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崔愷:"蔓藤城市"是一種新型田園城市的規劃模式
2017年01月22日 來源:人民網-房產頻道
人民網貴州1月22日電 (朱江)近日,由《城市·環境·設計》(UED)雜志社承辦的“VILLAGE VISION未來鄉村”——樓納國際山地建筑藝術節在貴州省黔西南州義龍新區成功舉辦。
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崔愷提出的關于“蔓藤城市”規劃策略,以建筑、城市跟環境、自然相融合的理念解決城市發展的可持續性問題。“蔓藤城市”設計理念,是一種組團式的規劃結構,使城市發展融入風景、保護田園。強調城市發展的過程猶如植物藤蔓生長一樣的可持續。它因地制宜,根植于當地生態環境、傳承地域文化,探索了一種新型田園城市的規劃模式。
“蔓藤城市”這一理念源自崔愷的一次跨界規劃實踐。身為建筑師的他承擔著貴州省黔西南州義龍新區萬峰林現代服務業聚集區的整體規劃設計工作。
圖為“蔓藤城市”的設計理念
萬峰林現代服務業開發區位于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興義市東南部,緊臨萬峰林機場,被馬嶺河大峽谷、萬峰林、萬峰湖等三大景區包圍,規劃總面積9.95平方公里,起步期面積3平方公里。本次規劃以國際化的視角、城鄉協調的思路、創新的規劃理念和生態綠色的設計手法,繪制具有超前性的美好藍圖,將萬峰林開發區建設成為新型城鎮化示范區、世界級田園都市新區和旅游目的地。
在實際考察場地后,崔愷發現前期已有的很多傳統規劃方案不可行,會給大量的農田、自然景觀和綠色生態帶來破壞,而這些都是城市發展中越來越稀有的介質。于是他一遍又一遍研究區域照片和衛星圖層,勾勒出原有的道路和村莊后發現,一條條蜿蜒的道路就像蔓藤植物的枝干,一個個村莊就像連結在枝干上的片片綠葉。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勘察設計大師、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 崔愷
崔愷表示,在為萬峰林現代服務業開發區做設計方案時,他就被這片土地深深吸引,定下了尊重自然、傳承文化、向往未來的設計理念,并始終堅持這個理念在做設計、規劃。結合時任省長的陳敏爾同志提出的要將萬峰林現代服務業開發區建設成為全省現代服務業集聚、快速、創新發展的標桿,相信萬峰林現代服務業開發區有條件、有優勢成為“中國西部仙谷”的核心。
根據黔府函【2015】10號文件批復,貴州萬峰林現代服務業產業園將圍繞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突出重點領域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突出關鍵環節著力推動改革創新、集聚發展、平臺建設、市場主體和項目建設,積極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和利用外資結構,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努力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開發區。
崔愷通過對萬峰林開發區自然山水格局、特色文化資源、地方民族特色等要素的梳理,確定“山水田園城市”的總體城市格局,構建“山、水、城、景、田”五位一體的城市空間環境。同時規劃巧于借景,引馬嶺河峽谷、萬峰林、古村落入城,打造城景相融的“山水長卷”,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把美麗、富饒的青山綠水保護好、發展好,建設美麗萬峰林開發區。
在村民安置上,崔愷強調,每個村落就像一個葉片,建設根據場地和葉片大小展開。不需要整體搬遷、集中安置,村民可在每個葉片就地、稍微緊湊安置。村落建設延續原有村莊肌理和布局意向,保留歷史古跡和少數民族文化元素。通過底層高、高密度漸進式開發,讓建筑高度控制在某一個區間,避免出現劇烈起伏變化。
崔愷建議,根治當前大城市的“城市病”也可以采取“蔓藤城市”的理念,對城市進行改善,鏟掉一些工業區,變成綠地,疏解一些密集路網,變成園林,從而讓大城市也可以呼吸。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王建國指出,“蔓藤城市”是靈活、富有彈性、因地制宜、順勢而為的,是生活、生產、生態并重、亦城亦鄉的,發展過程是適度開放的,多元的,多方結合的漸進過程。一直以來,我們的規劃都在自上而上一次性完成的,沒有反饋,調解機制,也沒有糾錯的機會。“蔓藤城市”的規劃能夠包容規劃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提供了試錯、糾錯和完善的機會。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教授級高級城市規劃師李曉江表示,“蔓藤城市”的核心價值在于對原有村莊格局和形態、生態和文化充分地尊重、保護和利用,在村莊聚落地區培育城市功能,建造出一個具有"蔓藤"肌理的城市,實現就地城鎮化、就地非農業或就地現代化,即讓鄉村漸近地成長為城市。