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的橫空出世不僅讓當地居民徹夜難眠也讓蜂擁而至的投機客嗅到了濃郁的錢味。但是很少有人能夠看到它的出現背后將會是中國經濟未來發展趨勢的轉身,與三十年前的深圳特區一樣它將是中國經濟全面轉型轉向的里程碑。這種轉身包括以下三方面。
首先是國家未來發展方向從東部轉向西部,三十多年改革開放中國取得了卓越成就,但是目前中國經濟發展到了必須轉型的時刻。從外部看,中國過去出口和貿易順差主要來源地歐美日均陷入國家債務和金融衍生產品的旋渦中,歐美日國家的主權債務早已經超過其國內生產總值,如果這個債務原子彈最終爆炸的話,那么中國出口導向性經濟將會遭受重創。往西看,隨著俄羅斯的衰落和中國全面滲透控制中亞,中國整合歐亞大陸迎來千載難逢的機遇。硬實力方面歐亞大陸沒有任何國家能夠抵擋中國,軟實力方面中國互利共贏策略取得突破,目前俄羅斯與中國在全球問題上肩并肩對抗西方,巴基斯坦、阿富汗也與中國建立緊密聯系。伊朗、俄羅斯、敘利亞等事實上與中國結盟。中國如果選擇向西部戰略突圍整合歐亞大陸資源,那么西方對中國全面圍堵就會破產。這方面美國為我們提供了示范。
美國獨立以后和改革開放之初的中國一樣,以東北部地區為依托發展工業,南方地區主要種植棉花等供應英國。這些都直接面對英國為首的歐洲市場,低端的棉花種植直接供應英國市場,實際上是全面依賴英國,等同于英國的半殖民地。長期的發展導致整個南方地區與英國的利益勾連愈加嚴重,最后導致南北戰爭爆發。這場戰爭深層次原因就是國內兩種經濟發展模式不同導致。雖然南北戰爭以北方勝利告終,但是美國經濟嚴重依賴英國并未減輕多少。那么出路在什么地方呢?出路就在美國的西部。1865年南北戰爭剛剛結束,美國就開始籌劃修建貫通整個美國東西部的鐵路大動脈。之后開始全面開發整個西部,這為美國經濟開拓內需全面擺脫對英國的依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西部的發展也越來越快,這里誕生了世界上著名的硅谷和全球領先的科技企業微軟和波音等巨無霸公司。美國經濟重心從東部轉移到了西部,美國也成功實現了產業升級,打造成了內需型國家。可以看出美國當年引導整個國家投資西部帶來的戰略轉身對美國崛起成為第一強國有著巨大的正面意義。
對中國來說轉型西部是必然的,這就與一帶一路結合起來。從歷史上看中國和當年的美國一樣都選了西邊作為國家戰略突破的重點,而不是像日本那樣選擇向東突破。美國當年在東部面臨海軍強國英國,今天的中國在東部同樣面臨的是海軍強國美國。美國選擇在西部突圍,1898年羽翼豐滿的美國在美西戰爭中擊敗西班牙奪取太平洋上重要島嶼關島和菲律賓,完成了向西的第一次大規模擴張,到1924年通過《華盛頓海軍條約》,奪取了整個東太平洋。二戰后更是控制了整個太平洋及其沿岸地區。中國要想實現崛起突破點和美國一樣都在西部。
但要想轉型面臨的困難也是巨大的,面向西方國家出口進行原始資本積累也導致中國經濟依賴美元,緊跟美元的戰略導致中國經濟隨著美元的收縮和擴張的周期律一起經歷寒暑交替。面向西方市場市場導致中國的產業布局以東部沿海地區為主,房地產加低端產能擴張在透支著中國的未來。特大型城市的發展又在抽吸周圍的資源,資源不斷涌入又推高房價形成了惡性循環。房價上漲推高創業和人才成本,又進一步阻礙了新產業新技術的出現。金融上過去三十年,以深圳沿海城市經濟特區成立為標志中國開始全面融入西方的經濟體系。經過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血汗原始資本積累中國實現了經濟騰飛,并且初步建立起來了金融防御體系。在偉大成功的背后卻也折射出中國目前發展模式的窘境。
當前的經濟模式其實就是低端產能出口美國換取美元,然后用美元購買美債并以美債做抵押發行貨幣。美國控制低端產能主要原材料和大宗產品價格,利用石油美元的寬松和緊周期律掠奪中國制造業利潤。對內低端制造業捆綁房地產,地方財政依賴土地稅收,房價不斷上漲與居民收入提高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中國事實上已經成為美元的半殖民地,長期下去經濟發展必然是死路一條。以北京為例,因為是政治文化中心,導致大量資源集中,外部人才不斷涌入又推高北京地區房價,城區不斷擴大又使得城市病接連涌現,堵車就是其中最明顯的一個。反過來看北京城市周邊縣市地區,因為資源被不斷抽離導致周邊地區發展缺氧缺血,雖緊靠北京但經濟發展水平連南方的三四線城市都趕不上,河北地區最為突出。這些都證明過去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
