接著進一步探討。
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楊總介紹了新型自熱式的好氧消化新技術,自熱式好氧消化在國際上搞了很長時間,且有很多大規模的應用業績,今天做了一個很好的介紹。我們國內在這方面的實踐、嘗試不多,通過這個介紹,希望在今后污泥處理上有新的嘗試。還介紹了淺層高效濾池工藝,能夠滿足更嚴格的出水懸浮物的需求。希望解決城市污泥、污水處理過程中碰到的一些問題,而采用這些新技術。最后感謝楊總。
2017年中國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高級研討會
時間:2017年9月中旬
地點:青島
組織機構
主管單位: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主辦單位:
《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社有限公司
青島思普潤水處理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協辦單位:
中國建設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賽萊默(中國)有限公司
江蘇裕隆環保有限公司
大連宇都環境技術材料有限公司
亞洲環保雜志
濟南浦華會展服務有限公司
支持單位: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管理辦公室
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中國給水排水戰略聯盟
中國給水排水品牌委員會
微信號:CNWW1985
投稿咨詢:022-27835707
廣告咨詢:022-27835639
發行咨詢:022-27835231
投稿郵箱:cnwater@vip.163.com

題 目:新標準下的污泥污水處理技術及工程案例
報告人:國美(天津)水技術工程有限公司—原西門子(天津)水技術工程有限公司 楊淑霞 工藝總監
楊淑霞:各位領導,來賓,環保界的同仁們下午好。很高興有機會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新標準下的污泥污水處理技術。
主要講兩塊的內容,一個是污泥的,一個是污水的。
作為一個環保人我們都非常清楚無論是污泥處理處置的工藝路線,還是污水處理的工藝路線的選擇都與它要滿足的處理標準是息息相關的。這里我以點帶面以三個標準為例來解說一下ATAD自然式污泥好氧消化組合技術與這些標準的對應關系。
我選取了土地改良用泥質和園林綠化用泥質標準中的一些關鍵參數進行對比,雖然這兩個標準都從理化性指標,養分指標,生物學指標提出要求,但僅在理化性指標中的含水率中體現較大的差異,土地改良用泥質要求含水率小于65%,園林綠化用泥質要求含水率小于40%,正是因為這兩項關鍵指標不同,相應的工藝路線組合方式也會有所不同。
首先和大家介紹ATAD自然式污泥好氧消化技術,在這里也希望把我們的一些最新的進展情況跟各位專家、環保界的同仁們匯報一下:這項技術在歐美已有50多座成功運行的案例,在去年8-9月份在國內也首次通過了中試驗證。
自熱式好氧消化單元實際上處理的污泥是含固率3%-7%經過濃縮后的污泥,今天上午有專家介紹了,污泥厭氧消化技術處于普通厭氧消化到高級厭氧消化逐步發展的階段,這個含固率界于3-12%之間。經過濃縮的自熱式好氧消化單元的進泥含固率也在這個范圍內。自熱式好氧消化主要是以揮發性有機物作為食料,在嗜熱細菌的作用下發生融胞反應,將融胞釋放的蛋白質、多糖等營養物質進行充分的降解,產生二氧化碳、水、高濃度的氨氮,同時釋放出大量的熱量。劇烈反應釋放的熱量把系統溫度維持在55-65ºC溫度范圍。揮發性有機物的降解率為50-70%,從而達到了減容的需求。系統內污泥停留12天左右時間持續在55-65ºC高溫范圍下,達到巴氏滅菌的效果。也就是說污泥達到了徹底的穩定化,減量化,無害化的需求,同時在重金屬不超標的前提下也能達到資源化的效果。
其實經過了自然式好氧消化單元處理之后,這個污泥處理的關鍵任務就已經完成了,而我們現行的污水排放標準也越來越高,很多區域像北京、天津地區,包括廣州、深圳的一些地區都要達到地表類IV類水的標準,其中氨氮要求小于1.5 mg/L,總氮放寬到小于10 mg/L,這樣我們在好氧消化單元產生比較高濃度的氨氮,濃度高達500-2000mg/L,直接排到污水處理廠就會對污水處理廠造成沖擊負荷,我們希望配套建立一個同步硝化反硝化單元,對高濃度的氨氮有進一步降解效果。除了對氨氮有降解效果外,同時還能夠起到中溫條件下的進一步的減容的效果。通過同步硝化反硝化之后,這個泥基本上是達到了上述“四化”的要求,因為里面揮發性有機份含量降得比較低,污泥中的無機份含量相對較高。用簡單的離心脫水機,就能取得含固率為30-35%的污泥,基本滿足土地改良用泥質標準的需求。如果出泥需要滿足園林綠化用泥質或者其他標準的要求,可以與其他的工藝路線相結合。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泥質與國外的泥質還是有所差別的,中國的污泥,今天上午戴老師也講了,VS和TS的比例范圍非常廣,南方區域污泥的VS和TS比例只接近于30%左右。而北方的污泥上午也有專家在講,高碑店污泥的VS與TS比例高達70%,這樣高的一個比例范圍,我們進入到好氧消化之前會有針對性的對個別VS與TS比例偏低的污泥采取一定的預處理工藝路線。究竟應該采用何種工藝路線呢?
下面先通過我們在南方某廠的中試系統分享一下我們的預處理系統的工藝路線。由于它來泥VS和TS比例相對比較低,我們采取了超細格柵+旋流分離相結合的方法,來提高進泥VS和TS的比例之后,再經過濃縮機濃縮后,取得約5%含固率的濃縮污泥再進入后面這兩個細高的罐體中,左邊的是好氧消化單元的罐體,右邊的是同步硝化反硝化單元的罐體。這整個中試系統處理的規模是5%含固率的污泥為1m3/d。之所以確定這樣的處理規模是為了所制造的罐體便于運輸。整套系統都是自控運行的,從右下角的圖片,可以看到有一個控制柜,觸摸屏,因為在室外,我們一些觸摸屏上的照片相對清晰度受一些影響。
經過一個多月的調試,廠內的剩余污泥經過格柵+旋流+濃縮的預處理之后,進到了好氧消化單元,在8月底這個溫度逐漸的攀升上來,這里我用紅線標示46ºC作為分界線,之所以將這個溫度作為分界線是因為嗜熱細菌在高于這個溫度后降解效果會逐步增加,這個溫度是嗜熱細菌能夠逐步成為優勢菌種的起始溫度。在8月底的時候,溫度提高到了46ºC以上,接近一周溫度穩定在55-60ºC的范圍,在這個溫度范圍之間,我們取樣進行測試,里面的致病菌基本上檢測不到,對VS降解率達到50%以上,我們首次利用國內的污泥逐步培養馴化出了適應ATAD單元環境的嗜熱細菌,并逐步使污泥達到了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同時因為這個項目重金屬不超標,也可以作為后續資源化利用。
現場在觸摸屏上拍攝的照片,實際上整個系統藍色的線是ORP變化曲線,是靠ORP變化來自動調控系統配套的循環泵、鼓風機的運行狀態,達到溫度不斷攀升的效果。這是另外一天的曲線,上面的是兩小時區間的變化曲線圖,下面是一天時間范圍內的變化曲線圖。
由下圖可見好氧消化工藝的泥量平衡。
進入到好氧消化單元的污泥為經過濃縮的含固率為6.8%的濃縮污泥,ATAD工藝溫度范圍55-65ºC,含固率3.4%,PH8-8.5,通過同步硝化反硝化之后,不但對氨有了很好的去除效果,同時又有進一步減容的效果。在ATAD+SNDR這兩個單元處理之后,可直接進后續的濃縮脫水單元而沒有任何的臭味了,僅是一種泥煤的味道(因為絕大部分引起臭味的揮發性有機物均已降解消化),脫水后的污泥國外是作為土壤的改良劑來利用的,在國內,脫水后污泥在重金屬不超標前提下,其實也已滿足土地改良用泥質標準要求。如果說要滿足更高的一個處理標準,比如說園林綠化的需求,那我們還要對這個脫水污泥進行進一步的干化,從ATAD自熱式好氧消化單元因其溫度處于55-65ºC的高溫階段,可從其中提取廢熱用于脫水之后泥餅的進一步干化。采用熱泵來回收熱量,在基本上不太增加運行費用基礎上就能夠取得含固率60%的污泥,同樣在重金屬不超標的前提下,滿足園林綠化的需求。
再來列舉一下國內幾個典型的規模的一些參數。假設污水廠的基本處理規模是5萬噸/d,含固率是20%的量,37噸的情況下,所用的面積是609平米,運行費用好氧消化+同步硝化反硝化70元/噸含水率80%的污泥。
規模更大一些經濟性更好一些。對于污泥規模為140噸/d的80%含水率的污泥,它的處理的一個全流程,它的處理對象是針對剩余污泥,含固率只有0.8%的活性污泥,經過全流程的處理,最后要達到60%含固率的泥,從泥量平衡上來說,我處理的對象是從3500噸,最后降到32噸,總體上達到99%以上的減容效果,它的一些經濟參數是這樣的。運行費用是55元每噸80%含水率的污泥,這個全流程是從濃縮開始,一直到預熱回收利用之后達到60%含固率的泥,總的運行費用是150元每噸80%含水率的污泥。而設備的參數供大家參考一下,具體項目參數還需具體分析。