所以要想產業升級突圍就必須改變當前的經濟發展模式創立新經濟形態。這就是第二個轉身,從舊經濟形態向新經濟形態轉變。西部的開發又離不開東部資源的支持,長期的畸形發展導致東西部、城鄉之間的巨大差異。改革開放要想繼續深入和深化的目標就是讓改革開放的成果惠及所有國民,所以未來東部資源向西部轉移將會是大勢所趨,這就是第三個轉身。
中國目前經濟已經到了十字路口,如果這次的轉身無法完成也就別奢望什么崛起了。而雄安新區的設立則是讓這里成為新經濟的孵化器,將來讓新區的新經濟模式像蒲公英一樣順著一帶一路全面傳播開來。依托一帶一路的雄安新區靠近古京杭大運河和京滬高速終點,同時對接北京為核心的環渤海灣經濟帶。作為北方唯一也是最大的經濟帶,雄安新區輻射服務一帶一路的意味明顯。
就像三十年前的深圳特區示范自由市場經濟,現在的雄安新區則要示范一場新經濟形態。
雄安新區未來要培育的新經濟模式是什么樣的呢?首先是壓制房地產掠奪式發展,打擊投機性炒房。從源頭就扎緊房地產土地供應上游。從源頭上防止新經濟的發展土壤在開始就被房地產掠奪式開發侵襲。新區中沒有商品房,主要以醫院、高校、機關、央企辦公為主。原住民全部異地安置,這些措施都是防止雄安重蹈房地產爆發式掠奪式發展帶來的惡果。其實遷移北京城市職能選擇就近的通州地區既可,但是該地區房價的暴漲結果讓遷移的企業成為投機客炒高房價的接盤人,之所以空降雄安并且嚴防消息泄露就是防止房價暴漲拉高投資企業成本。
其次,未來會有眾多央企及其下屬部門遷移到這里,中國的央企總數剛剛才被降低到一百家以下。將如此眾多的龍頭企業遷移到這里顯示了中央在這里大展拳腳的決心。第三,就是將這里作為新科技革命技術的試驗田,未來立體公交、智慧城市、新能源科技、人工智能都會在這里得到展示。白紙一張的雄安新區為所有前來投資者提供最廣闊的發展空間。
最后一點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政府將在這里實驗新的政企關系,建立更加廉潔高效的體制,就是建立政府與資本之間既“親”又“清”的關系。這種體制下,政府將成為企業發展的奴仆,為企業發展創造最健康的發展環境。同時鑒于過去三十年經濟發展中,出現既得利益者通過權力遞增滲透控制地方權力機關的教訓,新區內將嚴格防止資本與權力的腐敗交易。在反腐斗爭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新的反腐機制將會在這里推行,將來類似香港廉政公署和商業罪案調查科之類的機構出現在這里也是可能的。目前山西省已經開始監察委的試點就是在探索反腐常態化、制度化道路。反腐常態化又需要大數據技術的完善,而要建立健全配套的基礎設施,那么在白紙一張的雄安新區無疑更能防止受到干擾。空降雄安本身就是找到了一塊干凈的試驗田。前面說過雄安新區要想超越其他地區帶動東部資源進入,那么制度將會是最大的優勢。
在過去三十多年的發展中,既得利益集團不斷崛起,在當地控制資源阻礙企業發展和人才晉升,并且通過選舉向上遞增,最典型的就是塌方式腐敗的山西以及遼寧人大代表賄選。說下后者,張德江將之定性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查處的第一起發生在省級層面,嚴重破壞黨內選舉制度和人大選舉制度的重大案件”。據新華社的數據,523名遼寧省人大代表涉及此案。遼寧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62名人員中,有38人代表資格被終止,其常委會成員不足半數,無法正常履職,一個省級人大常委會出現這種情況,新中國歷史上還沒有過。
雖然目前反腐取得了壓倒性態勢,但是要全面根治腐敗依舊是任重道遠,而現實經濟轉型已經非常緊迫不容耽擱,所以模仿當年特區的做法,我們在雄安新區這片干凈的土地上實踐中國未來新政治體制,實驗中國規劃的既親民又清廉的新政商關系就顯得非常必要。遷移央企進去首先從根本上杜絕出現既得利益集團。如果在雄安新區內實踐成功,那么必然會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新區的新和特就被凸顯了出來。新區未來的規劃很多人只看重城市建設和規劃以及房地產未來前景,但是更重要的是反腐制度和中國新一代政商關系的建立。新區規劃公布以后質疑聲音很多,但雄安將會用自己的制度優勢吸引全國的人才和資源涌入,這里必將創造新的深圳特區奇跡。這就是雄安最獨特最巨大的優勢,作為一帶一路啟動的發動機當之無愧。
雄安新區將在這里完成新政治體制和新科技新技術革命的完美結合,目標是高遠的,這需要中央的強大決心,雖然在建立的過程中可能會走彎路,但終將會取得成功。將來隨著雄安模式的不斷擴張,順著一帶一路更多的雄安會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