總結一下好氧消化的特點,滿足了咱們污泥要求達到的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同時在重金屬不超標的前提下又可作為資源化的一個需求。同時這個系統它是高度自控的,都是由PLC完成系統的控制,節省人員的操作工作量。同時經過好氧消化和同步硝化反硝化單元處理以后,里面的揮發份含量可以降得比較低,用普通脫水的方式就能達到30%-35%的污泥,而且是沒有任何臭味的松散的污泥顆粒。由于這個系統,它不產沼氣,自然沒有沼氣爆炸的風險,所以對于一個中小規模的廠來講,即便全地下的廠也可以作為可選工藝。
再回顧一下同步硝化反硝化單元的優勢,這個優勢比較多,這我只列舉其中兩點,其中一點就是對高濃度的氨氮有一個很好的降解作用,通過這個單元能夠把氨去除50-80%。在適當補充堿度情況下可以達到100%氮去除的效果。另一點就是有10%左右的減容效果。
接下來是水方面一些簡單的技術。水的排放標準越來越高,北京地區、天津地區,這里只簡單的列了對懸浮物的一些指標的需求,基本上都要求達到SS小于5mg/l這樣的標準。那對于SS小于5mg/l這個指標來講,跟大家分享一個淺層高效濾池的技術供大家選擇。
這個濾池能夠滿足SS小于5mg/L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看一下濾池所用濾料粒徑,右邊是個普通濾池濾料的粒徑一般為1.5-2毫米,我們這里分享的淺層高效濾池,它的濾料特別細只有0.45毫米,正是因為這么細的一個濾料,可滿足出水SS小于5mg/L的需求。因為有幾個特殊的措施使得在進水SS濃度波動情況下:比如說進水SS濃度達200-400mg/L,仍能保證出水SS能夠小于5 mg/L。具體的措施是什么呢?
淺層高效過濾工藝與其他濾池工藝一樣,正常的過濾過程是下向流過濾,因為污染物被沙層截留,隨著損失的增大池內液位不斷攀升,當池內液位達到一定高度的時候,控制系統就會啟動空氣攪拌系統,空氣攪拌系統實際上在沙層上部設有空氣釋放器,這樣在啟動空氣攪拌系統時,污染物就不直接沉積在沙層上,而是懸在沙層上部的水里面。
同時看一下濾池的結構,它實際上是一個非滿流的過濾,在承托層和清水層間有一層氣囊,在沙層上液位提升到一定的高度的時候,就會自動啟動脈沖攪拌,就是用清水壓著氣囊里面的氣自下而上的穿過承托層,穿過沙層,把沉積在沙層的污染物又反推到水層當中,這樣把沙層上面的水層也作為一個納污層來利用從而保證正常過濾效果。
因為有這些措施,使反洗頻次被降低了。基本上就是對于我們進水SS為20mg/L的情況下,一天大概一次反洗就能滿足要求。反洗時間3.5分鐘,反洗濾速29m/h,自用水量比較小,一般小于4%。
當污染物黏附在沙層上用正常反洗沖洗不干凈或有油污的時候,系統還配有化學清洗系統。化學清洗的過程能把粘附性強比較臟的污染物,通過反復浸泡在濃度為12.5%的次氯酸鈉溶液中而使沙層徹底恢復潔凈。通過化學清洗系統清洗后的沙子恢復的跟新沙一樣。
按照規模的不同有很多的標準化類型可選,在國內外有近千座業績在成功的運行著,這是國外的一些業績,這是國內安慶和九江的項目的業績。我們門口也有展位,時間關系不能具體的展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接著進一步探討。
謝謝大家!
主持人 楊向平 主任 ( 主持人:楊向平 中國水協排水委員會 主任,北京市城市排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原總經理,教授級高工):謝謝楊總介紹了新型自熱式的好氧消化新技術,自熱式好氧消化在國際上搞了很長時間,且有很多大規模的應用業績,今天做了一個很好的介紹。 我們國內在這方面的實踐、嘗試不多,通過這個介紹,希望在今后污泥處理上有新的嘗試。還介紹了淺層高效濾池工藝,能夠滿足更嚴格的出水懸浮物的需求。希望解決城市污泥、污水處理過程中碰到的一些問題,而采用這些新技術。最后感謝楊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